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的难点及方法论
2019-04-18邓欢
邓欢
摘要:目前,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在高校广泛开展,该计划支持大学生独立申报完成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不及时进行指导,将会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本文总结了大学生在项目选题、项目申请、试验操作、论文写作投稿中的难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各阶段难点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方法论指导,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的各阶段内涵,掌握关键步骤的思维方法、写作方法和操作方法,以便顺利完成“大创”项目,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项目选题;项目申请;试验操作;论文写作投稿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3-0228-06
一、前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之一,也与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相一致。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是通过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1]。除此之外,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还有助于多方面的发展。从认知发展上,大学生开展科研能够提高他们在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信息检索、掌握前沿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从社会性发展上,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合作、沟通、交往和自主性等方面的能力;从学业的角度,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深造;从自我认知的角度,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对科研工作的认同感,有利于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更清楚自己真正喜欢和适合从事的专业方向和职业[2]。
为了全面促进大学生参与科研,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至2016年,全国已有120所高校被纳入该计划。此外,许多高校还设立了校级创新计划。“大创”和“校创”目前已成为大学生参与度最高的科研计划[3]。该计划支持大学生独立申请并完成科研项目。完成一个科研项目要经历项目选题、撰写项目申请、试验操作、论文写作投稿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中,又涵盖了若干关键步骤。本科生在完成这些关键步骤的时候,往往觉得难度很大,并且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影响“大创”项目的完成质量。尽管在开展“大创”的过程中,会有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但本科生自己学会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则更为重要。“大创”项目所涵盖的这四个阶段,也是目前国际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通行做法。因此大学生通过“大创”掌握科研工作的基本要领,有助于自身成长为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乃至成长为科学家。
目前“大创”项目在各个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有关指导本科生如何申请并完成科研项目的相关论文却十分鲜见。作者长期指导本科生“大创”计划,总结了大学生在开展“大创”项目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见下表)。并对这些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供方法论指导。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大创”各个阶段的内涵,掌握在各个阶段的思维方法、写作方法和操作方法,以便顺利完成“大创”项目。
二、对各阶段难点的分析和方法论
(一)科研选题阶段
科研选题是指选择某一学科领域中尚未被认知,但又需要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以备研究的过程。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决定了后续“大创”项目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并对成果产出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在“大创”项目中的选题要遵循创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创新性是指科研选题是前人没有涉及或前人的研究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的。重要性是指科研选题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要么围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么打算在基础理论方面有所突破。可行性是指科研选题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知识条件和所在实验室的条件,要具备完成研究的各种条件。科研选题阶段的难点包含了筛选现象、把握进展和提出问题。
1.筛选现象。科学研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相反,它来源于对某个现象的思考和深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很多,选择什么现象进行研究,对于研究的意义,成果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研究所选择的现象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大问题,姑且称之为“大现象”,例如: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危机,各种流行疾病的肆虐,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去进行科学研究,能够造福人类,意义重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因此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另一类现象可以称为“小现象”,它们往往是生产生活中出现的某个稍纵即逝的细节,或者是试验中出现的某个异常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进行的研究具有多大的意义,一方面取决于思考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需要“小题大做”,充分挖掘现象背后的科学意义[4]。例如居里夫人在试验中发现了比铀更高的放射性现象,设想存在不同于铀的放射性元素,并最终发现和分离了镭。而电磁学的建立和发展也是源于法拉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新现象:电磁旋转现象[5]。
