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化妆品行业到了崛起的时候

2019-04-18本刊评论员饶威祥

中国化妆品 2019年1期
关键词:化妆品发展

文/本刊评论员 饶威祥

2018年11月30日,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万众瞩目的 “首届中国化妆品行业国际高端论坛”在美丽的北京举办,《中国化妆品》杂志联手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盛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韩国、日本、欧洲的化妆品行业领导、专家、企业家、媒体朋友等300余人共聚一堂,分享改革开放以来化妆品行业的故事,总结化妆品行业四十年来的经验和启示,展示化妆品企业勇于创新、产业报国的成绩和精神,探讨新时代新形势下行业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而推动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品牌崛起贡献力量。论坛成功的背后是众多化妆品界同仁们殷切的期望——中国化妆品行业到了崛起的时候。

历史发展必然

尽管在数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化妆品就开始在中原大地出现;哪怕是近代工业化时代,中国的民族化妆品也曾让国际品牌汗颜。但是曾几何时,长期承受战乱、倾轧、经济封锁之苦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化妆品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化妆品等于奢侈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社会的普遍观念。1978年,我国化妆品生产厂家仅50家,年销售额不足3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当时年销售额已达72亿美元,比中国多出太多。

改革开放的东风,让发展中的中国化妆品行业迎来久违的春天。国人消费意识开始觉醒,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化妆品工业的起跑,市场销售额以年均23.8%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速。大宝、美加净、蜂花等国产品牌成为那个时代国人的最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而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等欧美大品牌也先后进入中国,凭借品牌和技术实力,在国内大肆攻城掠地。一些后来的中国化妆品品牌的掌门人,那时大多做过国际品牌的代理。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出现如下几个特点:市场整体生产快速发展,效益持续增长;出口创汇增长加快,进口数额快速回升;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美容院用产品质量令人堪忧;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美容专业线发展不理想……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已经发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成为政府今后一个时期的施政重点,化妆品行业再次迎来发展良机。站在历史高度展望,中国化妆品行业复兴可期。

风口已经形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中国化妆品企业正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阔步前进。2017年,中国的化妆品行业营业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成为中国居民继房地产、汽车、旅游之后的另一大消费热点,业内普遍预测,在未来5年,这个数字还要再翻一番。

不过,高速增长的背后一些产业问题就越值得研究。

提起美容与化妆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女性的专利。其实,男士化妆品的消费需求一直存在,并且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而法国香水业的新目标是儿童市场……从观念到市场,中国化妆品行业似乎一直慢了半拍。虽然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速度比房地产、IT业还快,整体经济效益保持良好,蕴含巨大商机而门槛较低,却很少被经济学家关注,“经济学地位”不高。

另外,和国外相比,中国的化妆品公司在管理、人才、品牌等方面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品牌寥寥无几,高端产品市场全部被外资垄断,欧莱雅、拜尔斯道夫这些全球一线化妆品品牌大行其道,未来几年外资进入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力度还会加大,甚至将会染指低端市场。而且外资要扩大市场份额,收购国内品牌公司是最快的捷径。为了抓住中国消费者的诉求,“洋”化妆品还在积极研发融入中国文化、特别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民族化妆品企业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化妆品行业在中国是朝阳产业,也是幼稚产业,在产业发展的起飞阶段,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至关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的一番话道出玄机。对运用什么手段鼓励引导美容化妆业消费,目前尚无明确的政策可循。

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化妆品行业至今没有进入成熟期,整个行业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实验性比较强,产业结构水平比较低,寻找一种崭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产业运作模式迫在眉睫。“化妆品行业太需要有实力的企业进入了,而一些长期在化妆品行业发展的企业也到了该提升品牌的时候了。”业界现状和呼声给社会资本提供了进入的契机。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内在持续的,国外日化产品市场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个体消费已基本超越温饱需求,转而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日化产品消费将实现快速增长。日本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起的30多年间,洗发水、护肤品等日化产品的市场规模增长了约17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进入消费升级阶段,这将带动日化产品消费进入相对较快的增长时期。2016年,中国人均护肤品消费不到20美元,不仅远低于美国、德国,也远低于日本、韩国等亚洲邻国。所以,这是一个仍在高速增长、空间巨大的行业,而且风口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杂志发展机缘

