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措施探讨
2019-04-17贾善明
贾善明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本文通过对某矿区开发现状调查,分析煤炭开采及闭矿后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探讨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措施,为煤矿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措施;探讨
引言
矿山资源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后盾作用,是发展工业及第三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几十年来,我国的矿山资源发展都长期处于一个不健全的状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许多设施的使用安全都不予保障。开发的时候也不注意生态是否被破坏,引起了众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某矿区开发现状调查,分析煤炭开采及闭矿后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探讨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措施,为煤矿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1矿区内小煤矿开采现状
矿区过去数十年来小煤矿开采较为活跃,矿区内煤层厚,埋藏浅,沿煤层浅部露头兴建了许多小煤矿(窑),开采出了大量的煤炭,用于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过去的小煤矿生产设施简陋,开采技术水平低,采煤方法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环境治理能力弱,对矿区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区域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水源地水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于煤层埋藏浅,且大部矿井为急倾斜煤层,导致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大片地面塌陷坑,且同时由于工业场地兴建,多处出现超挖,形成陡坡,植被破坏,部分存在安全隐患。
2 煤炭开采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 煤炭开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各矿排出的煤矸石、生活垃圾均就近随意堆放,煤矸石经风化、雨蚀、自燃后,其表面的风化层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进入大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2)煤矿开采对地表水影响
矿井距离河流较近,排出的煤矸石、生活垃圾均就近随意堆放,煤矸石经风化、雨蚀、自燃后,下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会携带其表层的小颗粒物质流入河道,同时还会将煤矸石伴生的硫铁矿中的硫离子和亚铁离子等浸取出来,污染水体环境。
(3)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
由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大量外排,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矿井水处理系统简单,对地表水系造成污染。
(4)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井工开采的影响
由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大量外排,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矿井上底承载能力下降,且由于采空区的存在,导致地层错动,地表下沉。
②露头煤开挖的影响
露头煤开挖区挖损和占压土地面积较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大。露头煤的开挖及剥离,彻底破坏了地表仅有的稀疏植被,在开采过程中扰动了土地,增加了风力侵蚀强度,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水土流失。堆土场亦未进行洒水碾压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无植被恢复和复垦整治措施。矸石场占压土地,改变地表形态和生态景观,破坏地表植被,加剧该区域的水土流失,同时还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造成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5)闭矿后矿井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如矸石等)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占用和堆置场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矿山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通过径流和大气飘尘,会破坏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其污染影响远远超过废弃物堆置场的地域和空间。由于项目地处山区,局部地表岩移、沉陷和跨落会从一定程度上加剧地表岩石移动、沉陷会从一定程度上加剧地表岩土侵蚀速度,增加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危险性,所以开采完成后采空区的影响应引起注意。
3矿区生态恢复主要措施
(1)工业场地区
①废弃建筑拆除、硬化层拆除及清运
考虑矿井关闭后,现有建筑不再利用,且占地面积大,影响整体生态环境,对恢复治理区内工业场地和生活区废弃的建筑物进行拆除;考虑后期覆土后上下土层通透,防止产生地表径流冲刷表层覆土,将废弃建筑的地坪部分进行硬化层拆除,建筑垃圾用于填埋沉陷坑或作为垫层处理高边坡之用,处理后结合工业场地地形统一进行平整、覆土等生态恢复措施。
②边坡防护
煤矿在工业场地建设时,由于场地需求,对周边进行开挖形成边坡区域,对原始植被多有破坏,大部坡度较陡,难以直接覆土植草,且部分不稳定,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对此,采取措施一般有两种:消坡(或垫坡)和挡土墙。消坡优点是投资少,与现有周边环境相协调,缺点是破坏现有原始地貌,但通过治理可以恢复。挡土墙优点是不破坏现有原始地貌,缺点是投资较高。对两种方式综合考虑,本次对土质边坡主要采取削坡开级处理(或通过垫土形成缓坡形式),处理后再进行植被恢复,针对现场不同的破坏区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本区域位于山区地带,工业场地四周大部坡度较陡,为便于后期植被恢复,要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
A.对于坡度小于25°山坡破坏区域,采用削坡处理方式。先对原植被土进行剥离,就近集中存放,后再进行放坡,放坡后把原植被土作为后期种植土进行覆盖。
B.对于坡度大于25°山坡破坏区域,主要位于现有建筑物后方,山坡较陡,形成的裸露面较高,削坡难度大,且稳定性较好,对斜面稍平整后直接采用混喷植草形式。
(2)沉陷区治理工程
根据急倾斜煤层沉陷特点,对于沉陷区治理一般根据土地利用性质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为防止或减少由于开采对地表影响,常采用方法是井下充填和留设煤柱方式;对于已形成的沉陷一般采取措施是回填,另为防止进一步塌陷,可采用物探手段实测采空区范围,测出稳定和非稳定区域,对于未塌陷填实区域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或注射发泡剂),用单液水泥类浆液进行灌注浆,使未填实的散堆积填物固结,增强其粘聚力和强度,防止进一步发生地表移动。
矿区内现有矿井均已关闭,井口已封闭,不具备井下充填的可能性,只能采取地面防治措施。根据前面论述,本区域不属于工业用地,恢复自然草地,在治理方法上没有必要再对采空区进行注浆处理,应结合现状,因地制宜,主要采用回填方式对塌陷区进行处理,必要时要对采空区进行地下勘测。
①矸石回填、削坡、土地平整
恢复治理区为中低山地貌,针对不同区域的沉陷坑,采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部分塌陷坑位于山頂及半山腰,机械设备很难上去,修路破坏原有植被面积较大或根本无法上去,建议不进行处理,设围栏。
B.对于地形较缓区域,塌陷坑四周高差变化不大区域,采用直接回填形式,回填土优先采用就近废渣石或建筑垃圾,表土覆盖黄土。
C.对于顶、底板塌陷不均,形成一侧坡度较陡的破坏面,难以完全回填,采用部分回填方式,一侧的陡峭破坏面采用混喷植草方式。
D.对位于相对较陡区域的沉陷区,通过修路重车仍难以通过时,采用回填形式困难时,采用单侧挖方形式,单侧混喷植草。
E.对于部分露天开挖坑及沉陷带,不易形成积水区域,回填工程难度较大,经对底部和侧帮平整后直接采用混喷植草。
结论
通过生态恢复使该区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可取得显著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恢复地貌及原使用功能;可使附近河流水质得到更好的保护,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有利于下游用水安全;通过生态恢复消除了诸多安全隐患,为当地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当地牧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草原充足的放牧场所,加强了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先伟.矿山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2015.
[2]李彬.广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J].南方国土资源.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