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2019-04-17齐高龙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文明

齐高龙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生态文明保护和治理等方面提出来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深刻地回应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什么样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以及怎样更好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因此,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改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生态保护;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9)03-0004-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也指出了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治理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如何更好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及提升生态文明治理的效能,提出来了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1],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升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战略地位。因此,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治理的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性的科学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治理的实践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地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目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一种“三期叠加”[1]的发展阶段。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期,也是生态文明推进过程中诸多弊端展现的窗口期,还是满足人民群众良好生态文明需求的攻坚期,科学精准地把握住了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态势。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的建設原则,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他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所遵循的新发展理念,即绿色发展观;改变了过去以“GDP论英雄”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倡导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加快构建“两型社会”;积极倡导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生态环境空间容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地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治理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2],指出目前中国生态文明保护和治理的复杂性和形势的严峻性。强调生态文明治理尤其是生态环境的治理最为重要,要坚持源头防治、部门联动、区域协调治理原则,将突出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作为民生重大工程来抓,切实还广大人民群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1]的优良生态环境。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效能提升、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在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3]。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生态文明保护和生态文明治理根本之策在于走绿色发展道路,建立绿色经济体系,节约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重要的制度保障在于完善好生态文明保护、治理的制度化建设,构建立体多层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即“五体系”。此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市场、政府、社会、领导干部、人民群众等多主体要素在构建新型文明体制和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这些多元化主体要素在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过程中的重要促进作用。

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理论创立者,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出来的经验性总结。深化了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建设、保护、治理等方面的认识,提升了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了“五位一体”协同化发展。

(一)普惠的民生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核心理念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良好的生态文明需求是当下乃至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3]的民生工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统筹兼顾广大人民群众当代和今后的生态文明权益。

习近平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4]。强调各级政府部门要坚持“生态为民、生态惠民”[5]的原则,重点以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工作主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治初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最普惠民生观是其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也是其最基本的理论逻辑主线。

(二)“两山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自然观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多次论述了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即“人地关系”,形成了“人地协调论”的基本生态文明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地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好、发展好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自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改变的,是先于人类社会而客观存在的。人与自然不是谁决定谁的纯粹的对立关系,而是一方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另一方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变换的前提,是要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协调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类对自然进行盲目地开发和掠夺,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对于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6]。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辩证思想,同时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其中,“两山论”是其主要的理论创新观点。习近平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强调经济发展不能再以破坏自然、滥用自然资源为其发展成本,必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另外,应该以一种绿色发展的方式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人地协调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经济的自然性”和“自然的经济性”即“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的科学论断。

(三)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性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性。习近平指出“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8],揭示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本质联系,强调生态环境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隐性生产力”,处理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其协调化发展,将会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以“GDP论英雄”,以牺牲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话,那么生态环境必将会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习近平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采取正确的方式,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引领社会的经济发展。要让自然生态环境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习近平强调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既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去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也不能为了局部利益、眼前利益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容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的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维方式,进而树立正确的新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四)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性

习近平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认识不到其中的政治性,那么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9],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关乎党的性质、宗旨等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和战略维度。他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不好,不仅会使中国经济发展停滞,而且还会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中国政治民主化转型是否成功的重大政治问题。在现代社会,随着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公民社会逐渐发轫,使得民众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平正义、民主政治等方面参与意识大幅度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坏也是衡量民众是否认可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方面。因此,如果坚持以资源换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即使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一倍,产能还是过剩、环境还是继续恶化,那么这种经济方式带来的不是“效益”而是带来经济的停滞和政权内卷化。如果仍然放任发展,民众不满情绪一旦积聚到一定程度,则会对执政党和政府失去政治认同,轻则导致民众的政治积极性不高,政治冷漠;重则会危及到社会秩序、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政治合法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所以,习近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性”,强调要始终以人民的立场想问题,谋发展,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不断满足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五)创新性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治理观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强调要改变过去的生态文明保护和治理的单一化治理方式。不能再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原则作为新时代条件下的生态文明保护和治理的原则设定。强调要以一种“大生态观”的视角,对山、水、林、田、湖、草等方面的保护和治理进行有机性的整合,统一化、协同化地保护和治理。习近平强调人与山、水、林、田、湖、草等的辩证关系,认为人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主要是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而土地的生态良好又是以水的质量决定的,水资源受到污染将会极大程度上降低土地的肥力,从而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乃至绝产。而水又是与山息息相关、互利共生的关系,山的生态系统良好则会从源头上保证水资源的质量。此外,山的生态系统又是以森林为主要外在屏障,森林覆蓋率高就会起到防御风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重要作用。总的来说,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强调构建一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协同化治理观,注重整体范围内的国土空间的统一保护和治理,强调要辩证地把握好各种自然资源的内在联系,遵循统筹兼顾、全域化地保护和治理理念,提升生态文明保护和治理的效能。主张通过优化自然生态系统,促进自然生态圈的良性循环和运行,进而提高自然生态环境的容纳程度。

