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中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的应用
2019-04-18梁艳丽
梁艳丽
摘要:在中职院校中,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一项基本的学科,同时也是医学课程重要的连接但是由于病原生物学内容本身具有复杂性,且知识点较为枯燥,学生记忆起来较为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但是通过采取PBL教学法,将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有机地整合了起来,提升了学生对于生物医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本文主要研究PBL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和免疫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实际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职院校;病原生物学;免疫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3-0211-02
一、前言
在中职医学专业中,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基础,其中不仅包括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学科,而且还包括与免疫学相关的临床学科。但是由于学科体系较为复杂,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通过采取PBL教学法,可以建立专业的医学教学模型,提升学生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了解,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二、PBL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1.PBL教学楼模式的优势。对于我国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来说,PBL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一项重大的举措,不仅提升了基礎医学和临床医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促进了中职院校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讲,首先PBL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课程资源都是以问题为主导而进行设计的,该模式将学习的过程转化为从知识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对大多数中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将临床案例应用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学生即使还没有接触到大量临床专业知识,也能从问题的角度出发用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的观点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从而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逐渐锻炼自己的能力,为更高难度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职院校医学生的学习兴趣。
2.PBL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虽然PBL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的确起到了很大的应用效果,但是其自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PBL教学模式与一些学生的协调性和配合性较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还要配合查阅相关资,并分组讨论问题、研究结果。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专业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足。其次PBL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所以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阅有关资料。
三、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积极做好备课工作,并制作课件。现在要实现PBL教学模式的效果,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以真实病例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加工,案例的选择需要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互联系,并突出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和先进性。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首先,真实案例的选择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生活,同时也需要与教材的内容息息相关,并以病原生物最常见、最典型的病例为出发点例如食物中毒诊断和病人生物鉴别等。病历要典型,要有针对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提高基础知识。其次,需要保证病历结构的完整性。内容不能过于冗长,也不能太简单,并要与所学知识相关联。再次,选择病例的难度要难易相当,保证病历结构的严谨性。最后,教师所选择的病历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在满足真实性和启发性的同时,也要适当提升学生的兴趣。
2.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PBL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成员的人数需要控制在十人之内。提前一段时间将准备好的课件和病历资料下发到学生手中,由组长分配任务,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实践研究。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手头上的教材、网络资源等查阅相关文献,以了解病例的起因和发展结果,从而对该病例做出进一步的判断。条件允许的话,组长还可以带领组员探求可行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从而提升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来上交自己的结论,并与其他成员积极探讨自己对病例的看法以及初步诊断结果。通过小组的讨论整合各种信息和病例资源,并提出鉴别诊断依据。在此过程中,除了需要汇报的组长之外,其他成员可以对汇报内容进行补充和修订。在讨论过后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争议的地方进行解答和补充,并探索出更加适合的答案。并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临床实践基础进行强调和补充。如果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其他与病历相关的拓展性知识,提升学生对病原生物以及其他相关病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教师适时做出总结和评价。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医学素质结构,并帮助其了解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在课程完结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笔记,并总结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报告,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PBL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大量教学实践结果证明,在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应用PBL教学方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大量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病例,提升学生对病原生物学的理解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2.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PBL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组长明确分工,每位成员都能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分析病例。在不断总结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并总结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在报告讨论材料的同时,还能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并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帮助学生提高脑海中病历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相处。
3.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PBL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不是独立完成的,而是通过与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实现的。在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下,总结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了解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对临床问题提出疑惑,提升其思维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团结协作精神,为学生日后走进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4.能够提升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师而言,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式是势在必行的。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前、课后做好充分的备课和总结工作,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五、结语
在中职院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PBL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學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备课工作,并制作课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环节,教师适时做出总结和评价,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诗媛.PBL教学法在中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02):84-86.
[2]乔文达,张宏伟.论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改进[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08):22-25.
[3]郝吉庆.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安徽医药,2011,15(01):129-131.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athogens and Immunolog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IANG Yan-li
(Guidong Health School,Hezhou,Guangxi 542800,China)
Abstract:Pathogen biology and immunology is a basic subject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medical courses.However,the cont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itself is complicated and the knowledge points are boring.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remember.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difficult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systematic subject knowledge.But by adopting the PBL approach.The basic medic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medical knowledge ar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biomedical knowledge.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nity,and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Key words:PBL teaching method;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Pathogenic Biology;Immu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