小小的后备箱,大大的爱
2019-04-18徐佳钰
徐佳钰
大年初四,因为有事,我们一家人不得不从外婆家赶回新昌。一大清早,外婆就起来为我们准备各种东西。
蔬菜、零嘴儿、肉类,以及每次必带的豆制品,加上我们自己的衣物,将整个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的,没有一丝空隙,东西还是装不完,不得不又占了两个座位。看着这些东西,就能感受到外婆对我们的爱。
外婆家那里有一个传统:老人过寿要分发寿包以及方便面。初四那天有一户的老人恰逢百岁,送来了两个长寿油包,外婆二话没说,直接往我们车里塞,母亲看到了,赶忙阻拦,让外婆他们自己留着吃。因百岁的寓意十分吉利,外婆非要我们带着,而母亲觉得这油包有如此好的寓意,应该给外公和外婆留着。双方争执不下,几个来回下来,最后各退一步,各得一个长寿油包才作罢。
母亲很小的时候,要强的外婆便开始以做豆腐为生计,油豆腐、豆腐干、盐水豆腐,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加工各种豆制品。豆制品制作完成之后,外婆就挑着担子去卖,一直卖了十几年。毫不夸张地说,村里很多人都是吃着外婆做的豆腐长大的。外婆做的豆制品用料讲究,制作用心,食材新鲜,收费合理,很多人当年就好这一口。慢慢地,母亲长大了,离开了村子,离开了外婆,外婆就不再做豆腐而改开副食店了。最近几年,外婆因为我们小辈十分爱吃豆制品,又重新做起了豆腐。外婆每一次做豆腐,来吃的街坊四邻特别多,大家都说“老味道,没有变”,这句话是外婆最喜欢听的。
一年到頭,只要我们回到家里,外婆一定会停下手里的活儿做豆腐,有时得知我们吃一顿饭便走,就会前一天晚上熬夜到凌晨做豆腐,只为了我们吃得满足、开心。被外婆这么惯着,我们的嘴巴变得挑剔了,嫌外面卖的豆制品口感粗糙,不新鲜,很多时候只尝一口便不再动筷子。
我们的后备箱里,除了豆腐,一定不会缺的还有笋。听外婆说,今年天公不作美,笋的产量不高,加上外公年事已高,很多事情力不从心,大多时候花费大半天的工夫才能挖出一点点笋,甚至有时毫无收获。即使这样,我们的后备箱里依旧有笋的位置。那些笋,很多都是别人送给外公外婆的,他们不舍得吃,一点点攒下来。即使是过年那几天我们一起做饭,他们也不舍得放笋,非要全部留下来让我们带回家吃。
因为母亲喜欢吃蔬菜,所以我们回去当天外公总要去菜园里采摘带着露珠的青菜;因为我喜欢吃鸡蛋,外婆专门养了两只大母鸡,定期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回去取鸡蛋。
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样,他们对儿女的爱是一样的无私、一样的伟大、一样的可贵。他们总想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好的东西都留下来给儿女。一个人无论年龄有多大,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离别的时候到了,外婆又一次红了眼眶,车往前驶去,外婆的身影慢慢从我眼前消失。尽管相隔甚远,但是外婆对我们的爱从未因为距离而消减,那小小的后备箱里就是她对我们大大的爱!
(指导老师 姜见知)
简 评
以小见大,是散文的上佳写法。过年走亲戚带礼品,后备箱塞得满满的,本文以此生发,描述年的民俗,展现祖孙深情。后备箱犹如渔网,一网收罗,提纲挈领,长寿油包、豆腐、笋,这三项内容都由其总领。假如各自铺展去写,虽内容不变,但易散乱无章,缺魂少心。
寻到一个小的切入口,以之为情感载体,是令文章焕然生辉的好办法。诸如贾平凹《一棵小桃树》、琦君《春酒》、史铁生《我与地坛》,皆是此类写法。
当然,具体成文时,作者的语言尚欠简洁,冗字冗词较多,可多诵读古代名家散文,如《放鹤亭记》《后赤壁赋》《项脊轩志》等,以提升语言质地。
(郭培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