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上幻想的翅膀:《流浪地球》中的未来枪械

2019-04-18三土

轻兵器 2019年4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枪械手枪

三土

广受好评的《流浪地球》代表国产科幻电影的新高度和新起点

虽然郭帆执导的影片《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中篇小说,但实际上该影片与刘慈欣的原著内核差距甚大。中篇小说《流浪地球》重点探讨极端条件下的人性和社会变化,其本质是一出悲剧,而影片《流浪地球》则着重于描述人类在灭顶之灾面前如何“不抛弃、不放弃”,通过自我牺牲和集体奋斗实现自救的过程,是一部体现正能量与亲情的震撼剧。影片所反映的只是小说中“流浪五步曲”中的第二步——逃逸时代中,地球与木星相会时的一个片断,但基于原著对于地球流浪计划的描述,编剧进行了大胆的深度改编,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包括防护服在内的高科技装备大多都是用现实存在的物品拼接制作出来的,从一方面也体现了《流浪地球》道具师们所下的功夫

当然,这部电影成功的秘诀,并不仅仅是有一个好的故事,最关键的还是创作团队的严谨、执着与极端耐心。整个电影从筹划、准备、拍摄到后期制作共历时近4年,其中仅起步阶段关于电影世界观的编写就耗时近8个月,既包括世界版图、大气现象等自然资料,又涉及世界人口、行政版图、政治、社会分工等人类社会因素,更涵盖了巨型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动力外骨骼、“领航员号”空间站等科技背景,甚至撰写了从1977年到2075年的人类百年“编年史”,为《流浪地球》設置了一个完整的未来世界体系。

由于预算限制和经验不足,该片在情节、CG制作(CG为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缩写,CG制作是指电脑图形制作)等方面还略显粗糙,但此前所做的大量基础工作,仍有力支撑起整部影片的科幻和人文内核,使影片中多达2200处的特效场景令人震撼和信服,让观众感受到了国产电影实实在在的进步。

《流浪地球》中的未来步枪整体较为宽厚,体型接近于现实中的美国OICW。可以看出它是一支弹匣后置的无托式步枪,前部上方有可安装瞄准具等附件的提把,整体布局与国产95式步枪相同,兼有比利时P90单兵自卫武器及法国FAMAS步枪的特征

《流浪地球》中的道具枪在外形设计上比较方正,显得中规中矩,科幻色彩并不十分浓厚,未来感甚至比不上这种现实存在的FN2000S突击步枪

影片海报中未来步枪前半部分的细节。该步枪枪身上方的铭文为“CNIGC.CO L/QBZ47-5.8”,右下方为“UNC7G11”

《流浪地球》之枪:中国元素与科幻风的混搭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尽管《流浪地球》并非战争或动作类影片,但其中却出现了若干种未来枪械,引起观众、网友特别是枪械爱好者的极大兴趣。毋庸质疑,既便是这些在庞大主题面前显得如此“微小”的道具,制片方也聘请了专业设计团队。影片中包括枪械在内的特殊道具,均由北京的MDI工作室自主开发。当然,这些未来枪械并非真枪,也不能实际发射,枪口火光以及弹道等效果是通过后期CG技术制作出来的。但即使这样,它们的设计仍具有很大难度,一方面要符合枪械的基本特征,让观众一眼能够看出是枪,同时又要具有未来和科技的感觉,看起来与普通枪械有所区别,此外,枪械外观造型还要符合整个影片的风格和美术设定。

《流浪地球》所刻画的未来世界极度酷寒,并且其是在绝对权力控制下的社会。从最初15分钟的情节,观众可以了解到,那时人们只能在地下城中生活,能够在地面上活动的,必定是为地球流浪计划服务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的工种由服装颜色确定,比如红色是驾驶员,灰白是技术人员,黑色则是担当军队战士或警卫的角色,而只有军人和警卫才有配备武器的资格。

影片中安装在队员动力外骨骼支架上的转管机枪,这是制片方向施瓦辛格主演的《终结者2》致敬的独特安排

影片中出现的枪械有突击步枪、手枪及转管机枪共3种类型,这3种枪型可以说是当今科幻片中小部队常见的配置。据说,制作方对影片中突击步枪的设计几经修改,至少有4种方案,都是以国产95式自动步枪为原型。但几种方案包括最终采用的版本,在外观上均与95式自动步枪差别甚大,相同之处只是采用无托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影片中的步枪宽度超大,至少有80mm,加上类似比利时P90单兵自卫武器的前护手兼握把设计,整枪看起来非常肥厚,更像是一具步榴合一的OICW(理想单兵战斗武器)。

