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市郊线接入市区线的运营组织探讨

2019-04-17张涛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7期

张涛

摘 要:从国际上看巴黎、东京等大城市都有比市区地铁更发达的市郊轨道交通,其技术、经验也更为成熟。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基本完成了市区地铁的建设,目前都在开展市郊线路的运营和建设,本文结合广州地铁实际运营经验,对市郊线接入市区线后产生的运营组织问题分析探讨,以期对其他城市市郊线运营组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市郊线;应急支援;潮汐客流

一、市郊线发展情况

1、欧美式

以纽约为代表的一些欧美城市, 由于当地铁路系统发达, 主要由铁路承担郊区与中心城的联系, 并通过交通枢纽使铁路网与地铁网有效衔接。

2、巴黎式

为缓解城区压力, 巴黎在1965年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中提出, 在巴黎周围 25km-30km的郊区建设5座新城。为了促进新城发展, 同时提出建设巴黎地区快线网络 (RER),以郊区铁路客运线网构筑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骨架, 实现了周边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 同时,通过与多条地铁线路的换乘, 使郊区线路与市区地铁有效地衔接,极大地缩短了郊区旅客的出行时间

3、东京式

东京都市圈已经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非对称放射环状结构, 主要由12条地铁、私营铁路、JR线 3个轨道交通系统组成。

归纳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市区网络与郊区网络的衔接,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單点多线多方向枢纽换乘;

(2) 多点多线多方向换乘;

(3) 多点多线多方向换乘, 贯通运营;

(4) 通过郊区线路进入市中心区, 使乘客基本到达出行目的地, 有效降低了对市区地铁网络的影响, 提高了轨道交通的便利程度和运输效率;

(5) 由于地铁线路与郊区线路功能定位明确, 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合理的系统配置。

2、国内市郊线情况

1)北京市郊线

在北京地铁规划中, 具有郊区线功能的线路共有7条, 除了已投入运营的八通线, 其他线路也将于近期规划建设。

八通线: 北京至通州轨道交通线路在四惠和四惠东站与地铁1号线换乘, 形成各自独立的系统。

亦庄线: 在宋家庄终点站与地铁5号线和地铁10号线同站换乘。

顺义线: 成为北京轨道交通15号线的一期工程, 与市区线路成为贯通线路。

大兴线: 作为地铁4号线的延伸工程建设, 采用与4号线相同的建设标准, 初近期实现贯通运营。

房山线: 在郭公庄与9号线同站台换乘, 远期与16号线贯通运行。

昌平线: 在回龙观东站与地铁8号线分段或贯通运行。

门头沟线( S1): 在五路与6号线换乘, 远期预留贯通运行条件。

依目前设计方案, 北京市市区线路与市郊线路连接主要有2类方案:

1)在中心城边缘单点或单方向与市区线衔接。

2)采用贯通运行方案和分段运行方案。

2)广州市郊线

广州市目前正在建设和已投入运营的市郊线共3条,分别为知识城支线、14号线、21号线。

知识城支线:已于2017年年底全线开通,通过新和站接入14号线、通过镇龙站接入21号线。

14号线:已于2018年年底全线开通,通过嘉禾望岗站接入2号线、3号线。

21号线:将于2019年底全线开通,通过苏元站接入6号线、通过黄村站接入4号线、通过员村站接入5号线。

知识城支线、14号线是落实广州市“北优”发展战略、实现支持从化及黄埔九佛片区发展、成为从化与城市中心区快速联系的交通线路,其功能上重点是解决从化到广州中心组团的交通需求,兼顾引导白云区、从化区沿线组团的发展,开行快车模式,提高从化中心区与镇龙地区居民抵达市中心的出行效率。14号线知识城支线加强了知识城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同时还为知识城组团间的发展提供了引导功能。

21号线缩短了增城区与广州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使群众出行更方便,还将加速广州东部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加速增城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开启全新的发展引擎。

从定位可以看出,市郊线客流主要为从化区、增城区、黄浦区到城市中心区的通勤、通学客流及区域之间的观光旅游客流,站间距大,客运负荷强度低,运距大,是市郊线的显著特征。

二、运营组织难点及应对措施

1、潮汐客流带来的客运风险

市区线因为规划早、设计理念、建设时序的不同,往往未充分考虑市郊线的客流输入。当市郊线接入后, 无疑增加了市区线的客运压力。如5号线员村站随着线网发展的需求,2019年年底将从自然站发展为与21号线连通的换乘站。

员村站日均客流约3.5万人次,受列车运能不足、潮汐客流大等因素影响,员村站工作日8:00-9:00将启动常态化客流控制,采取站厅绕行的客流控制方式。

通过查询广州地铁客流系统数据,2019年3月,5号线员村站-潭村站列车满载率高达112.62%,其中滘口方向列车每个车门排队人数达到15-20人, “挤不上车”已成为客流高峰期的普遍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 21号线的接入必然会加剧员村站的客运组织压力,造成较大的客运风险。

市郊线工作日潮汐客流比市区线更加凸显,早晚高峰期与平峰期的客流不均衡,运量与运能矛盾突出,呈现出明显的“M ”状。由此可见,如何有效进行客流“削峰”已经成为市郊线接入后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问题。

应对措施:

1)实施灵活的行车调整

目前5号线已在部分车站开展高峰期的空车投放以减缓换乘客流压力,21号线的接入势必会产生更大的客流冲击,因此需要提前进行客流分析,制定相应的行车预案,确保空车投入力度,缓解客运压力。