(六)创新性地提出“海洋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创新性地提出“海洋生态文明”的生态理念。认为海洋生态同样也是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海洋生态关系着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方方面面。如果不注重对海洋生态的保护和治理,任由陆源污染物排放,则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则会导致海洋生态的再生产能力下降。如果一味无边界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则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走向恶性循环,海洋资源的种类将会减少,而海洋资源的利用率也将随之下降。因此,习近平指出“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10]。强调要坚持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并举,坚持以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化发展为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同时,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区域,要迅速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在修复的基础上大力倡导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强调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常态化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惩处机制等。总之,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的保护和治理,是其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鲜明特色所在。

三、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启示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了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对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治理力度不高、治理的效能低下、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生态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提出来了系统化的解决思路。

(一)做好顶层设计,继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机制建设

习近平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1]。他认为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弊病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健全有关。因此,必须要做好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制定出科学合理、治理有效、全民防治、运行良好、执行顺畅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整体的角度上来说,就是要做好“五制度体系”[1](生态文化体系、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文明制度体系、安全体系)的工作。具体地说,则是要构建诸多领域的种类多样的严密的多主体化的生态文明制度、规范、原则体系等。应该继续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的生态文明制度: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的管理制度和惩戒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态资源的补偿机制和有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资源保护主体的生态资源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以生态文明指标为主要方面的的社会经济考核制度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修复、治理一体化的制度体系;继续完善好“生态红线”划定、惩戒体制机制;完善环境保护、环境监管、环境执法的工作联动体制;推进环境保护督察,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等等。

(二)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依靠政府单一化的行政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注重在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等过程中社会化力量和市场力量的介入和参与。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的多元化主体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一方面,政府应该继续以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为工作导向,下大气力解决好污染物的预防治理攻坚战。继续优化大气质量,注重环保领域内技术和设备的创新和改革,提升城镇和农村的治污基础设施条件,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向纵深领域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起常态化、稳定化的资金投入和使用监管体制。由原来的“事后”监管和治理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治理转变。强化环境执法和监督力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使企业形成不敢污染、不能污染、不想污染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和介入,将两种力量“内嵌式”地融汇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政府可以利用市场化手段,采取“PPP”的投融资方式,充分运用社会资本,使得生态文明治理具有稳定的、完整的资金链条和资金保证,促进生态治理和保护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运行。此外,政府要号召民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等过程中来,提高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地对环境污染、资源滥用、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监督,政府对于民众所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建设方面的建议要积极回应和解决。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三)重视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保护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11]。他特别重视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能动作用,认为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工作中具有二重性:如果广大领导干部积极主动作为,主动地承担起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做到权责一致、分工科学,形成协调化、联动化生态文明治理机制,客观上将会提升生态文明保护与治理的效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朝着制度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相反,如果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的话,将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阻碍作用,因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是主力军,承担着重大的生态文明政治责任。因此,习近平强调要构建起严密的领导干部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考核制度体系。重视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1]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铁军。

(四)重视国际化生态文明的治理与合作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不仅重视中国自身的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而且还高度重视国际化生态文明的治理和合作,积极参与到全球生态问题的协同化治理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要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12]。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强调新时代条件下中国肩负着建成“美丽中国”的重大政治任务,而且强调“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态文明国际化合作治理的理念。中国应该自觉地承担国际生态文明建设的义务和责任,积极构建起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积极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和气候、能源等问题,积极与其它国家展开生态文明各领域的合作,在国际化合作过程中建立可持續化发展的全球生态文明发展方案,为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提供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在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贡献出应有的力量。这一举措在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全球生态文明治理整体效能的提升和生态文明的体系进一步优化。

四、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它全面地回应了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如何建设好、发展好、维护好生态文明工作,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现实路径。同时,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归根结底,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了人民立场,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立论基础和理论逻辑主线,是建成“美丽中国”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指南和实践依赖,是转型期中国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部分。因此,为了促进生态文明保护、生态文明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形成双向良性互动的“自然——社会”生态文明系统,提升生态环境容纳力,就要系统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把握生态文明思想要义和精髓对建成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美丽中国”具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21.

[2]十九大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30.

[4]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10.

[5]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7.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3-506.

[7]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3-07.

[8]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6-09-03.

[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关于第一季度经济形势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10]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7-30.

[1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5-28.

[12]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EB/OL].[2013-07-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20/c_116619687.htm.

责任编辑:孙 静

猜你喜欢

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文明
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日能源与环境合作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