2.把握进展。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发现一个从未被关注但意义重大的现象是最有研究价值的。但是在学科门类十分齐全,科研人员众多的今天,发现这种现象是十分困难的。事实上,许多现象都已经被研究到了一定的程度。大多数的研究工作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不希望把已经弄清楚的问题当成研究目标,因此在开展研究之前,一定要仔细了解针对某个现象的研究进展。而且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并通过对不同信息的联结和重新组织等方式实现(陈琦,刘儒德,2007)。把握进展主要依靠收集信息,途径包括:(1)科学文献,含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书籍等;(2)信息交流,含学术会议、报告、交谈等;(3)网络媒体,含各类網站、新闻、广播等。在上述途径中,及时性和权威性是十分重要的。同行交流、学术报告、论文的时效性和权威性较好;网络媒体也具有较好的时效性,但是网络媒体的科学权威性参差不齐。书籍的出版周期通常需要几年时间,虽然具有较好的权威性,但时效性较差。不建议作为获取研究进展的最佳途径。由于许多有价值的科学文献采用英文撰写,因此要求大学生在开展“大创”项目的同时,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3.提出问题。针对现象提出问题是从事科学研究应具备的重要素养。爱因斯坦指出:“发现问题和系统的阐述问题比得到答案更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者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思想,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大学生在开展“大创”的过程中,不仅要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提问题的意识,更要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研究价值。如果今天还有人提出“为什么苹果落到地球而不是天上”这个问题,会显得很可笑。这表明提问的人对进展了解不够。有的大学生也经常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并提出問题。但是有些问题是已经得到解决了的,只是学生没有把握进展。因此这些问题是没有研究价值的。例如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如果在人类刚认识到温室气体排放危害的时候,“采用何种措施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个问题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如果是在多种减排措施已经得以研发和应用的今天,提出“已有的减排措施有何不足之处?如何研发更高效,更绿色,更廉价的措施?”这样的问题才具有研究价值。其次,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一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反映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因此决定了我们要对某个现象开展研究,就要注意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并且对每个角度的进展了解越深刻,就可能越清楚研究哪个问题最有意义、最有创新性。例如,在上世纪50年代,当人们热衷于研究和使用高效农药、杀虫剂的时候,蕾切尔·卡逊则在其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从食物链和生态安全的角度研究并论述了农药和杀虫剂的危害,唤醒了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撰写项目申请
撰写项目申请是把选题阶段所做的准备用文字形式进行系统的阐述,是获得“大创”项目资助的必要途径。“大创”项目申请书涵盖的内容很广,其中“立项背景”、“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是最能体现项目写作水平的部分,同时也是许多大学生感到最难写的部分。
1.立项背景。立项背景在项目申请书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研究者对所要研究现象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进展的把握程度和对问题的洞察力。试想,一个项目所要研究的现象是毫无意义或无足轻重的;或者作者没有弄清楚已有研究进展,导致其申请的项目缺乏创新;或者对已有的研究发现不了问题,那么这个项目申请书的质量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本科生在撰写项目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按照本文“科研选题”部分介绍的方法进行准备。立项背景通常以如下思路进行写作:先介绍所要研究现象的重要性,再介绍针对该现象已有的研究进展,总结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或者未涉足的方面,针对不足之处或未涉足的方面提出本项目要开展的创新研究,最后介绍本项目的研究意义。要写好立项背景,首先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对大学生而言,不仅要阅读中文期刊,还要有一定比例的SCI刊物。参考文献的选择要体现“时效性”和“权威性”,其中“时效性”指的是尽量阅读5年以内的文献;“权威性”指的是尽量选择具有较高水平的期刊论文(见以下甄选期刊部分)。只有大量阅读文献,才能准确把握研究进展,进而准确的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