2)因地制宜开展重点站改造

市郊线的接入让接入站点由普通车站升级为换乘站,需要根据接入后的客流预测、客流走向开展车站改造,如:AFC设备改造、商铺位置优化、固定栏杆增设等,预留更多空间开展客流组织。

3)试点票价浮动机制

通过票价浮动机制,引导有弹性需求的乘客错峰出行。如为了达到对高峰客流“削峰填谷”的目的,可以考虑早高峰前和晚高峰后两个时间段给予较大的优惠折扣,平峰期小幅优惠或不予优惠,早晚高峰按基准价收费。

2、市郊风俗带来的安全隐患

根据1992年6月1日起执行的《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广州市市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增城区、从化区指定区域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14、21号线部分车站周边不属于禁放区域,市区线与市郊线在烟花爆竹的管理标准的不一致,给接入后的线网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

通过查询广州地铁运营日报系统,2019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市郊线(14号线、知识城支线、21号线)累计客运量1748万人次,共发生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主要指烟花、砂炮、鞭炮)25件,同期,5号线累计客运量9810万人次,共发生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主要指烟花、砂炮、鞭炮)4件。市郊线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的概率达到市区线的35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2019年1-3月易燃易爆数据对比

2019年1-3月客運量对比

乘客通过市郊线携带烟花爆竹搭乘到达市区线,因偶发原因或故意引燃烟花爆竹后,会引起消防设备联动、乘客恐慌极端情况下甚至产生群死群伤等事件。

应对措施:

1)对市郊线烟花爆竹非禁放区域进行甑别,做好周边乘客宣贯。

2)对安检人员工作质量做好监督。

3)对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加强专项检查。

3、远离市区带来的应急支援挑战

广州市市郊线距离市中心50-60公里,在发生大型应急事件需要非当班人员支援时,因线路距离市区远,大部分非当班人员赶赴支援时路途较远,线路发生运营中断情况下,支援人员必须通过地面交通赶赴支援,时间长且支援时间不可控。

应对措施:

1)建立部门内分梯度响应机制

可根据突发事件由高到低划分为1级、2级、3级三个级别。

1级响应:由部门领导决策,各分部主任、中心站长担任现场抢险负责人。

2级响应:由生产安全室主任决策,各分部主管或副站长以上人员担任现场抢险负责人。

3级响应:由生产安全室主任决策,各分部、中心站助理级以上人员担任现场抢险负责人。

2)明确应急响应时间

运营期间,合理的应急响应时间为:行车间隔+乘车时间+3分钟准备时间;非运营期间,合理的应急响应时间为:1小时以内。应急响应时间以到达抢险点签到为准。

3)开展应急力量本地化整合

通过深化业务融合发挥现场人员的故障初期的协助处理,如实行车站九方人员联动。与属地的公安、街道、社区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对市郊线沿线的本单位居住员工摸查建档,完善联动机制。

4、长距离出行带来的综治客伤风险

市郊线定位是为中长距离出行乘客服务的,乘客出行时间早,出行时间长、运距大是市郊线与市区线的明显区别。据客流预测,21号线初期平均运距14.62km,近期平均运距15.03km,远期平均运距16.15km,乘距超过28km的客运量比例达20.4%。

地铁本身具有“高效率”的特征,所以乘坐人群大多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如城市上班族,来去匆匆行动较快,而特殊群体的行动较为缓慢,容易在上下车、行进换乘等过程中造成冲撞,引发矛盾。根以乘客居住增城广场站、在珠江新城上班为例,单程保守估计超过90分钟,长时间搭乘地铁加上换乘站客流控制、市区线的拥挤,容易引发乘客身体不适、焦躁、甚至乘客之间的冲突。

应对措施:

1)针对市郊线站间距长,沿线医院密度低、地铁开行速度高于路面交通的现状,对沿线医院摸查建档,试行分级救助机制。

第一级:乘客意识清醒且无救助需求的,可就近下车接受车站人员简单救助。

第二级:乘客意识清醒但明确提出送医救助的,可通过地铁运送乘客到最近社区医院的地铁站,联动医院在出入口等候,减少救助时间。

第三级:乘客已无意识或陪同人员强烈送指定医院的,可考虑直接乘坐地铁运送到高等级医院或指定医院,联动医院在出入口等候,减少救助时间。

2)换乘站的客流控制时候以绕行为主,非紧急情况下,不采取长时间拦截措施,以较长距离的绕行取代简单生硬的拦截放行,从心理上减少乘客长时间等待的焦躁。

3)在大客流车站、换乘站确保足够的引导员、保安及警员力量,及时化解乘客的纠纷。

三、结论

市郊线是大城市解决城区拥堵的解决方案之一,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开展并将是未来城市扩张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市郊线情况的介绍、对广州市市郊线接入市区线带来的运营管理问题进行了逐一剖析并制定了应对措施。我们相信,多站在乘客角度考虑,从人性化方面着力、提前做好问题剖析和完善应对措施,是可以有效的应对市郊线接入线网带来问题。

参考文献:

[1]温旭丽,大城市市郊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12,(4):72-76

[2]王燕凯, 北京城轨交通郊区线与市区线衔接方式的探讨, 都市快轨交通, 2008,(12):34-37

[3]刘昭然,刘先梦,董皓,超大城市市郊铁路与中心城区交通衔接模式研究,中国交通观察,2016,(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