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2019-04-18子知王嘉南沈慎
子知 王嘉南 沈慎
事件要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苏湛用文言文给22个学生发“0分通报”后火了。“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而他“黜落”的方式是,给期末作品涉嫌抄袭的22名学生直接打了0分。
观察角度
这个话题能成为热点,可见大家对抄袭现象的深恶痛绝。不过,不同于以往有学者论文、学位论文被曝光抄袭,这次的案例仅仅是大学生的期末作品的抄袭。不客气地说,这件事只是部分高校学生对待学术和作品不严谨态度的冰山一角,只是因為这些学生遇上了特别严格的老师,加上事件发生于名校,才引起了媒体和舆论的关注。
苏老师的严格可谓给很多心存侥幸的学生敲响了警钟。其实,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期末作品,“绝不能抄袭”都是一条无可争议的底线,而且,任何微小的错误若得不到纠正,就很有可能在以后酿成大祸。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从细小之处杜绝抄袭之风的必要性,更要留心师生们对那些看似不重要的课程的态度。从报道上看,苏老师的“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程是门学校刚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在理工科为主的大学里,这样的课程能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素养,拓展知识面,全面提升素质。但也正因为不是所谓的“主流学科”,有可能不会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难免落入“边缘化”的处境。
因此,此事不只是透露出一部分高校学生作业态度不端正的问题。也暴露出当前高校选修课(以及那些所谓的“不重要的课程”)的尴尬状态。舆论多批评部分学生抄袭的严重错误,而我们也要看到其背后,是不少人对选修课的不重视,乃至应付的错误态度。从另一个方面说,正是因为一些老师对选修课把关不严、批卷太松,学生也多认为无所谓,这才纵容了一些学生突破底线,通过抄袭来糊弄了事。
其实,任何课程的安排都是有意义的,虽然有些课程对人的启发不会立刻产生效果,却有提升涵养、陶冶情操的长期作用。大学公选课往往就扮演这样的角色:让文科生学点数理思维,让理科生多点人文修养,这正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必要思路。
苏老师的严格要求。或许不只是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课,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实的启示:公选课和专业课一样重要,一样要严格对待、认真学习,不能“灌水”。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想必大家也就不会做出公选课作业抄袭的事情了,毕竟,没人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因此,“0分通报”给我们的启示远远大于这个形式本身。
事件要点
“你家是自购房还是租赁房?”“你家户型是什么样?”“你家房价是多少?”这一连串跟“房“有关的问题,出现在深圳市一家幼儿园下发的“‘我的小区主题调查表”中。此事经由媒体发布后,迅速引发舆论热议。
观察角度
孔子说“有教无类”,教育原本应该是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这既关乎社会大众的朴素情感,也是确保“起点公平”的应有之义。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学区房的走俏、公私立学校的分野以及优质资源向某些学校集聚,教育的“公平属性”已然受到侵蚀,学校与学校、学生与学生间的鸿沟也日渐凸显。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原本应该想方设法在理念和实操层面尽量弥合这种差异。但这家幼儿园的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尽管园方竭力辩称,开展这次主题活动“目的在于让这个阶段的孩子了解自己家所在的小区”,而相关问题设置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贴近生活。但恕我直言,一般人的脑回路真的很难处理“贴近生活”与奇葩提问之间的逻辑关联:“了解自己家所在的小区”,为何却要填写户型、房价和房龄?
相比提问设置本身的荒唐,此事最值得玩味之处,或许在于涉事教师和幼儿园事后的态度。面对公众的质疑与指责,那名据说“很受孩子们喜欢”的出题老师,选择了辞职走人。我不知道这名教师这样做是因为深感惭愧,还是自觉委屈?至于园方,为打消外界质疑而给出的理由,居然是“每年新生入学前,申请入学的家长均需提供包括房产证复印件、户型图等房产证明”。这尚属合理,但房价也问就越线了。可见,在园方心里,要求家长填写房产信息天经地义,只是这一次问的时机不得法。这种对于明显失当行为的麻木不仁,对于教育乱象的熟视无睹,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反应。
报读学校被要求填写家长职业、家庭收入等信息,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可以说非常普遍。但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家庭背景信息该填哪些。不该填哪些,似乎从来没有经过广泛而严肃的公共讨论,更别说什么法规依据了。毫无疑问。这些做法已经不仅仅是违背“有教无类”的教育初衷,而是刻意将原本若隐若现的学生背景差异挑明公开。
事件要点
课堂掌声笑声不断,精彩纷呈;学生提前占座,往往一座难求……几年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老师凭借有深度、有趣味的“思政课”,成为“网红”。前不久,他推出的《你好,马克思》视频公开课。再次得到数百万学子的关注。
观察角度
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六个下功夫”准确概括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科学回答“怎样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这也提醒我们:育人育心当从理想信念教育开始。
信念如磐,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做党和国家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从一个世纪前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率先在高校播撒,并从此生生不息;到战争年代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再到改革开放以来有志青年投身发展大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高扬信仰的旗帜,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砥砺民族复兴的责任,让中国始终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开辟发展的征程。
当前,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青少年,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要如何才能担当起未来发展的重任?答案其实显而易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立德铸魂是重中之重。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以“扣扣子”“补钙”等形象比喻,揭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浇花浇根,这是自然规律使然;育人育心,也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与花草树木相比,教育同样需要厚植成长的沃土,需要提供精神养分。这其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的奋斗史、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就是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在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读懂历史中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需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也要有“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努力。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以理想信念教育塑造青年一代挺拔的灵魂,我们就能够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能奋斗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