1992年10月12日,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2个多月后的1993年年初,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商务部中国百货纺织品公司、北京天然香妆品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化妆品》杂志正式创刊。

作为我国首个 “专门报道化妆品行业”的国家级期刊,真实记录化妆品行业的前进足音,认真讲好化妆品企业的故事,积极传播国产化妆品品牌形象,成为其矢志不渝的信念。杂志集权威性、专业性、市场性于一身,分析大众市场、解读政府政策、指导企业发展、发布流行趋势。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重托。

弹指一挥间,《中国化妆品》杂志创刊25周年,作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传媒旗舰,它见证了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历史,积累了大量政府管理部门资源、行业协会资源、大专院校资源、专家资源以及跨界公关传媒资源等,广泛地影响着中国美妆行业的原料商供应商、生产商、研发机构、品牌商、渠道商及终端消费者等整个产业链。

25年间,中国化妆品行业变化巨大,化妆品由奢侈品变成了人人都能拥有的日用品,功能性也由基础的清洁护理变成能够由内而外愉悦自我的全新的商品。《中国化妆品》杂志用25年的时间积淀了深厚的行业文化底蕴,实现了创造性的发展和多元化的变革。这么多年,《中国化妆品》杂志始终站在行业潮头,适应了企业发展需要,同时也适应了行业发展的需求,它的生命力非常旺盛,早已是国家级双效期刊。正如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成在首届中国化妆品行业国际高端论坛上致辞中说到的,“今天《中国化妆品》杂志牵头主办首届中国化妆品国际高端论坛,这是个行业的大会,对化妆品企业的发展,对于国妆品牌的建设,对于连锁经营、销售这一块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它会更有生命力。”

25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化妆品》杂志将加倍努力聚焦行业热点、引领行业方向、预测行业趋势,为行业企业与消费者提供有益借鉴,共同推动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让世界见证中国美。

发展还需策略

习近平主席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在中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明确指引下,中国与世界开放互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心脏,处在能够引领全球大势的位置上。现实是,和美国、韩国相比,目前我国化妆品技术仍然落后8~10年。全球创新中心总干事赵刚认为,应把企业作为产业创新的主体,广泛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包括引进优秀的人才。近几年,有不少本土品牌开始向多品牌、多渠道、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但是由于化妆品行业的特殊性,极少能长效潜心钻研和经营产品,虽然我们期待弯道超车,但更欣赏脚踏实地。正如伽蓝集团执行总裁刘玉亮所言,中国化妆品产业任重道远。全球都能买到中国的东西,但买不到中国的化妆品。面对国人日益增长的化妆品需求,刘玉亮呼吁,急需修订我国对化妆品的定义,亟待规范整个产业发展。

国务院参事姚景源也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既要应对外部贸易战,又要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所谓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二是绿色发展;三是在一个开放平台上的发展;四是应紧紧围绕民生的改善。

“首届中国化妆品行业国际高端论坛”已经落幕,不过大家都明白,这不是起点也不会是终点,这只是前进路上迈过的一个驿站。振兴民族产业,让中国品牌扮靓世界,才是中国每一位化妆品行业从业者的使命。人们常说:传奇不会停歇。这些沿途的荆棘和鲜花,不过是对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仁人志士艰辛奋斗的鞭策和激励,越是没有优势,每超越一个目标就越是珍贵。

壮怀万里,云路千程。同仁们,请继续奔跑,朝着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香奈儿等国际大牌立下的丰碑冲刺吧!

猜你喜欢

化妆品发展
降税!国产化妆品你做好准备了吗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干燥春季里的柔美化妆品广告
干燥春季里的柔美化妆品广告
化妆品/留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