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竖琴与小提琴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2019-04-17单若凌

音乐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竖琴小提琴乐器

单若凌

竖琴作为西洋乐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西文化交流打破了十几年的隔阂与樊篱之后,逐渐在中国观众的视线中浮出水面。它以其独特高贵优雅的的外形特征,天籁般的音色被人们垂询青睐。竖琴作为起源于欧洲的色彩性乐器,往往最先在管弦乐队中被人们所熟知。然而竖琴不仅局限于管弦乐伴奏,在室内乐协奏、个人独奏等音乐表演形式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及国人音乐鉴赏能力的逐日提高,竖琴不仅在西方乐器演奏领域展现了独特的魅力,更是对东方音乐艺术发展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作用。本文在对竖琴的起源构造特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概况做以简要概述的同时,以竖琴小提琴合作中国作品的室内乐形式为设想,对西洋重奏乐器演奏中国作品的可能性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对竖琴的表演形式及潛力发展进行深入挖掘,实现其更高的艺术价值。

一、竖琴简析

竖琴,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拨弦乐器,早在公元600年左右出现在古波斯,最早期的出现是以拱形为基本框架,琴弦数量也只有十几根,早起竖琴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乐器的空白,但其应用相对局限,所以到了中古时期一种由此改良版的新型竖琴出现,后被称为爱尔兰竖琴,此款琴型至今仍被一些业余爱好着所追捧。改良后的爱尔兰竖琴琴弦数量增加至三十多根,风靡欧洲,时至今日仍能在欧洲的大街小巷碰到街头艺人即兴弹奏,爱尔兰也因爱尔兰竖琴被人们所熟知,现如今仍能找到爱尔兰的钱币上小竖琴的图腾,可见其深远的影响力。后期随着历史的发展,竖琴的种类越来越多,双排键竖琴、三排键竖琴、镰钩竖琴、半音竖琴、交叉弦竖琴相继出现,但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踏板竖琴,也是时至今日最为人们所熟知和应用的竖琴。踏板竖琴由琴身(包括琴柱、琴板),共鸣琴箱及琴底座构成。琴弦是由四十七根不同材质的组成,涵盖了羊肠、尼龙、金属。其中低音区是金属钢弦,所演奏出的音响效果浑厚。中音区多为羊肠弦,音响效果圆润。而高音区的琴弦材质则以演奏者喜好而定,尼龙弦以其清脆明亮的音色多出现在最高的八度中。踏板竖琴之所以被称为踏板竖琴源于其琴座底部的七个变音踏板。每个变音踏板代表一个音,但并非按顺序排列。每个踏板有上中下三个可固定位置的凹槽,以变换音级的升降来改变音高。每次升降音高的变换会牵制动盘里两千多个环环相扣小零件影响外部圆盘的工作,利用弹簧的原理来改变音高,从而达到变音的效果。复杂的工序及精准的度量使得竖琴这一乐器注定价格不菲。

二、竖琴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竖琴的发展至今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与已经家喻户晓、应用广泛的欧美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师资力量匮乏、教学理念与普及宣传力度薄弱等问题使得竖琴的光芒并没有充分展现。在西方国家,竖琴已成为一种应用广泛被众人所熟知的热门乐器,从中小学到大中专院校,竖琴作为一门课程被大多数教育机构所应用。正因如此高的普及力使得本就拥有悠久历史的西方国家在这一教学系统体制上拔得头筹,先人一步,竖琴人才辈出,在世界的影响力经久不衰。但随着近年来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使竖琴这一有着独特光芒的贵族乐器被国人所熟知。尤其以其各个时期独具特色的代表性独奏佳作为主,而后期随着竖琴优美的音色,广泛的音域,丰富的表现音乐形式逐渐被作曲家青睐,相继出现了大量的乐队协奏曲、奏呜曲、室内乐作品。而我国竖琴前辈致力于中国的竖琴发展,老一辈的引路人从西方国家学成归来后不断的扩大普及竖琴的影响力,从全国音乐学院开始,涵盖至综合类大学,竖琴已逐渐纳入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视线。随着近些年的传播普及,不少竖琴爱好者踏出国门,进入世界著名音乐院校深造,他们把汲取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理念,方式方法以及乐谱素材等一系列教学素材引进国内,更通过与国外院校的合作,引入了大师课、音乐会、观摩讲座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充实了中国竖琴教育发展。通过这些先进的渠道,使中国逐渐脱离了国内教学模式单一、资教资源匮乏、专业性薄弱等现状。也为中国竖琴发展的传承贡献搭建了坚实的桥梁。正因如此,近年来在世界竖琴大赛上频频展露头角的中国竖琴家成功引起世人的瞩目,更是引发了国人对竖琴的关注度,利用竖琴改编中国作品的理念孕育而生。《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浏阳河》等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作品被中国作曲家们从中国传统音乐的角度出发,利用竖琴丰富的演奏法进行改编改写,成型后的作品引起了大量竖琴爱好者的追捧。《中国竖琴作品十二首》是近年来中国竖琴引路人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创作的一部具有教学意义的中国传统作品曲集,当中收纳了十二首中国作品,一经出版在海内外竖琴界广为流传。更是为中国竖琴的发展奠定了深远的影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三、竖琴与小提琴合作形式的设想及意义

