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可持续发展观对农林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9-04-17满桐彤
摘 要: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我国重要的科学发展战略之一,对现阶段农林经济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可持续发展观,可以积极改善农林经济产业形态并促进产业的升级与转型。而在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农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提高可持续发展观下农林经济的发展水平,要积极完善地方保护体系、巩固科学发展观、优化农林产品结构。本文就可持续发展观对农林经济的发展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农林经济;影响
一、可持续发展观对农林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在于促进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产业升级与转型、农林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林经济产业改造等,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前提,以发展农林经济为重要目标。可持续发展观对农林经济的当前发展及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农林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农经经济从业者的经营管理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可持续发展观下农林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观念引导
可持续发展观战略尚未得以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缺乏良好的巩固,这是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农林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许多农林经济管理者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管理层面上,缺乏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在对农林经济的发展中忽视对地方水土资源的保护,对地方环境变化的重视度不高。
(二)地方保护体系不健全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农林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重要指导,在现代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中,例如,化工行业、机械行业、能源行业等。而在农林经济发展中,因为缺乏完善的地方保护体系,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力度不大,导致我国农林经济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得不到根本性的提升。
(三)產品多元化有待加强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要求我国农林经济经营者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顺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水土资源环境等,促进产品的升级和转型。而就现阶段我国多个地区的农林经济发展特色来看,大多数农林经济呈现出产品单一的不良问题,产品结构比较单调,缺乏多样性和多元化特色,这直接制约了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1]。
三、可持续发展观下农林经济发展的对策及路径
(一)巩固可持续发展观
树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巩固可持续发展观,在农林经济发展中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这是可持续发展观下农林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在农林经济集中发展的区域中通过网络宣传、线下宣传的方法,让越来越多农林经济行业参与者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在我国多个农林经济产业密集地区进行标语宣传,在地方农林经济领域中传递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参与到当地农林经济发展工作中来,积极为当地农林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让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农林经济行业的重要指导与引导。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才能改变当地农林经济管理者、经营者的行为,对此,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宣传,对当地农林经济产业的影响比较大。
(二)完善地方保护体系
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完善地方保护体系。众所周知,要在我国农林经济产业发展中积极落实并推进可持续发展观,必须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例如,政府政策、国家政策、农林经济产业标准等,要统一战线,达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及意识。所以,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农林经济的迅猛发展,必须要积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价值,根据国家对农林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准,积极完善地方农林经济的基础设施,对于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农林经济区域进行产业改造和升级,适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农林经济发展中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观,这对于我国农林经济的优良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2]。
(三)优化农林产品结构
不断购置新型的农林产品,积极优化农林产品结构以适应可持续发展观,这对于现阶段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而言产生尤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各个农林经济产业区域要重视可持续发展观的践行,科学搭配各种农林产品,避免单一化的农林产品,通过生物学原理,将各种农林产品搭配起来,全面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不仅可以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让当地水土资源在农林产品的孕育下得以可持续发展。积极购买多元化农林产品并调整农林产业结构,在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农林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3]。
参考文献:
[1]满海力.周国华.浅析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14) :14-15
[2]张泉丽.浅析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6 , 36 (8) :122-122
[3]蔡幼婷.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化农业.2018 , No.467 (6) :44-45
作者简介:
满桐彤, 19980909, 延边大学,农林经济管理 2016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