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暖花开,大诗人们种起树来

2019-04-17刘永加

风流一代·青春 2019年4期
关键词:袁枚植树造林柳州

刘永加

春暖花开,正是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大好时节。古代诗人们不仅用诗的语言表达他们的绿色情怀,更是身体力行植树造林,留下了许多佳话。

陶渊明的绿色生活

在古代诗人中,重视环境绿化、乐于田园生活的,首先当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了。

陶渊明是东晋大司马陶侃之曾孙,家住庐山脚下,自幼喜爱山水树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家中虽然贫寒,但是所居的环境优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都给了陶渊明难以忘怀的绿色记忆,所以后来陶渊明写:“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便去职归田,因为十分爱柳,便在田边水畔广植柳树,以柳会友,怡然自得。尤为有趣的是,他特地在堂前种了五棵柳树,并常在柳荫下衔觞赋诗,人称“五柳先生”。

热爱隐居生活的陶渊明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乐观地对待生活,尤其醉心于绿色山水。他先前的旧房不幸遭火灾烧毁,为此他曾写诗“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以记之。旧居烧毁后,陶渊明在一处名叫南村的地方又营造了一所新居。这次的新居给了他植树造林的机会,经过辛勤营造,他的新居绿树环抱,群鸟飞舞。他又写了《读山海经十三首》描绘了他的绿色家园:“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他的另一首诗《腊日》也写:“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可见诗人的新居,柴门内外,群鸟飞翔,夏有柳荫相护,冬有梅花可赏,多么美好的自然绿色生活环境啊!

柳宗元的柳树情缘

唐代大诗人柳宗元,姓柳,更爱柳,一生与柳结缘。

柳宗元曾被贬到偏远的永州(今湖南西南和湘桂交界地)任司马。在那里工作十一年,奉旨返回京城后一直赋闲,得不到使用,柳宗元很是焦虑。据《纪异录》载:一天夜里,柳宗元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棵柳树扑倒在地。第二天,他请人帮助解梦,说自己姓柳,梦见柳树扑倒在地,害怕是不祥之兆。帮他解梦的人说:“没什么关系,先生可能要到远处做官了。柳,直立是柳树,倒地为柳木。‘木与‘牧(古时州一级的地方官也称‘牧)通,‘柳木,就是‘牧柳州的意思。”后来,柳宗元果然被任命为柳州刺史。当然,柳宗元的梦总是个传说,但是他去柳州做刺史却是真的。

唐时的柳州是一个很荒僻的地方。为了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柳宗元一到柳州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并大力发展生产,与此同时还大搞植树造林。他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这首诗中说:“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在重修柳州大云寺时,他不仅栽种了许多树木,还种了三万株竹子。他带领百姓在柳江西岸大面积种植柳树,并作《种柳戏题》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欧阳修的植树之旅

欧阳修和柳宗元一样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是优秀的诗人,苏轼曾称赞他为“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在诗里诗外念念不忘栽花种树的事。

欧阳修爱花爱树、爱护优美环境,在他的许多诗词中可见一斑。欧阳修不仅写种树诗,也身体力行种树,他走到哪里,就把树植到哪里。

他写过一首《戏答元珍》的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范仲淹由于直言谏事被贬,身为宣德郎的欧阳修为之鸣不平,因此也被贬夷陵县令。当时夷陵属峡州管,这是欧阳修被贬后写给峡州判官丁元珍的一首诗,他以青松和毛竹耐寒抗压的真实写照,来表现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决不屈服的顽强精神。欧阳修到达峡州夷陵后,时任知州的朱庆基是欧阳修的旧友,便在州府东边为欧阳修建了一栋新房。欧阳修把寓居夷陵的贬所命名为“至喜堂”,意即至而后喜,并作《夷陵县至喜堂记》。在夷陵期间,欧阳修积极倡导植树造林,在城区植树,在山上造林,真是见缝插针,把绿化当作了大事来做,给夷陵留下了一片片绿荫。

他和柳宗元一樣也爱种柳树,任扬州太守时,就在平山堂掘土种植柳树。后来,他在送好友刘敞出守扬州时,赠有词句:“手植堂前重柳,别来几度春风。”如今,欧阳修栽植的杨柳仍然存活。

欧阳修在滁州(今安徽滁州市)不仅营建了醉翁亭,写下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醉翁亭记》,而且种了许多花卉树木,为醉翁亭增色不少。他的七律《忆滁州幽谷》就是证明:“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袁枚的护绿情怀

清代文学家袁枚,被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称为“诗坛革命家”。而作为诗人的袁枚,不仅写诗吟词,还对花草树木怀有非同一般的情怀。

袁枚是性情中人,他两度辞官归隐。归隐后,除吟诗撰文外,便是植树种花,游历名山大川。他的诗文中不少句子,抒发了对大自然和花草树木的热爱:“暑退风清步竹林,荷花枝上结层阴”“正月东风柳未芽,一庭梅影雪横斜”“桃花吹落査难寻”“山上栽花水养鱼”。袁枚有一篇散文叫《游黄山记》,对树木有着深刻的描写:“步到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于石中,裂出石外。”他在《峡江寺飞泉亭记》中还写道:“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袁枚对古树观察得仔细,刻画得惟妙惟肖,可见其对树木的热爱之情。

袁枚对林木的保护很是重视,对那种动辄以刀斧滥伐林木、毁损森林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一次他去黄山,看到到黄山的奇松惨遭砍伐,被当作柴烧的现象后,痛心疾首地写下了《悼松》一诗,其中写道:“一朝人力少周防,甘受樵夫斤与斧。拉杂摧烧渐渐空,八九依稀存二五。”“我欲上表通天台,玉皇敕下群官府。栽培保护三千年,或者奇松还再补。河清可俟人寿难,独对荒山泪如雨。”在这首诗中,袁枚不仅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抨击,同时也反映了他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想保护林木,却又无能为力的悲伤。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还讲述了一个保护古树的故事:江西一太守想砍伐一些古树,有位诗人得知,事前在树上题诗一首:“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荫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它千岁鹤归来。”太守读之,怆然有感,遂命不伐。袁枚想通过这样的故事来教育人们要爱护树木,爱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猜你喜欢

袁枚植树造林柳州
植树造林 保护家园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一百顶高帽子
植树造林作贡献
文言文阅读指津
袁枚也曾被难倒
郴州市开展植树造林“百日攻坚”行动
春天到了,植树去!
才子袁枚缘何富得流油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