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山深处百灵鸟 民歌唱得世人闻
——记陕南民歌优秀演唱者彭光琴

2019-04-18文/群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汉中市陕南艺术节

文/群 岩

“郎在对门唱山歌,姐在房中织绫罗,那个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呦唱的这样好,唱的奴家脚扒手软手软脚扒脚扒手软手软脚扒……”这是一首陕南民歌,歌名叫《郎在对门唱山歌》,这首歌唱出了陕南民歌独有的韵味。而演绎这首歌,将一个活生生的陕南呈现在听众面前,又把它唱出镇巴大山,唱到了央视舞台,让全世界人民都能欣赏到它的人叫彭光琴,一个美丽的80 后女孩。

如今的彭光琴是陕西省百名文学艺术人才,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人大代表,共青团陕西省委员,陕西省三八红旗手、汉中市十大杰出青年,汉中市劳动模范。她是秦巴山中走出的百灵鸟,是陕南民歌最年轻的杰出代表之一,是“星光大道”的优秀歌手。这一路走来,彭光琴把自己的天赋用努力和勤奋武装起来,收获了省市的各项大奖和荣誉表彰,也为陕南民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彭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山人未识

“童年我骑着山,现在我背着山,开门就见山,出门就爬山,走不完的山、看不够的山……”彭光琴小时候就住在这样的大山里。她的老家在汉中市镇巴县渔渡镇凤凰山上。幼时的彭光琴与大山里的孩子一样,会随父母一起干农活,勤劳的山里人用辛勤的汗水换取着生活的垂青。劳作时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山民黝黑的脸庞,农人汗水滴答滴答砸进肥沃的土地里,脊梁弯得不能再弯,可乐观的山民总能找到劳动间隙的乐趣,“太阳出来像盆火,晒得贤妹莫处躲,哥把草帽送给妹,叫它太阳莫晒我……”随着嘹亮的山歌响起,婉转的声音犹如山间清凉的风,吹过小彭光琴红彤彤的脸庞,亦如天上飘过的云,和沉默不语的青山,美丽质朴的不动声色。这些民歌像农田里种下的庄稼,也在小彭光琴心中生根发芽。

90年代的镇巴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里人祖祖辈辈靠山吃饭,但是村民们生性乐观豁达,晨光微曦之时,白雾缭绕的凤凰山间便会传来一曲曲优美动听的民歌,这是当地庄稼人在山间耕作时的即兴曲,在这些原生态民歌的侵润下,彭光琴尽情地吸收着这天然的馈赠。

“爸、妈,回来吃饭喽!”年幼的彭光琴每天中午都会对着对面的山,吼上几嗓子,呼唤爸妈回家吃饭,这应该是最原始的声乐训练,收腹、吸气、用胸腔共鸣奏出千里弦音。上学后,不管是去往学校的山路上,还是她常去打猪草的水塘边,她总是哼唱不停。“妈妈说我是只不安分的小麻雀,整天唧唧喳喳的。”回忆往昔,彭光琴笑着说。

因为爱唱歌,初中时,彭光琴被选拔到县里参加了一次歌唱比赛。这次契机,让16 岁的彭光琴第一次走出凤凰山,来到了县城,对于山妹子来说,这一切都是新鲜美好的。也就是那次歌唱比赛,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她从一名高中学生变成镇巴文工团的学员,从此有了学生和民歌演员的双重身份。

热爱在她的心田,歌声在我们的耳边

进入文工团的彭光琴不敢有丝毫懈怠。虽然自己的嗓音条件很不错,但是缺乏适当的气息技巧运用、乐理知识,形体表演更是一窍不通。在文工团的日子,每天过的紧张忙碌甚至枯燥,可山里的孩子格外珍惜能飞出大山的机会,所以,彭光琴觉得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都是充满希望的。那时候的彭光琴就像巨大的海绵一样奋力地吮吸着各种知识。

学习积累和参加各种比赛,让彭光琴进步得很快,这些进步在县、市、省级的几次大型歌唱比赛体现了出来。近几年,彭光琴在全国各项比赛中获得佳绩:2014年,参加文化部第七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获得银奖;2014年,参加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获优秀表演奖;2016年,参加中国民间情歌会暨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6年,参加全国第二届六月六山歌王霸赛获得“全国十大山歌王”荣誉称号;2017年,参加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群星奖演唱《薅秧歌》获得群星奖;2017年,参加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参演剧目《风从巴山来》获得文华奖剧目奖。

此后各种大小比赛都能看见彭光琴的身影。“在自己的家乡唱歌,大家都拥着你捧着你,这样就很容易忘了自我而无法提高。当你走出去,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的提升空间会有多大。”彭光琴说,参赛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参加比赛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少厉害的人,眼界一下子被打开了。”

2011年她参加了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开幕式表演;在参演剧目《秦巴山水间》中担任独唱演员,获得个人优秀演唱奖。