仔细观察,特别是看到队长王磊用它开火的画面后,发现该枪上方的身管仍是步枪枪管,下方的管状突起只是某种辅助装置,也就是说其功能设定仍是单一的步枪,只是增加了一层超厚“外壳”而已。就现实中的OICW来说,其较普通步枪增加的空间主要用于容纳观瞄、火控系统及电池,而这支未来步枪想必更加重视射击精度,增加的体积用以安装相关设备也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影片中地表环境十分恶劣,人员外出必须穿戴防护服,战士还装备有动力外骨胳,加大加宽的枪身特别是握把,更适合在穿戴这些设备时据枪射击。

单从枪身前半部分来看,这种未来步枪更像放大的P90单兵自卫武器,消焰器形状类似于AUG A1突击步枪的,枪身前上方安装有可拆卸的高架式提把,提把上方设有用于加装附件的皮卡汀尼导轨,可安装折叠式备用机械准星,以及全息或红点瞄准具。拉机柄设在提把下方左侧,抛壳窗则设在后部右侧位置,整体布局又有点类似FAMAS步枪。

尽管银幕上无法看清该枪的所有细节,但制片方前期公布的海报中,有这种未来步枪的清晰照片,细心的网友发现枪身右侧刻有“CNIGC.CO L/0BZ47-5.8”、“UN-C7G11”。其中,“L/0BZ47”可以解释为参照了国产95式步枪的命名规则,也就是这种未来步枪于2047年定型,型号叫作47式,前面的“CNIGC.CO”应是臆造的公司简称。“UN-C7G11”是枪号,“UN”应为联合政府之意。因为影片故事发生在2075年,尽管国家仍然存在,但地球上已经成立了联合政府,各国的军事力量已经是集中管理。也就是说,该枪是全球统一采用的制式步枪。其实,制作方如此设计,与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汉字、五星红旗一样,只是更多地体现和输出中国元素的需要,这也是《流浪地球》剧组早已明确的指导方向。

影片中手枪的戏份相对薄弱,从公布的设计底稿来看,也是在国产92式手枪基础上改变握把外形、加装枪口装置的结果,但改变不是很大,特别是套筒后部和击锤的外形,能看出92式手枪的模样。该枪外表和影片中的步枪一样,采用以银白、金属灰及黑色相问的带有未来感的色彩,与影片整体呈现的极简风格的工业美学质感一致。

影片中还出现两种手枪,一种是前往杭州的救援小队在上海遭遇险情寻找出路时,队员朝天空发射红光信号弹的那支,枪口直径较大,套筒前端倾斜设计,套筒下方有带战术灯的突出部分。这个情节看似普通,其实相当超现实,因为信号弹需要星光体持续发光一段时间,因此初速较低,国产11mmI型救生信号弹和57式26mm信号弹的射高均在100m左右,而影片中的信号弹射高超过了上海大厦的顶端,即便是射高超过200m的79式拉发火箭信号弹也无法企及这一高度。另外,信号弹的发光通常是逐渐熄灭,不会像影片中那样如同烟花一样爆开;再者,其亮度超过了照明弹,照明弹通常发射到最大高度时才会发光并缓缓降落,不会像这样全程保持高亮度。另一种手枪则是小队医护员周倩打坏“火石”机器(影片中的“火石”是用来启动机器发動机的动力源)以及日本运载车驾驶员自杀时出现的,外形与普通手枪相似,口径较小,但有大型的类似AUG步枪的全包式扳机护圈,可以容纳动力外骨骼包裹的手指。

影片中出现的重火力除了救援队出场时装甲车上的16联导弹外,还有就是名叫刚子的队员随身携带的六管旋转机枪,一次用来打穿上海大厦的玻璃及冰层,为幸存者开辟通道,另一次出现就是怒射即将给地球带来毁灭的木星“大红斑”,两个场景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流浪地球》中出现的两支未来手枪,外形略有区别

