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2019-04-17胡淇棠
胡淇棠
人有各样的性格,除了一些先天因素,我知道多數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但我没有想到,动物的性格形成也是如此。
我很喜欢动物,但一直以来动物与我,要不隔着一层玻璃,要不就隔着一段“安全距离”。别说动物园里养着的那些飞禽走兽,就连家附近的野猫、麻雀什么的都对我敬而远之。我记得九岁那年,我家楼下来了一群野猫。我兴冲冲地提了一小袋猫粮,跑到它们喜欢出没的地点,想按照书中所说的与它们交上朋友,却发现自己似乎永远无法接近它们。即使它们大着胆子来吃我留下的猫粮,但一旦发现我靠近,就会四散奔跑,甚至张牙舞爪,唬得我不敢再接近一步。后来,我听说人是高等动物,其他生物则是低等动物,便释怀了。同为动物,但一个高,一个低,是永远无法像朋友那样相处的。
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我来到澳洲之前。我所见到的澳洲,没有高楼林立,只有群山绵延;没有摩天大厦,只有参天大树;没有高等、低等动物的区分,只有朋友和准朋友的待遇。来到澳洲的第一天,我便用一些零食博得了两只“垃圾鸟”的欢心。都说澳洲是鸟类的天堂,在这里,鸟类对人类没有一丝警戒心。据说,这种“垃圾鸟”叫白鹮,是濒危物种之一,澳洲满大街都能看到它们。它们跟在我身后殷切讨食的感觉,是我从未感受过的。
在我午膳时,更是有一只鸟大模大样地蹿上我身边的座位,毫不在意地与我并肩共享“午餐”,甚至从我手里夺走了一片片三明治,引得围观的同学们哄笑不已。我发现,如果说我之前在家接触的动物属于内向、孤僻的性格,那在澳洲见到的动物就是开放且活泼大胆的。
在澳洲,几乎家家都饲养着一两只宠物。人们对待宠物从来不会用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以对待儿女的方式对待它们。我所在的寄宿家庭便养着一条“古稀之年”的老狗,他们家里到处都是它的雕像、画像,即便它又老又丑了,但主人依旧不离不弃,宠爱有加。我觉得,正是澳洲人对动物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友善,塑造了动物们活泼大胆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