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与社会工作
2019-04-17寇炼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思想不仅是百家争鸣中不可或缺的一家,而且与当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不谋而合,可以说,当时的墨家就是中国早期的“社会工作机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了墨家思想,分析墨家思想中所蕴含的社会工作理念,分析两者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分析墨家思想中所蕴含的社会工作理念对当代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关键词:墨家思想;社会工作;本土化
一、墨家思想
(一)兼爱
兼爱是墨子整个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主张之一,兼爱即“兼相爱”,它的本质含义是要求人们完全突破由血缘关系和等级差别等因素所造成的人际间的隔膜和疏离,呼吁人们做到爱人如己,平等地、无差别地爱所有人。
这种思想虽然不符合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宗法伦理,但却与社会工作的博爱精神相契合。墨子指出,如果天下人都彼此相爱,国与国没有战争,家与家不相互争夺,没有偷盗之人,所有人都忠孝慈爱,这样就可以天下太平。有了爱,就会有了信任、理解和宽容,没有了恨,这世间也就没有了仇视、争斗和罪恶。所谓兼爱即墨子看到了那个社会中阶层之间的严重不平等,他所提出的思想核心主要是为当时社会的弱势群体争取利益的,这正是社会工作形成的原因:社会动荡导致诸多社会问题涌现,最深受其害的是社会的底层人民。
(二)功利观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基础的,墨家学派最核心的思想也是为了他人而奔波,墨者自愿为他人、他国舍弃自己的生命;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包括爱人、促进公平、维护正义等,墨家价值观中“非攻”所体现的对整个人类和平的追求正是爱人、尊重生命的表现,墨家不畏强权为社会弱势群体发声也是在呼吁人们之间应有无差别、无等级的公平的爱。
社工在实务工作中,要以“利他”为最高准则,一切从案主的利益出发。墨子的功利观正好与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思想相一致,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墨家的功利思想,一方面,要求我们不但要充分理解墨子功利观的含义,而且要考虑其提出此观点的国家政治背景,将其与我国现在社会政治环境对比分析;另一方面,结合中西社会工作在这方面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提炼其中的精华,使其变为相应的理论准则,做到真正地中体西用。
二、墨家思想中的社会工作理念
(一)“兼相爱”与博爱
现代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本质上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并且特别针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种慈善性质的活动在世界各国皆自古有之,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在中西方都能找到其“胚胎”: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开始了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等社会思想的傳播,这种人道主义的提出与发展正是后来社会工作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在中国这种相似的思想似乎形成的更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导并发现慈善活动的国家,有关助人的思想和实践活动都较丰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哲学家就有了关于助人、关于慈善的思想和举措,形成了中国早期慈善事业的渊源之一,其中又以墨家学派的思想和活动最有代表性。墨子所提出的“兼爱”与西方“博爱”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兼爱思想的形成背景与社会工作的起源或许不尽相同,但其价值观和最终目的却与社会工作不谋而合。
(二)“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与尊重、接纳
“无言而不仇,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子认为兼爱是可以存在且必须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在当代社会中,想脱离人而生存是不现实的,人们应接纳并尊重他人,学会互爱互利,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良好风气。
社会工作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学科,也是一种与人交流的艺术,无论是社会工作的理念还是实践活动,无论是利他主义还是人道主义,都是建立在人存在的基础上。人与人的交流构成了整个社会,社会中出现问题并不是社会本身的原因,也不是一个人的错,但是与这社会中参与交流的每一个人都脱不了干系,因此人类关系的重要性是完善社会工作理念、开展社会工作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当然,社会工作在形成之初并不是希望得到“回报”,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慈善事业并没有回报,或许墨家有些思想过于偏激,但我们仍可以借鉴其精华,将墨家思想中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部分抽丝剥茧,共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交流,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三)“非命观”与自助
墨子有言:“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强调了人在社会中的积极能动性,强调一切必须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只有自己才可以掌控自己的灵魂。
墨子的非命论,一方面批评人们由于信命而自甘懈怠,另一方面又劝告人们不要信命,要“强力从事”,“强”就是对“命”的反对和抗争,是不听从命运的摆布。墨子这种为改革社会中落后的信命观念,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今天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社会工作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可以说,墨子的“强”与“力”思想是墨家思想中对于指导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墨子的“强力”说体现出的主动寻求自我的改变、在逆境中仍然坚强地成长,和在社会工作的实践层面中,从服务对象被动地接受社工的帮助,到促使服务对象自我帮助的理念不谋而合,墨家“强力”学说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的有机结合将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延续。
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更美好的未来,只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而社会中那些弱势群体之所以成为弱势群体,除了其本身的物质条件匮乏之外,很大的原因还在于他们大多都是“天命观”的“忠实粉丝”,他们相信自己的弱势是上天注定,因而往往听天由命,任由命运摆布而不去努力改变。我们社工的任务就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克服这种“天命”思想,引导他们学习墨家思想中的“非命观”,尝试掌握自己的命运,学会“自助”。