影片中转管机枪射击时大量弹壳倾泻落地的镜头, 从弹壳长径看, 比较接近于7.62×63mm步枪弹

据制片方透露,这挺道具机枪其实是用来向施瓦辛格主演的《终结者2:审判日》致敬,就像影片中空间站AI“莫斯”是致敬1968年拍摄的现代科幻片始祖《2001太空漫游》里的“哈尔”一样。该枪的原型是美国M134“米尼岗”转管机枪,“米尼岗”机枪因射速超高、枪口焰巨大,极具视觉震撼效果,因此是科幻片和游戏中的常客。在实际应用当中,作为外能源武器的转管机枪因其体积、重量的原因,只能作为车、船或机载武器使用。但在《流浪地球》中,借助于动力外骨骼,救援队员用上了这种重火力。而且影片中刚子的外骨骼带有一个重武器支架,机枪平时竖起安置在其身体背后右侧,需要使用的时候展开并转至身前。

影片中这挺机枪开火时,弹壳纷落一地,从弹壳的细长外形及其与人体脚部比例来看,应是7.62x63mm步枪弹的弹壳。本片中的外骨骼由新西兰维塔工作室提供,如果机枪也是一并由外方设计提供,那么其外形没有另外加以改动,并出现这种国内少见的弹壳,都不足为奇了。若是仔细推敲,此处也有一个漏洞,那就是从影片中的开火时间和一地弹壳来看,至少消耗了千余发枪弹,而射手背后的包状物只是电池,这么多枪弹却不见应有的存放位置。

总的说来,《流浪地球》中的枪械设计比较中规中矩,科幻的色彩并不是太过浓厚,可能是考虑到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并不久远的原因。但当年原著中刘慈欣的思维走得更远,小说中的“我”在与叛军作战时,受伤的原因是手臂被激光烧焦,而不是被类似影片中的枪弹打中。电影中人类已经能够利用硅元素的聚变制造“火石”发动机,同时却在使用基于碳基化学反应的火药动力枪械,这个科技的落差确实有点过大了。

《机械战警》系列影片中主人公墨菲使用的“Auto 9”手枪,该枪由伯莱塔93R改造而成,不仅外形科幻,全自动发射的光焰效果在银屏上也相当有冲击力

“Auto 9”是将伯莱塔93R前端延长,同时改造了瞄准具,其他部分特别是动作机构则全盘保留

《流浪地球》与西方科幻电影中道具枪之对比

必须承认的是,尽管《流浪地球》提升很大,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科幻电影整体发展水平仍是领先一大步,包括枪械等特殊道具的设计,西方拥有更多经验和更加成熟的运作体系,不仅有很多专业设计公司和工作室,且与真正的枪械生产厂商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西方科幻大片中的未来枪械往往能够做到因片而异,而且在科学原理的可行性、超前的视觉设计与影片实际效果之间把我较好。

西方科幻电影就枪械道具本身,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类是写实风格,即这些未来枪械都是建立在现实枪械基础上的,或者就是现成的某种枪械,只是因为相对少见或者外观特异而被选为影片中的道具。

1990年上映的《机械战警2》中出现的DEB M21折叠冲锋枪,图中为该枪完全打开时的状态

从影片中枪械使用者与使用环境的关系看,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两者均处于后现代世界或人类未来的某个阶段,或者是由来自未来的使用者在现实世界中使用。前者的典型代表如1987年拍摄的《机械战警1》,该影片也是《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最喜欢的科幻片之一,他的工作室墙上就一直挂着这部影片的海报。影片中的主角是由人类改造而成的机器警察墨菲,他使用的全自动手枪名为“Auto 9”,该枪实际上是意大利生产的伯莱塔93R冲锋手枪,道具师只是将枪身加长,枪口处增设大型消焰器,同时改变了瞄准具的形状,让这支手枪看起来更有未来感。而在1990年拍摄的《机械战警2》中,除继续保留观众已经认可的“Auto 9”外,还增加有DEBM21和卡利科M950、M955A共计3种造型比较现代的冲锋枪,其中,DEBM21可以折叠成一个与收音机相似的盒状长方体,并在几秒之内完全展开,这一设计在該影片拍摄的年代是相当前卫的。此外,《机械战警2》中还3次出现少见的伯扎P50大口径反器材步枪,这支由罗伯特·伯扎设计的枪管后坐式半自动武器只在1991-1997年间生产了36支。