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为取得创新性结果而所做的一系列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因此研究内容要充分体现创新性和系统性。其中系统性是指若干研究内容之间要存在关联,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研究内容之间的关联可以是递进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举例来说,如果“研究内容一”是微生物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研究内容二”是微生物响应温度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则两个研究内容是递进关系,并且这两个研究内容紧紧围绕微生物活性响应温度这一研究主题,因此这两个研究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如果“研究内容一”是微生物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及机制,“研究内容二”是微生物活性与水分的关系及机制,则两个研究内容是并列关系,并且这两个研究内容紧紧围绕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因素这一研究主题,因此这两个研究内容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作为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研究内容需要涉及机理层面,否则缺乏对现象背后本质的揭示。另外,考虑到即便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内容通常也仅为3—4个,大创的研究内容最好不超过3个。
3.创新点。科研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创新,也可以说,创新是科研的灵魂。所以,在“大创”项目的写作过程中,要突出研究的创新点。包括立项背景最终要汇聚到创新点上,研究内容也要围绕创新点来开展。有的大学生在写创新点的时候,容易认为“创新点就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内容”。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对于科研工作来说不仅要“创新”,还要有意义。因此在写创新点的时候,不仅要强调本项目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还要简要论述创新的意义。例如,要研发一种检测污染的新方法,除了要强调方法是“新”的之外,还要简要阐述这个新方法的意义在于成本更低、灵敏度更高等。另外,大学生在撰写“大创”项目的创新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罗列许多创新点。这是不可取的,要尽量凝练创新点,创新点数量不要超过3个。
(三)开展试验的关键步骤及建议
一旦“大创”项目申请获得通过,就必须在项目规定的期限之内完成研究工作。完成研究工作的途径是开展试验,标志是发表论文。试验开展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论文质量。只有把试验做好,才有可能发表高质量论文并顺利结题。要开展高水平试验,主要取决于“方案制订”、“过程控制”和“数据分析”三个关键步骤。
1.方案制订。试验方案是试验的蓝图,方案制订对于试验的开展至关重要。完成一份详细的试验方案,有助于理清研究思路,有助于在正式开展试验之前发现问题所在,最终有助于有条不紊的开展试验。如果不认真细致的制订试验方案,那么开展试验的时候会出现各种问题,包括:试验材料准备不足、对试验操作方法缺乏充分准备、该做的检测没有做等,导致试验失败。试验方案的制订可以参照文献中的内容来进行,还可以进行小规模前期试验来完善实验方案。在制订试验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并往往经过多次修改才能确定。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制订出完善的方案之前,不要急于试验。方案中涉及的试验操作方法必须是经过公认的标准方法。其来源有以下几处:(1)国内外权威出版社(如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德国Springer出版社等)出版的有关试验操作方法的著作。(2)国家制定的标准方法,如环境保护部网站发布的标准方法(http://kjs.mep.gov.cn/hjbhbz/)。(3)被多篇高水平论文反复采用和多次引用的方法。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试验,得出的数据才是可靠的。有时候通过上述来源找到的方法并不十分详尽,试验操作中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通常不会被一一列出。因此在方案制订以及后续试验操作过程中,要虚心主动地向教师和研究生请教。
2.过程控制。“大创”项目开展试验的过程可长达1年。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常见的问题包括:(1)试验失败,无结果;(2)试验获得的结果与设想或者与文献报道的不一致。对于试验失败的情况,要仔细查看试验记录,检查操作步骤是否正确,并及时与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的研究生交流,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改进后再进行试验[6]。也可以通过“顿悟”和“直觉思维”立刻找到问题所在,从而迅速取得试验成功。对于“试验结果与设想或者与文献报道的不一致”这种情况,也要认真思考试验过程是否有问题,并重复试验。如果多次重复后仍然出现与设想或者與文献报道的不一致的结果,就不要轻易认为试验过程有问题了,有可能是一项新的发现。此时建议大学生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确定是否有必要对该发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另外,一个研究项目要用到的检测仪器种类可能会很多,有的仪器本实验室没有,需要由指导教师联系别的实验室请求协助。总之,在实验过程中,本科生需要养成试验记录的习惯,不仅要记数据,更要记过程,最好能详细到每步操作;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遇到问题随时、主动地向指导教师寻求帮助。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避免出现试验遇到困难停滞、偏离“大创”项目的研究内容等情况。
3.数据分析。对试验得出的原始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尽可能挖掘数据中包含的有用的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合理解读,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通常能够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必须要有样本重复,且在大多数研究中重复数不少于3。有三个以上的重复数,就可以比较处理间差异的显著性。有的研究没有样本重复,对结论的描述就要谨慎,否则就有妄下结论之嫌。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大学生要注意以下两点:(1)根据研究目标,选择必要的分析方法。例如研究目标是比较不同处理的效果,那么差异的显著性分析就是必要的;如果研究目标是揭示几组数据之间的关系,那么回归分析就是必要的。(2)根据原始数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比如,对于受多重因素控制的观测值,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就比单因素方差分析更加合理,能充分挖掘数据包含的信息。除此之外,图表形式对于数据分析和解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对于少量数据的展示,可以用表,也可以用图,而大量数据的展示,则宜用图,因为图比表更加直观。使用专业的作图软件如origin等可以获得美观而且信息量较大的图,近年来出现的R语言也具有强大的作图功能。总之,关于数据统计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大学生认真学习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建议高校尽量在二年级以前为大学生开设试验统计方面的课程以配合“大创”项目的开展。