2012年6月参加CCTV 星光大道陕西选拔赛获得陕西赛区总冠军;9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比赛,把镇巴民歌唱到了全国的大舞台上,把陕南的文化展示给了全国的观众。

2013年2月,参加陕西省蛇年春晚,同月,参加了陕西省大型迎春晚会“春天来了”;7月,参加第二届中国西部音乐节,并获得“熊猫音乐奖”一等奖;10月,参加第四届陕西省音乐奖,获得民间组一等奖;1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寻找刘三姐”获得全国优秀奖。

2014年1月 ,赴新加坡参加由中国文化部组织的新加坡国家金牌庆典活动“春城洋溢华夏情”,首次将陕南民歌唱出国门;6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原生态民歌大赛,获得银奖;9月,参加首届陕南民歌大赛,以第一名的成绩问鼎陕南歌王,被授予“陕南十大民歌手”荣誉称号;11月在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参演剧目《巴山深处我的家》担任主要角色,获得“优秀表演奖”……

2015年1月,她参加参加陕西电视台新春喜乐会“喜气洋洋过大年”及陕西电视台除夕晚会节目录制;6月参加“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获得一等奖;8月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情歌会;9月录制陕西文艺频道周年庆晚会;同月参加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之中国电影诞生110 周年纪念晚会; 11月参加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区域音乐文化研讨会暨北京传统音乐节。

2016年1月她参加全国“百姓春晚”节目录制后又参加陕西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月参加汉中市春节联欢晚会;3月参加“圣地延安·真美汉中”陕南陕北民歌展演;4月参与创作和录制演唱了镇巴首部数字电影《风雨天池寺》的主题曲和片头以及插曲。把镇巴民歌和电影进行了首次融合,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一致好评;1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味道·春节汉中特辑》节目录制,把镇巴腊肉推广给了全国人民。

2017年1月参加录制中国农民春晚;2月录制安徽卫视大型音乐类节目《耳畔中国》;5月参加“不忘初心跟党走 激情超越建新功”汉中市纪念五四运动98 周年暨建团95 周年表彰晚会;6月参加西安市城市社区艺术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安非遗传统音乐展演;7月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3《幸福账单》栏目,演唱陕南民歌《薅秧歌》《放排歌》并且把多种陕南地方特色美食和山歌也带到了央视舞台展示给了全国观众;8月参加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开幕式演出;9月参加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参演剧目《风从巴山来》获得文华奖剧目奖;同月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7《乡约》栏目;10月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1 大型节目《中国民歌大会》,再次把陕南民歌和汉中地方文化带到了央视舞台,通过民歌和天地对话,让全国观众感受陕南文化的魅力,也唱出了家乡美……

树高千尺不忘根,百灵鸟飞万里总思源

几年来,她参加了大大小小数百场演出和比赛,为集体赢得荣誉的同时她个人先后还被评为“汉中市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身边好青年”等荣誉称号,“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成了名人的彭光琴时刻不忘自己是山里飞出的“金凤凰”,除了在外演出比赛,她还和文工团的伙伴们每年下乡惠民演出。有时“演出强度特别大,两个月的时间,演出了120 场,多的时候一天演五场。有的老乡看完后哭着拉着我的手不放,真的很感动”。彭光琴说,到学校演出时,她还有一项额外的工作,就是教孩子们唱民歌。回自己的村子演出,更让彭光琴印象深刻。看着下面坐着从小看自己长大的长辈们,还有家人,彭光琴在演唱过程中也会向乡亲们表白几句自己的感受。“从他们眼神能看出来,我给他们争光了,这是和在别的地方演出不一样的感觉。”

多年来,彭光琴专注于民歌,在原生态陕南民歌的基础上糅入新的音乐元素,身体力行传承着陕南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次自我介绍时她都会骄傲地说道:“我是来自镇巴凤凰山的山妹子彭光琴。”对于这片生她养她给予她艺术生命的热土从来不曾忘记。“凤凰山里的金凤凰”、“镇巴民歌第一美女”,一个个光鲜美好的赞誉都是家乡人民对于这个人美、歌美、心更美的山妹子的最高评价。

她是从镇巴凤凰山走出的山妹子,凭借独特的嗓音和自身的刻苦努力、执着追求,一步步成长为了陕南民歌新生代中出类拔萃的代表。在诸多的荣誉面前,彭光琴已然褪去青涩,成长为一个有艺术担当的优秀演员,成为一名有远大理想的优秀共青团员。她却认为,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她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走出深山,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简单快乐而执着地用心唱歌,踏踏实实收集整理镇巴民歌,并把这醉人的旋律带给更多的人,更好地为祖国、为人民、为家乡歌唱。

(本文摘自《当代青年》2018.9)

猜你喜欢

汉中市陕南艺术节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稻鳅共作 亩均收入万余元——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推广实施“稻+”产业助农增收
基层治理呼唤“镇级改革”——汉中市破解镇级“虚化”问题的调查
尴尬的陕南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党建地图·陕南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