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牙周炎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
2019-04-18陈春燕
陈春燕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牙周炎为口腔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臭、牙周袋、牙周溢脓及牙齿松动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还易引发牙齿脱落、钝痛等不良症状,因部分患者口腔保健意识较差,导致疗效不太理想[1]。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牙周炎患者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0岁-67岁,平均年龄(43.2±7.5)岁。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31岁-65岁,平均年龄(43.0±7.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病房环境护理、日常宣教等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牙周炎的多发性,进而尽可能消除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②健康教育: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牙周炎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与日常保健知识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患者展示牙周炎临床表现、病情进展过程等;③口腔护理:护理人员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包括刷牙时间、方法等;④饮食指导:术后1 h后,指导患者饮水并进食流质、软性食物,防止热食与硬食导致牙周出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PD、GI、SBI、AL及PLI变化,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定,护理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PD、GI、SBI、AL及PLI,并采用t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护理满意度,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周指标 干预后,研究组PD、GI、SBI、AL及PLI均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42/42)较对照组78.6%(33/42)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牙周炎是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多发于35岁以上年龄群体。若牙龈炎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炎症很可能会从牙龈逐渐扩散至深层,直至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以及牙骨质等部位,最终进展成牙周炎。因牙周炎早期自觉症状不太明显,通常易被忽视,因此通常发现疾病后,患者临床症状已较为严重,甚至已无法保留牙齿[2]。因此,对牙周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实施健康宣教,从而促使患者可早期就诊并及时治疗的临床意义重大。
表1 两组牙周指标比较(Mean±SD,n=4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n=4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PD、GI、SBI、AL及PLI均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高。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症状,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主要原因为:综合护理方案中心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心理舒适度;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牙周炎病情发生发展的认识,其与心理干预联合应用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具有积极性意义[3];口腔护理可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增强患者对牙齿的保护意识;饮食指导可在一定程度避免不合理饮食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4]。
综上,对牙周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症状,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