《机械战警2》中出现的伯扎P50大口径反器材步枪。人物和枪械的造型既使放到现在,仍然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未来与现实世界交织的典型代表是1984年上映的《终结者》,终结者虽然来自未来,但他们的任务必须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因此影片中的枪械绝大部分是现实存在的武器。比如从2029年回到1984年的T-800机器人,他在枪械店购买的是一支加长套筒版的AMTHardballer0.45英寸口径自动手枪,代表其未来特征的是枪身上方加装一具代表当年高科技水平的激光瞄准具。而在描绘未来人类与机器人战争的场景中,雷斯使用的等离子步枪则是芬兰的瓦尔梅特M82A无托步枪改装的,道具师还为这支步枪制作出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瞄准仪。

在随后拍摄的续集《终结者2:审判日》中,人类抵抗战士们装备的等离子枪原型则是无托版的鲁格AC556步枪,同样增加了激光瞄准具。类似的写实版枪械在“废土”风格的科幻片中也比较常见,比如《未来水世界》、《疯狂麦克斯》系列等。作为灾变之后的遗留品,这类道具枪的设计往往比较简单,直接用现成的武器做旧就可以了。《废土》是一部创作于2010年的科幻类网络小说,主要讲述人类在残酷却又真实的恶劣环境中挣扎求存的故事。诸如此类的小说、影视剧、游戏,通常被称为“废土”风格的作品。

另一类武器是超现实风格,道具枪械出现在天马行空的架空世界,比如与地球完全不同的外星球,甚至是银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

这些未来枪械的设计相对来说发挥空间更大一些,科幻程度也更高,但通常也是在真实枪械的基础上加以改装设计的。典型的比如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影片中地球人使用的主要是虚构的GS-221 BCU模块化步枪,而且有标准版、短枪管的PDW版本,生产厂家同样是虚构的“马坦扎武器公司”,它们在外形上非常类似《幽灵行动:荒野》游戏中出现的MR-C模块化无壳弹步枪。此外,大反派迈尔斯·夸奇上校使用的是SN-9“黄蜂”转轮手枪,设定为发射9mm超高速脱壳弹,该枪是由实际存在的俄罗斯MP-412转轮手枪改造而成。

1997年上映的《星河战队》则为消灭异星虫族的人类步兵设计了较为完整的“莫瑞塔”系列步枪。负责该影片道具制作的是贝尔伯格工作室。影片中约翰尼·瑞科和其他步兵使用的是称为“莫瑞塔”MKI的标准步枪,它其实是加装有下挂式伊萨卡M37霰弹枪的鲁格AC556步枪,然后加装由金属、塑料、木材拼接而成的外壳以及M60机枪的消焰器;其狙击版本加装了可变倍率瞄准镜,卡宾版则取消了下挂的霰弹枪。此外还有威力增强版“莫瑞塔”MKⅡ,不过它不是真枪改装的,而是完全由塑料、铝、树脂制成的无动作模型枪。

《终结者》中由施瓦辛格扮演的机器人T-800,其手持一支加长套筒版AMT Hardballer 0.45英寸口径自动手枪,除加装激光瞄准具外,手枪本身没有进行改动

《终结者》和《终结者2:审判日》中人類抵抗军使用的离子枪道具分别由瓦尔梅特M82A(上)、鲁格AC556(下)改造而成

创造出科幻电影中最多经典形象的《星球大战》也值得一提,与影片中宏大的太空场景、星际战斗机及激光剑一样,走私船“千年隼号”船长汉·索洛手中那支激光手枪同样非常吸引眼球。该枪其实由毛瑟C96“盒子炮”手枪改造而成,以枪身加装支架的方式增设有一具瞄准镜,枪口加装有类似管退式机枪的消焰器,弹仓前方增加了突起的条纹装饰。改造的枪虽然简单,但在科幻枪械中却具有开山鼻祖式的地位。

《流浪地球》设定的“脑洞”超大,但影片中的枪械风格仍偏重于写实,在整体设计水平上并不输于国外大片。虽然不是由真枪改造而成,却也立足现实基础,并经过了精心的考虑和安排。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中的枪械并非仅有躯壳而无动作的纯道具,其内部有疑似电力驱动的活动部件,在演员作出射击动作时,拉机柄是前后运动的,并有自动退壳效果,同时在枪口位置设置有光源,模拟射击时的火光明暗变化。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道具枪是比较成功的,基本符合影片设定和情境氛围,使观众既感到新鲜又亲切,达到了制作方的预期效果。

