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2019-04-17刘子涵
刘子涵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体现了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基本素质,是从业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包含敬业、创新、道德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用型高校生存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都在呼吁工匠精神,培养创新型工匠。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以及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两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才;工匠精神
2016年,工匠精神第一次被纳入政府工作之中,工匠精神是社会生活进步的重要条件,是中国制造不断强大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力强大的资本,是个人自我发展的指南。随后,工匠精神被经常提到,同时,学术界也把工匠精神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工匠精神的培养,教导学生牢记并且传承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渗透工匠精神等。随着社会不断的分红,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的实际,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工匠精神和工匠能力,因此,人才所拥有的能力与现有行业岗位不对应。所以,培养应用型高校人才“工匠精神”是很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工匠精神渗透到应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一、应用型高校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1.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
我国要想更好的培养应用型高校人才“工匠精神”,就需要各地区各大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把培养的重点放在技术技能上,根据课程结构改革和创新发展战略的要求,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和核心课程等,要进行优化升级和整合。同时,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企业和我国区域经济进行服务的,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各大高等院校转型发展,同时带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
我国现在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国高等院校重点的培育对象就是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的转型提供条件,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时,把工匠精神融入进去,可以构建更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大学授课时,根据工匠精精神的要求,大学课程内容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把企业服务中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竞争力等思维灌输给大学生,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真切的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利用创新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工匠精神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提高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3.满足大学生发展需要
当前,学生正处在社会转型升级的时候,有许多负面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影响着大学生,如“出名要趁早”“全民消费”等,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时,利用金钱、名利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价值,在寻找工作时,也是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拿到更多的薪酬而不停的跳槽。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和学习有关的知识,而且不利于自我价值的提升。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多一些耐心和坚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养成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培养工匠精神,可以满足未来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应用型高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应用型高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营造工匠精神的环境氛围,国家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资金支柱,教师在平时要言传身教,个人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工匠精神,在实践过程中,要精益求精,逐步新城工匠精神。
1.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渗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在培养时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过程耗时耗力。在培养工匠精神时,可以通过各大媒体,广泛宣传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师的成功事迹,进行全社会的文化渲染,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我国人民的高尚品德,体会工匠精神的可贵之处,通过文化渲染,渗透工匠精神。在我国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由于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所以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环境,是渗透工匠精神最好的办法。如果没有工匠精神的校园,其实提出了工匠精神他也不过是一个口感号,却得不到实施。所以,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多角度进行工匠精神的宣传,无形之中渗透工匠精神。
2.培养学生的兴趣,融入工匠精神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有了兴趣,才会对事物产生积极性,才会愿意去探索实践、去创新。兴趣也是一个人是否能够顺利工作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它才会为之努力,展现自己的价值。兴趣与工匠精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对工匠精神的教育开展才会越来越顺利。因此,应用型高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有效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融入工匠精神。
3.學高为师,身正为范,推进工匠精神
应用型高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需要高校组织一支强大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团队,因为学生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做典范。言传身教是教学的重要原则,树立大师的榜样,推进工匠精神的开展。在高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中,让学生聆听大师的讲解,吸收大师的经验,逐步形成大师们具有的工匠精神。
4.注重细节,全力以赴,传承工匠精神
高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点滴做起,注重细节的培养,无论任何事情全力以赴的完成,传承工匠精神。应用型高校人才应该学习先辈的经验,建立良好的师傅与徒儿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他们的工匠精神。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时,要注重细节,全力以赴,传承工匠精神。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也处在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在我国应用型高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型“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要,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教育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我国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培养工匠精神开始,营造良好的校园工匠精神气氛,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有效合作,最终能够通过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能够使他们在学习和以后工作中体验工匠精神,而且能够很好的提高其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齐善鸿.创新的时代呼唤“工匠精神”[J].道德与文明,2016(5):5-9.
[2]韩英丽,马超群.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工匠精神培育[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6):91-94.
[3]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40.
[4]陈纪伟.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研究——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8(11):128-132.
[5]张业华,刘锦鑫,朱昌彪,朱帅,朱占国.“中国制造”视阈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76-77.
[6]徐永扬,屠强,朱俊海,张海英.培养独立学院应用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J].工业设计,2018(1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