对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表示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也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价值理念之一,借鉴墨家非命观不仅让服务对象学会自己帮助自己以掌握自己命运,更能让服务对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墨家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如今我国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以墨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早期慈善事业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应以史为鉴,从中总结出有利于当代社会工作发展的精华部分,这对于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積极影响。在当代中国国情下,努力学习墨家思想,做一名智慧而又理智的社工,助人自助,力求在现实国情、历史经验和外来理念的结合点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前进。
(一)以“兼爱”思想完善社会工作理念
墨家思想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兼爱”是一种无等级无差别的爱,它体现了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对爱与被爱的需求与渴望。而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是建立在人道主义和自由民主理念之上的,它要求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自由的,每个人都有价值与尊严,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以及尊重与被尊重的需求。社会工作所提倡的“博爱”思想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平等地爱所有人,这与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它们的思想内涵都是平等爱人,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并帮助弱势群体。墨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成功地将“兼爱”思想刻画进了中华民族心理之中,或许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但其思想渊源却流传甚远。西方的社会工作理念来源于人文主义精神,而中国传统的慈善理念与思想正是以挖掘墨家等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哲学智慧为基础的,只不过孕育这不同思想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背景不同。
(二)以尊重恪守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原则
墨家思想中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观念蕴含着丰富的当代社会工作原则与理念,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说,我们清楚地明白以墨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发展性的重要价值,它们已经深入我们的血液之中,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思想。在当今世界,社会工作的发展不断发生着理念和实践的变革,我们应有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来应对这些变化,致力于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注入新的中国力量,完成中国优秀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工作专业的整合。
总之,墨家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铸成了篆刻于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优良品格,而且对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理念的构建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来源。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水平不高,还需要积极地学习借鉴国外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努力与国际接轨。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自己祖先关于慈善活动丰富的思想和实践,开发利用这一传统的宝藏,对于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十分重要。
四、结语
本文对墨家思想中所蕴含的社会工作理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并结合中国目前社会工作本土化发现的现状,对墨家思想继承其精髓,寻找适合当代社会工作发展的精神资源。如今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墨家伦理思想的合理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当今的很多国策都与墨学精神不谋而合,社会工作的发展更应汲取墨家思想的精华。对此,深入研究墨家思想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我们完善当代中国有特色的社会工作理念,发展社会工作本土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墨家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其中有很多观点是合理的,并且符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不论在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实务模式或工作方法的建设方面,我们都有广阔的未开垦的土地。作为社会工作学科理念建设和创新的一部分,我们应给予墨家思想中所蕴含的社会工作理念等领域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在社会节奏急剧加速的今天,社会工作的发展不能只看到西方先进的经验,我们更应仔细审视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资源,认真发掘梳理出对现在社会工作发展有益的参考部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化.墨子大讲堂[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2]邱心凯,李精华,曾富生.中国传统助人思想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与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8).
[3]张敏,卜长莉.墨家“兼爱”思想所蕴含的社会工作价值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4]孙彬.先秦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以儒、墨、道、法家为例[J].教育管理,2013(8).
[5]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2).
[6]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5(2).
[7]朱怡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第四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林存光,化涛.大爱无疆:墨子[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9]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英)李约瑟著,陈立夫译.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1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2]徐希燕.墨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3]周才珠,齐瑞瑞.墨子全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寇炼,出生年月:1995.7,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四川省广元市,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康复与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