《星球大战》中用毛瑟C96“盒子炮”手枪改装的激光手枪,按照1970年代的道具制作水平,做到这一改装已经很不容易了

当然,影片中的防护服头盔始终缺少必要的框架支撑一样,道具枪械的设计也存在一些瑕疵,如枪支表面有很多内六角和平口螺钉,而真正的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武器,必须要保证具有良好的野外分解结合能力,很少用到螺钉这样需要工具进行拆装的紧固件。

《流浪地球》中的道具步枪具有相当的科技含量,可以模拟射击时拉机柄等零件的运动及退壳的效果

未来50年,枪械可能有哪些变化

《流浪地球》把太阳成为红巨星的灾变时间提前了50亿年,放到了距今半个多世纪之后。抛开幻想的因素不谈,50年后的枪械会是什么样,会与电影中的相似吗?很多观众在看过电影之后,想必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不妨把时间倒退50年,想一想1960年代的枪械和现代的有多大差别。因为人类科技文明进步并不是匀速发展的,只有在出现例如蒸汽机、电、石油提炼、原子能、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等重大科技突破之后,才会突然加速。而迄今为止枪械受到这些变革的影响相对并不大,50年前的枪械与现在相比,结构、原理和主要性能上并没有大的不同,只是更多用复合材料代替了钢、铝和木质部件,武器变得更加轻巧耐用,最明显的变化集中在瞄准系统和加工工艺上,现代枪械使用光学瞄准具更加普遍,普通士兵的射击精度明显提高。此外,零件加工的工时、用料变少,成本降低,互换性增强。

《阿凡达》中出现的GS-221 BCU模块化无托步枪,布局偏于常规,但就当年的科技发展水平来说,其外观设计较前卫

《阿凡达》中出现的S N - 9 “ 黄蜂”转轮手枪是由俄罗斯MP-412手枪改造而成,改动并不是很大

尽管各国的主力枪械变化不大,但5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开展。例如美国,从1950年代开始实施“齐射”武器计划,后来演变为特种用途单兵武器计划(SPIW),1980年代又开展先进战斗步枪(ACR)选型,成果非常丰富,如入选的斯太尔、HK产品造型甚至比科幻大片中的还要前卫,可惜因为技术不够成熟,或是成本高昂等诸多因素,相关技术最终都被束之高阁,但这些问题在下一个50年中或许会得到突破,有些技术储备终会获得应用,新的科技进步也必然留下印记。

我们不妨仍以步枪为例,对50年后的枪械进行几点推测:

一是无托枪仍是枪械主流。无托枪的出现本身就是枪械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虽然近年来因为人机工效等一些原因,这种枪型的应用范围有所缩减,几个主要装备国都传出回归有托枪的消息。但从长远来看,城市将成为枪械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在有限空间条件下,无托枪短小紧凑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也方便安装在无人作战平台上。同时,类似《流浪地球》中的动力外骨骼等个人载具在技术上已成为现实,只要解决了能源问题,便可以实用化。如果有了这样的载具,未来士兵的防护水平和携弹量都可以大幅提升,弹尽肉搏几无可能,瞄准、发射过程将借助火控系统,全密封头盔可以隔绝射击时火药燃气和噪声的影响,无托步枪的种种先天不足都将不再成为掣肘。

《星河战队》中的“ 莫瑞塔” M K I( 上) 、M K I I(下)步枪,前者是真枪改装,后者是纯模型,仔细观察能够看出两者质感的区别

二是步榴合一仍是发展方向。这是由未来战场上目标的多样性决定的。除了带有防护或躲藏在工事、房屋内的有生力量外,未来步兵还要对付装甲目标以及来自空中的有人、无人飞行器,因此除了步枪本身之外,必须有较大口径的榴弹发射装置,可以是现行的下挂式,也可以与步枪结合在一起。美国在先进战斗步枪计划无疾而终之后,转而推进OICW计划,即是将突击步枪、榴弹发射器合为一体,共用一个发射机构。只要材料和引信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制约步榴合一武器的重量、成本以及榴弹的精度、杀伤力问题都将得到有效解决。如果手中的步枪可以发射破甲或高爆榴弹,影片中的刚子就不必用转管机枪打出一条通道了。