(四)论文写作投稿
论文写作是对研究工作的总结,论文发表则是把辛勤劳动得来的成果介绍出去,获得同行认可,同时,研究者自身也为人类带来了新知识,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行百里者半九十,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既是科研工作的收官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论文的写作投稿也是许多大学生的短板,严重制约了“大创”项目的完成质量。“大创”项目结题要求在核心期刊或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无论是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还是SCI论文,其基本结构大致相同,都包含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和参考文献。其中大学生普遍认为最难写的部分是前言和讨论。前言部分强调的是研究思路的创新,讨论部分强调对研究结果创新性的解读。这两个部分恰恰是最能体现创新思维的部分。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中,前言和讨论部分的写作是对于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
1.前言写作。前言的目的是要证明自己的研究是创新的、有意义的。前言的写作思路与项目立项背景的写作思路相似,按照“介绍现象的重要性、阐述围绕该现象的研究进展、提出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要开展的研究及其创新点和意义,最后提出研究假设和研究目标”这个顺序写作[7]。论文前言中涉及的研究进展、创新点和研究意义,在写立项背景的时候就应该了解透彻,考虑成熟,而在前言的写作时,仅需要在立项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进行一些修改。对于大学生来说,前言写作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地方:(1)突出现象的重要性,同时对重要性的描述要有依据,切忌夸大其词;(2)对研究进展把握要准确,对存在问题的思考要深入;(3)对本项目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要理解深刻,准确表达,避免夸大其词。大学生学习前言写作除了要阅读论文写作方法的相关书籍之外,还可以结合本段提出的前言的一般写作顺序和注意要点,与已发表文献的前言进行对照和剖析。在前言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和指导教师多交流、讨论,不断完善写作思路和提高写作技巧。
2.讨论写作。讨论部分的目的是强调研究结果的创新性,并解释创新结果的合理性。有一些大学生在写作讨论部分时,常常会先描述文献上已有的结果,接着强调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这篇文献的一致,似乎想表明自己的研究结果是正确的。这个思路是错误的,首先,这种写法抹杀了研究的创新性,让研究结果一文不值。正确的写作思路是:自己的研究结果才是讨论围绕的中心,要尽可能把自己的结果放在前,文献的结果排在后。即便某篇文献的结果与自己的研究结果相似,也要挖掘“相似”背后的原因,并且总结上升为某种条件下的一般规律,才是有意义的讨论。如果本项目研究结果与已有文献的结果不一致,甚至相反,在讨论部分要进一步查找文献,探究造成“不一致”的合理原因,从而明确创新性结果的取得条件。讨论部分的写作也要像前言部分一样,把“自己学”和“问教师”结合起来,提高思维和写作水平。
3.甄选期刊。甄选期刊是指根据研究结果的创新程度以及论文的总体质量选择相应的学术期刊投稿。要做到正确的选择期刊,先要了解期刊水平的划分依据。对于SCI期刊,同一学科内,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通常表明该期刊的声誉越好。有的学科,其SCI刊物的影响因子普遍比较高,例如生态学、生物学。而有的学科,其影响因子普遍较低,例如农学、数学等。这不是说生态学的研究质量比数学的高,而是受到关注程度的影响。关注的人多,期刊引用次数就多,影响因子就高。为了克服学科间差异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国际上对每个学科的SCI期刊划分了1—4个区。1区代表本学科内影响因子排位前25%的期刊,中科院每年也发布针对SCI期刊的分区,中科院的分区标准更加严格,1区代表本学科内影响因子排位前5%的期刊。如果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创新性,论文质量较高,尽量选择相关学科2区以上的学术期刊投稿。对于国内的学术期刊,虽然也有影响因子,但往往按照一级权威期刊、二级权威期刊、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等进行分类。总之一篇论文要投到档次相匹配的学术期刊上,如果一篇优秀的论文投到低水平的刊物上,不能引起足够的关注。相反,低水平的论文投到高水平刊物上,则会被拒稿。投稿之后,编辑会进行初审,之后会分发给国际上的同行进行审稿。作者需要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获得主编认可后会安排发表。论文发表意味着科研工作得到同行认可,创新的发现也会随之传播给世界,也意味着“大创”项目的完成。
三、展望
1.開设科研训练课程。我国大学生已广泛参与“大创”项目以及各类形式的科研活动。但是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相应课程。尽管科研相关知识可以由指导教师传授给其指导的大学生,但是,由学校或者学院统一开设科研训练课程能够提高指导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因为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而出现的部分大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的情况。
南京师范大学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了面向全校研究生的研究方法精品系列讲座课程(http://sun.njnu.edu.cn/news/2016-1/150237_507126.html)。该课程以讲座的形式,由校内外在理工和人文各学科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学者,甚至世界级科学家“现身说法”,轮流为研究生授课。他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讲述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用生动的案例启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激励研究生的创新活动,有利于学生借鉴不同学科的创新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并且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的认同感。这种授课形式也可以用于面向大学生的科研训练课程。另外,在一些课程的设置上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大学生在开展“大创”项目之前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试验操作能力。