和竖琴相比较而言,小提琴作为在西洋弦乐中占主导地位的旋律乐器已是家喻户晓,在中国的知名度、普及度以及赏析度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竖琴小提琴两种乐器合作的表演形式,在西方并不罕见。这不仅源于西方竖琴渊源的发展史,更是与早期作曲家的创作密不可分。以著名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幻想曲》为例,作品巧妙的融合了两个乐器优美的音色,采用竖琴的琶音,刮奏等演奏技巧烘托氛围并配以小提琴上下行半音贯穿旋律走向,区分不同乐段情感逐渐递进,是一部拥有极高饱满织体及高影响力作品。然而,竖琴与小提琴的合作表演形式在中国并不常见。曲目少,普及度低,室内乐曲目局限等因素都是这种组合形式罕为人知的主要原因。由此,运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互进,相辅相成的理念,通过对中国作品进行集合、整理、创新之后加入竖琴小提琴的演绎方式,从而展现出的新音乐表现形式。这不仅可以打破小众冷门乐器发展的桎梏,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品进行改编创新,而且还能对拓展音乐形式推动无限的可能性,潜移默化中扩大了表演参与者与赏析参与者,这种跨界表演方式与中西合璧艺术升华的新理念及过程,无疑中产生深远的的社会意义及实践意义。竖琴及小提琴这两个各具特色的乐器相结合,运用及改编不同体裁、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将中国传统作品进行改编创作创新,致力从艺术形式、表演方式、文化关联等方面出发,全面深入探索竖琴与小提琴合作表演形式的无限可能性,改善竖琴小提琴中国表演合作形式匮乏、西洋乐器演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市场空缺的局面,对开创拓展新的表演及合作形式,对中国音乐艺术的创作创新及表演更是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作用。

研究竖琴与小提琴的合作表演模式,能通过中西方两种文化内涵艺术审美的融合与转化而造就出较强的美学效果及文化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无形对竖琴及小提琴两个乐器在技术运用,表演技巧及美学创新方面起到了艺术联系的纽带作用,就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添加了坚实的一笔。通过对竖琴小提琴合作表演模式进行剖析,结合教学现代化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推开教学现代化新模式,走出以往基本格调和模式的教学模式,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阶段、多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新模式。基于中国竖琴与小提琴合作表演模式的匮乏,通过这一罕见表演模式的成型,从而得出竖琴与不同乐器载体完全可以有不同合作形式,对不同音乐形式在美学和艺术目的上达到统一性,继而深入探析竖琴与小提琴合作表演模式中的技术运用与风格把握,从而得出不同艺术表现载体完全可以统一在同一种文化美学中进行艺术表演,并且获得理想的艺术价值。通过跨学科研究及个案研究的方式方法,可深入探索竖琴与小提琴表演合作模式的可行性,通过表演机制,进一步找到两者之间的艺术联系,并通过对两者间艺术内涵的转化融合,进而论证两者乐器合作的的可实施性,实现艺术表演实践价值。这种新型表演实践模式的开拓,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胆采用新型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新学科合作的可能性。对现有作品进行创新改编,与原有作品进行二合一的二度创作。更是具有创新创作意义。

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艺术观念也应不断更新,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以改编更富有特征的音乐风格。只有克服传统思想,大胆思考、大胆尝试,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才能在改编中有所表达,呈现出更多与他人不同的作品,以全新思维方式进行改编,处于时代前沿。从一种体裁形式转化到另一种体裁形式,不仅要熟谙两者艺术表现载体的艺术性能,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内在的联系性,来实现同一个艺术目的的艺术途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载体,如何在艺术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实现在文化审美的统一性,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这也正是这两种乐器可以以组合形式成功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艺术的创作与审美是在既定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竖琴与小提琴两种乐器虽为西洋乐器,但通过中西方音乐融合而改编创作,脱颖而出的罕见表演组合形式,对于研究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这种承接性不仅表现在音乐素材、音乐风格、音乐模式的统一性上,更重要的是在尊重上述因素的前提下,通过不同艺术表现载体的不同表现风格,来实现相同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审美,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艺术升华。

在合作表演中,竖琴与小提琴存在各自的难点。就圣桑的《幻想曲》为例,在演奏过程中,竖琴的变音需利用脚下七个不同踏板来控制。在一小节内出现频繁变音时需要演奏者不仅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力,灵活的手脚配合力,而且在演奏过程中杂音的避免也是不可忽视的。同样,对于小提琴而言,一小节内频繁的变音需要演奏者能快速而精确的找到不同把位,在一定的速度下,对于音准要求极其严格的小提琴而言,也是难点所在。频繁的变音,大和弦及音阶的交错出现,旋律织体的交相呼应,不同乐句乐段间不同情感的贯穿连接,两个乐器互相衬托旋律伴奏身份的相互转换皆为整首作品完成需注意的難点要点。通过竖琴及小提琴室内乐磨合演奏,除了对解决竖琴杂音和小提琴音准的难点起到关键教学作用外,还将锻炼演奏者间相互配合能力,音乐感悟把握掌控力。使得两个不同音色的弦乐器能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音色魅力,

竖琴与小提琴这种合作模式的成型,在教学社会价值功能的独特性、教学创新与应用研究成果的开创性上不仅直接影响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也间接提高了全民族音乐素质。竖琴与小提琴实践表演的形式探索,对打破高校学术研究中创新思维定势的起到了带头先河作用,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教育基础思维、创新思维、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融合统一,从而达到实践服务教学实际应用内容。竖琴与小提琴合作模式的促成,使两者教学相辅相成,互进互利,打破了固有传统音乐组合形式的单调乏味性,开创了新型音乐组合形式的先河。这不仅对竖琴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更是对中国音乐在世界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竖琴小提琴乐器
竖琴海绵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乐器
夜半寻鼠
乐器也疯狂
Pear Concert
海洋里的“竖琴”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