三是武器智能化、信息化将大幅提升。2006年德国研制的阿马提克iP1自动手枪代表着智能化枪械的启步,它将已在现实生活成功应用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移植到枪械上,使用者必须佩戴主动式RFID手表,手枪保持在距离手表25cm之内,方能正常使用,同时仅允许向已识别或认定的目标开火,手表还可以显示两者剩余电量及已发射弹数等数据。

未来枪械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以增强使用安全性,或是防止枪支被盗抢或不当使用等等。同时每支步枪将带有自己独立的火控系统,以进一步提高射击的准确度,还能根据目标性质为每发榴弹引信自动输入程序,精确控制其作用方式与时间。通过智能软件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甚至可以使每支步枪都成为战场上的一个智能终端,不仅将战场实时情况上传指挥中心,还可以下载地图、接受作战指令、显示剩余弹数以及最近的救助点位置,并将相关内容直观地显示在头盔的HUD(平视显示器)上。

参加1980年代ACR选型的斯太尔公司箭形弹步枪,其外形设计放到今天仍然十分新潮

英国战争理论家杜普伊在其代表作《武器和战争的演变》中指出:“尽管我们无法预言未来战争何时发生,怎样进行,结果如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会带来什么影响,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基本作战原则将完全适用于未来的战争。”战争如此,武器包括枪械也是如此。无论是HKG11还是XM8,无论其原理如何新颖,造型多么不同寻常,它们仍然是以火药为能源、依靠发射的动能弹头进行杀伤的身管武器。在可以想见的50年内,除非在能源、化学等领域发生特别重大的科技突破,预计这一基本原则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就算出现了基于电磁、激光、微波、粒子束等新型动力或杀伤机理的实用化武器,仍会有相当数量的传统武器保留下来,就像100多年前设计的旋转后拉枪机式非自动步枪即使在最现代化的战争中仍然是致命的一样。

阿马提克iP1自动手枪必须与RFID手表配套使用,而未来枪械的智能联络与识别很可能依靠种植在人体内部的微型芯片来完成

平视显示器目前多在飞行头盔上使用,如果相关技术进一步发展,将来每个步兵也可以装备这样的头盔,并使智能枪械成为信息链条的一个环节,“全数字化”步兵将成为现实

HK公司研制的第三阶段OICW样枪,榴弹发射器的发射管、突击步枪的枪管呈上下排列,这也是OICW最常见的布置方式

参加ACR选型的HK G11无壳弹步枪,技术相对成熟,外形也极具现代感

G11步枪发射的4.73×33mm無壳弹。无壳弹方案当年因存在弹药自燃危险以及导致武器结构复杂等原因而遭淘汰,但如果相关问题能有效解决,未尝不是未来枪械的发展方向

结语

《流浪地球》的上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未来。《纽约时报》对此评论:“中国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同样在电影业中也是科幻片的后来者,但这种局面即将发生改变。”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新起点,但并非起点。30多年前,国内科幻影视作品也曾有过一波高峰。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童恩正的原著,拍摄出《珊瑚岛上的死光》,影片中出现了高效原子电池与大功率激光器的搭配。1983年,由叶永烈所著《金明科学探案集》改编的电视剧《熊猫计划》,剧中出现图谋盗取我国克隆技术的国外特务,已经用上了激光手枪。可惜的是这波浪潮过早归于平寂。值得欣慰的是,《流浪地球》的公映,使得中国科幻电影在今朝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通过这部影片,不仅让我们看到国产电影的长足进步,也明晰了与西方同类作品之间的距离。更难能可贵的是,《流浪地球》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将激励更多国内制作单位涉足科幻题材。

《流浪地球》代表着中国科幻的一个高峰,但绝非最高峰。正如《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在该片票房突破40亿元大关时所述:“地球飞过金属的山峰,带着希望继续前行”。我们期盼有更多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作品出现,期望有比《流浪地球》中未来枪械更加先进、更有突破的国产枪械诞生。

编辑/曾振宇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枪械手枪
枪械图鉴——VKS狙击步枪
枪械图鉴——TS12霰弹枪
枪械的“外挂神器”
一起来认“邦手枪”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我不是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