2.落实导师制。近年来在高校中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由本科生导师负责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科研、参与科研。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本科生导师由于忙于教学科研或者缺乏积极性,而疏于指导本科生的科研工作。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鼓励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同时探索灵活的导师制,允许学生更换导师,导师重新选择学生,从而优化配置,提高科研效率。
3.加强“大创”过程考核。由于“大创”项目完成情况不能对大学生形成约束,也未普遍纳入大学生的学业考核,因此“大创”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重申请,轻完成”的现象。这需要在“大创”项目中引入过程性考核机制。具体的办法可以参照各类纵向项目的考核,包括进行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大创”项目经费分批拨付,并根据考核情况决定继续资助还是终止资助。另外,可以考虑将“大创”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学生的学业考核,例如对于结题考核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学分奖励,同时对其科研成果进行积极的奖励和宣传,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提高大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完成情况不佳的学生,本着“科研允许失败”的精神要予以谅解。
4.借鉴已有的经验。两百多年前,德国威廉·冯·洪堡在创办柏林大学时首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并将其作为办学指导思想。该思想已受到国际的广泛认同。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早在上世纪60—80年代就开始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甚至将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纳入教学计划[8]。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开展科研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9]。在开展“大创”项目过程中,可供借鉴西方国家高校的做法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管理。
参考文献:
[1]Sawyer RK.Explaining creativity:The science of human innovation (2nd ed.).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2]李湘萍.大学生科研参与与学生发展——来自中国案例高校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129-147.
[3]郭卉,韩婷,黄刚.科研实践共同体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42-47.
[4]李扬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4-25.
[5]陈吉明.科学技术简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6]张伟刚.科研方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7]赵鸣,丁燕.科技论文写作[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8]邵镇英.当代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措施综述[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3,(5):117-121.
[9]杨兴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要依靠研究生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13,(4):12-17.
The Hard Points and Methodology for Undergraduate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DENG Huan
(School of Environment,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
Abstract:Currently,the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of Innov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has been carried out over China.However,some college students often meet a series of problems.As a resul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would be weakened without necessary advises.This manuscript summarized the hard points and problems in the selection of a project,the application for a project,the operation of experiments and the writing and submission of a paper,analyzing the hard points and providing methodological guidance.The aim of the paper was to let the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 each step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master the methods of thinking,writing and operating for key steps so that the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can be achieved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innovation;selection of a project;application for a project;operation of experiments;writing and submission of a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