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反搏治疗各型缺血性卒中的作用

2019-04-18梅麒谢伟坚张业昆莫秀英陈明濠蔡玉屏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均数分型缺血性

梅麒,谢伟坚,张业昆,莫秀英,陈明濠,蔡玉屏

(广州市何贤纪念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 511400)

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为了延缓疾病,需要对其中的各个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促使疾病的有效预防。临床上,将神经保护药作为新型药物,尽管已经通过了试验证明,但是,临床效果不佳。所以,体外反博治疗策略更为安全,能促使其优势的发挥。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Mean±SD)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首诊为的急性脑梗死的病人120例,入选病例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4年诊断标准[1];限定年龄60岁-80岁,性别不限,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48 h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4分-18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无阵发性或永久性心房纤颤及恶性心律失常病史;无肝肾功能不全。同时排除以下患者:发病后昏迷;有出血性卒中、脑肿瘤、脑外伤及其他脑部病变者;过敏体质;痴呆及精神病病史患者不能配合的。将患者按照TOAST分型将脑梗死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小动脉闭塞性(S)、心源性(C)、其他原因脑梗塞(O)、病因不明的脑梗塞(U)[2,3]。

1.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通过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比较两样本均数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配对资料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入组基本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病人总体疗效比较 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4.93±2.99),对照组(6.47±2.95),相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TOAST分型是按病因进行卒中分型的代表[4]。试验中,U型患者观察组较治疗前仍有所改善,但此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考虑可能系因为病例数有限造成,另外患者病因的不确定性对其治疗效果亦存在一定程度影响。造成缺血性卒中疾病的因素主要为血管病变,也是引起器官损伤的主要条件[5,6]。体外反博治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血液的循环性,内部的血流动力学环境也发生一定变化,静脉回流不仅不断增加,全血细胞的聚集指数、血浆粘度等均不断降低,从而维护血管的内皮细胞。在本研究中,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期的差异不明显(P>0.05);在治疗后期,观察组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呈现的差异非常显著(P<0.05)。

总之,ECP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增加脑血流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均数分型缺血性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关于均数与偏差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关于均数与偏差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