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控制方法
2019-04-17刘春臧立欢刘永庆
刘春 臧立欢 刘永庆
摘 要:常温下,金属结构是稳定的,但在焊接过程中,受热部位会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这种情况如不采取措施控制,产品质量将得不到保证,甚至使产品报废。为有效的控制由于焊接热过程引起的应力和变形,对焊接应力产生的原因和形成焊接变形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焊接变形;焊接应力;产生原因;控制措施
一、焊接应力的产生及危害
焊接过程中焊接件热量传输的不平衡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场,使材料产生不均匀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形成内应力场。此外,焊件在热循环的作用下,焊缝内部金属组织发生变化,产生相变应力。持此之外,刚性固定以及焊接件之间相互关联,也会产生焊接应力。室温下,残存于焊接件中的内应力影响焊接结构的力学性能、受压稳定性、尺寸稳定性和加工精度等。
二、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
1、焊件不均匀受热
焊接整体在焊接时温度是不均匀的,焊接部分温度高,膨胀量大,同一焊体中,其他部位温度低,膨胀量小,受此影响,在焊件内出现内应力,使温度区的材料受到挤压,产生局部压应变。在冷却过程中,已经形成压应变的材料,由于不能自由收缩而受到拉伸,于是焊件中又出现与焊接加热时方向大致相反的应力。
2、焊缝金属的收缩
当焊缝金属由液态变为固态时,此时由于受冷,体积收缩,而焊缝金属与母材料是一体的,这便限制了焊体的收缩,这种情况将使整个焊件变形,而且在焊缝中会引起残余应力。
三、防止和减小焊接变形和应力的措施
1、焊接结构的合理设计
避免焊接残余变形与应力,需采用合作的设计方案。在焊接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到以下事项:焊缝数理和尺寸是引起焊接变形与应力的因素之一,因此,在保证结构有足够强度的基础上,应减少其数理、尺寸。在特殊情况下,预留适当收缩余量及使用冲压结构也是有效措施。
2、合理选择焊接规范合理选择焊接规范,对减少焊件变形影响很大。如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焊件变形相应增大。为了尽量焊接过程中的热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合适的情况下采用小直径焊条和小电流焊接,可以减少焊接残余应力。
3、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
(1) 热处理法
整体热处理:消除应力的程度主要决定于材质的成分、组织、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低碳钢及部分低合金钢焊接构件在650度,保温20~40h,可基本消除全部残余应力。局部热处理:大型焊接结构,受加热炉的限制或要求不高时采用这种方法。可采用火焰、红外、电阻、感应等加热方式,应保持均匀加热并具有一定的加热宽度。低合金高强钢,一般在焊缝两侧各100-200mm。
(2)机械锤击法
在长焊缝焊接过程中,趁着焊缝和堆焊层在赤热状态,用手锤敲打,可以抵消焊缝的收缩和减少内应力,减小或矫正变形。锤击施焊部位,可以提高金属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延展性能较好的金屬,采用这个方法效果较好。对于底层和表面层的焊缝一般不锤击。锤击时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温度范围。比如钢铁材料温度在300℃-500℃时有蓝脆性,也不能进行锤击。铝加热到400℃-500℃时,强度几乎丧失,此时,锤击会损坏焊件。含磷高的钢铁材料,冷态锤击时也易产生裂纹。
(3)振动时效法
振动时效作为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时效方式,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机械制造行业。振动时效适用于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等材质的焊接结构;可插在任何工序之间多次处理;几十米长、数百吨重、上千条焊缝的工件都可适用。 具有低能耗、短周期、无污染等优点。
4、控制焊接残余变形的工艺措施
(1)选着合理的装焊顺序
采用不同的装配、焊接顺序,焊后会产生不同的变形效果。简单的焊件可以采用先总装后焊接的控制结构焊后变形的工艺措施。对于结构较复杂的焊件,一般不能整体装配焊接,而是要将构件适当的分成若干部件,分别装配、焊接,最后组焊成整体,这要处理,即使是收缩量大、不对称的焊缝也可以自由收缩,不影响整体效果。
(2)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
对称焊接:如焊接结构的焊缝是对称的,首选对称焊接不对称焊缝:焊缝少的先烤焊,这样可以减少焊缝产生的变形采用不同的焊接顺序:对于长焊缝,采用连续的直通焊,会造成较大的变形。因此要采用不同的焊接顺序来控制变形。其中分段退焊法、分中分段退焊法、跳焊法和交替焊法,常用于长度为1m以上的焊缝;长度为0.5-1m的焊缝可用分中对称焊法。
(3)反变形法根据理论计算和实践经
验,先根据焊件的结构,估计可能会产生的变形方向与大小,在焊接装配时,加装一个预置变形,预置变形的大小要与结构焊接变形的一样,方向相反,加装这个是为了抵消焊后所产生的变形。
四、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中,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的产生还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只要了解了焊接工艺,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和控制措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工作,综合的考虑分析各方面因素,使焊接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董涛,李兴春.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2).
[2]尹妍.车载式电子设备机柜结构轻型化设计[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0(4).
[3]白艳玲.指挥方舱设备装载形式[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