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适用房有序发展
2019-04-17田颖
摘 要: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生存根本,是关乎社会民生的大计。其中住房问题是老百姓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房子成为中国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充分条件。虽然经济的发展丰满了老百姓的腰包,但其在一路攀升的房价面前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房价如何会到了今天让人们“谈房色变”的境地?未来中国房价的走势又是如何?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权益?本文将对上海经济适用房的现状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住房"這一提法可追溯到1985年,当时国家科委蓝皮书"城乡住宅建设技术政策要点"中曾提出,"根据我国国情,到2000年争取基本上实现城镇居民每户有一套经济实惠的住宅"。1991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文件中提到,"大力发展经济适用的商品住房,优先解决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文件中提出了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方案,开始了以安居工程为主要形式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
1998 年,中国面临着亚洲经济危机冲击,对外贸易的形势明显恶化,国家试图扩大内需来提升经济增长点,首当其冲的是住宅产业受到广泛重视。1998年7月,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明确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
至此,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点和解决城镇住房困难问题以国家政策的形式被确立下来。建设部颁发的《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是经济适用房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1998年的房改政策,对于全体中国城市居民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性转折的政策。房改取消了多年的福利分房政策,随之而来的是名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国务院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城市中的大部分家庭都由政府为他们提供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商所建造的商品房约占供应总量的10%~20%。23号文中强调了房屋的公共产品特性,同时也强调了政府在其中的责任。经济适用住房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以住宅为主导产品群对上游及下游产业多个物质生产部门具有极强的关联度,可带动国家经济增长。在经济适用住房发展了十多年后的今天,明显感受到现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给比例和目的与当年的23号文的中设想的大相径庭。
经济适用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中的一种,是让老百姓心里有保障的民生工程,确实能为低收入群体排忧解难。经济适用住房作为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解决我国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任务,在住房供应市场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有序发展是解决大多数家庭住房问题的关键。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给体系,是我国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
现在各省市经济适用房受理工作都不相同,上海的经济适用房操作流程已经做了七个批次,也渐渐地暴露了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让经济适用房的受理、供应流程更加的规范、更加完善,使经济适用房政策能够更好地持续发展,切实解决老百姓购房的后顾之忧。
对于上海来说都是由市里统一安排受理时间的。然后各区贴公告,发布受理时间段。各街道再根据自己街道的人流量安排地方,做好受理工作。由于是阶段性工作,所以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一、受理
1、人手不足、业务不熟
街道的工作人员都是有固定岗位的,阶段性的工作只能是各个科室抽调人员,政策业务现学现用,错误率高
2、集中受理、人员嘈杂
每天都有几十户上百户的家庭集中在一个地方提问题、交材料,声音大到听不见,不便于沟通、交流
3、时间仓促、材料缺失
一个受理周期只有两个月,申请户交材料的时候很有可能材料不全,会出现漏交材料的情况
二、审核
审核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阶段是街道初审。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大量的申请户的基本信息输入电脑,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家庭地址、工作单位、户籍年限等等,一般情况下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还要对申请户的人均住房面积进行核查,是由街道打印每户一单送市住房核查办公室,也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最后要对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将件袋送到去民政,一般耗时几个月是正常现象。核查通过的申请户进行初审合格公告。然后,每家每户的件袋统一送到区里再次审核。核查无误者再次公告。
三、摇号
因为每批次都有几千户家庭申请,为确保公平,所以只能摇号解决这个问题,结果是公开。但是排在后面的申请户就是不相信,总是质疑摇号的公正性。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四、看房
楼盘的启动时间不一,所以看房的时间要往后排,等到可供应的楼盘都安排好样板房了,再统一安排去看房,各区都有大量的申请户集中去看房。有好几个楼盘要看,楼盘与楼盘之间的距离较远。耗费大量的时间,很多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
五、选房
各区的保障机构花费大量专项资金,选房阶段每天都会有两三百户家庭按次序轮候选房,时间紧、压力大。被人质疑,情绪不稳定。
六、签约
房子选好了要去开发商那边签约,又是很多人在一起,七嘴八舌、头昏脑涨。回家以后啥事都想不起来了,开发商说了些什么完全忘记了。
每一批次开始受理的时间是不确定的,给一些老年申请人带来不便,使之失去了申请资格。受理之后一直到选房、签约,最后拿到房子往往要跨过好几年,影响到一些新婚的家庭。
经济适用房的工作从受理开始 政府就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直到老百姓选房签约结束,确确实实做了一件民生实事。但是给老百姓带来的感受却是周期长、太复杂,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时至今日经济适用房的受理、供应等流程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只有创新、优化经济适用房的受理、供应的流程才能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使经济适用房有序发展。
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运用市场经济原理能解决的问题,就要充分利用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由市场决定其商品在市场的价格机制、同时带来了竞争机制,政府也可以出台各种决策机制。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市场氛围,政府要在政策上给到房地产开发商优惠政策。有思想有责任的房地产开发商必定会面对时代、面对社会、面对公众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动回应。让房地产开发商有利可图,这就是市场经济。利润的本质是企业盈利的表现形式,是全体职工的劳动成绩,企业为市场生产优质商品而得到利润。这些利润会吸引一定量的房地产开发商,在一个公平公开的市场体制下良好的有序的竞争。
其次,街道办事处的大厅里设有各个种类的服务窗口,包括廉租房、公租房,那么再增加一个受理经济适用房的窗口也在情理之中。街道应该定编定岗,对上岗人员政策培训。经济适用房需要提交的材料相对于廉租房和公租房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收件难度大,时间跨度长。会要求申请户反复去到申请窗口,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会相对高,给申请户的感受会不同,提升了申请户的满意度。
这些申请户是现在社会中低收入的群体,他们不是来购买商品住房的人,他们在心理上与购买商品住房的人群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手中的钱不多,对自己也不够自信,还存有对社会的各种不满。所以他们特别敏感,特别容易受伤害。让他们满意,就是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就会保障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定团结。进一步完成了和谐社会的任务。
严格按照节点、 流程,按照收件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初审在街道公示,街道可以在办事大厅的墙面上张贴公示栏,每天都可以公示。 初审公示结束后须将件袋送到区里,进行复审。按照流程复审过后给申请户发一张登录证明。
手持这张登录证明的申请户可以按照自己家庭的实际需求,自由安排看房时间。自主考虑选哪里的房子、选期房或者现房,选什么价位的房子。最终凭登录证明去自己选定的房地产开发商处签约。
经济适用房发展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历程,在模式上需要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受众。一个行之有效的政策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经濟规律有着与其他科学规律不同的特点,即具有社会性。它是在主要由社会生产关系构成的,有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
作者简介:
田颖 (1970.11),女 ,汉族, 中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