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苯三酚在急性腹痛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4-18高远黄慧晖通信作者黄志恒
高远,黄慧晖通信作者,黄志恒
(1.广州市天河区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2.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
急性腹痛症是临床急诊常见疾病,病因复杂、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腹泻、呕吐、腹肌紧张等,许多患者难以耐受。在病情未明情况下不宜随意应用止痛药物,避免因掩盖症状而致误诊、漏诊,造成严重后果[1]。基于此,如何迅速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同时不影响临床后续诊治,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常用传统止痛药物为抗胆碱能药物,如山莨菪碱、阿托品等,具有抑制分泌及解痉效能,临床疗效虽好,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多而应用受到限制[2]。间苯三酚是是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平滑肌解痉药,有研究[3]表明其治疗消化系统及胆道功能障碍引起的急性痉挛性疼痛效果较好,同其他平滑肌解痉药物相比,对患者疼痛症状具有良好改善效果,同时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小。同时近期欧洲一项研究[4]回顾性分析现有随机对照试验后,提出间苯三酚治疗腹痛优于安慰剂的结论具有较高偏差风险,认为缺乏足够数据证明广泛应用间苯三酚治疗腹痛的价值。因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270例急性腹痛患者应用间苯三酚或山莨菪碱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旨在探究间苯三酚在治疗急性腹痛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腹痛患者270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65岁;因急性腹痛伴腹泻入院;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排除标准:经体检、B超、血常规等检查排除结石、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同时排除伴有心、肾功能损伤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35例。对照组男77例,女58例;平均年龄(38.24±9.27)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2.75±1.97)h;平均腹泻频率(1.72±0.54)次/h。观察组男72例,女63例;平均年龄(39.54±9.67)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2.84±1.95)h;平均腹泻频率(1.69±0.51)次/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给予饮食控制、胃肠减压、补液、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规格:1 mL:10 mg;生产单位: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60224、170814)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规格:4 mL:40 mg;生产单位: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417、170528)8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 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5 min、30 min、60 min评估患者腹痛程度,同时计算疼痛缓解率,疼痛缓解率=(用药前VAS评分-用药后VAS评分)/用药前VAS评分×100%。
1.3.2 疗效 疼痛缓解有效率≥75%为显效,疼痛缓解有效率≥50%为有效,疼痛缓解有效率<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比较两组用药后15 min、30 min、60 min总有效率。
1.3.3 临床症状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缓解时间。
1.3.4 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口干舌燥、心律失常、血压异常、视物模糊、排尿不畅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用药后15 min、30 min、60 min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疼痛 用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5 min、30 min、60 min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临床症状 观察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口干舌燥86例、心律失常1例、血压异常1例、视物模糊3例、排尿不畅5例,总不良反应率为71.1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腹痛是因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胆道运动功能失调、肠易激惹综合征等疾病引发的急性疼痛,消化道平滑肌痉挛或强力收缩、强烈化学刺激、脏器缺血等均可引发神经末梢产生冲动,急性腹痛起病急骤且病因复杂,据发病原因可大致将其分为真性内脏痛、类似内脏痛、牵涉痛三种[6]。真性内脏痛是腹部脏器病变引起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所致;类似内脏痛是腹壁、肠系膜等受到刺激后组织中神经感受器发出冲动所致;牵涉痛则是源自内脏神经的冲动扩散至脊神经所致[7]。不用病因所致腹痛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诊治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急性腹痛在缓解疼痛同时需注意不可掩盖病情[8]。临床常用的山莨菪碱为抗胆碱药物,可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痉挛,治疗急性腹痛效果虽好,但因其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口干舌燥、视物模糊、心律失常、排尿不畅等,临床应用有所限制[9,10]。本研究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达71.11%,提示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腹痛患者耐受性不高。间苯三酚为新型亲肌性解痉剂,于我国上市后已在妇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等领域均显示出良好治疗效果,在治疗急性腹痛中起效迅速、副作用较少,亦有良好表现。本研究显示用药后15 min、30 min、60 min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用药15 min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即为51.85%,超半数患者已得到有效治疗,同时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间苯三酚较山莨菪碱起效更快、效果更好。山莨菪碱静注后约1 min-2 min起效,半衰期约40 min。间苯三酚静注后血药浓度半衰期约为15 min,给药15 min后于肝、肾、小肠组织分布浓度最高[11]。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间苯三酚注射液用药安全性较高。间苯三酚不具有抗胆碱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同时无抗胆碱样副作用,对患者心血管功能无影响,同时其作用于痉挛平滑肌同时对正常平滑肌影响较小,主要通过肝脏的葡萄糖耦合作用在体内代谢,经尿液和粪便排泄,无积蓄作用、药物毒性作用小[12]。同时间苯三酚无镇静作用,不会掩盖急性腹痛患者其他症状,缓解患者疼痛同时不影响病情检查。
表1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VAS评分变化(Mean±SD,分)
表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Mean±SD,h)
综上所述,间苯三酚较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腹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缓解患者疼痛同时不影响后续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