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件事,值得好好研究
2019-04-17春华
春华
大瓜和李珊珊这两位80后的北京姑娘,因为对吃感兴趣,走到了一起,围绕着一切“吃的”,持续不断地观察、记录、整理、创造,做了一系列好玩的事情:做了《吃的ReallyWant》的专题书,开了一家只营业两天的“中国辣条餐厅”,建一栋“饺子大楼”,翻拍“装有食物包装的垃圾桶”,开一间按斤起卖的自选零食小卖部……
通过食物研究人的不同生活痕迹
李月溪是大瓜的本名,1987年出生于北京。同龄的李珊珊也是出生在北京,摄影爱好者,习惯用眼睛和手机,在行走中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录生活。
两个北京姑娘对食物的兴趣始于童年,大瓜直至现在仍经常光顾洋快餐,而珊珊的童年梦想是做一个厨子。几年前,毕业后的大瓜决定在实习过的书店留下工作,从事外版书采购,每天下班后舍不得走,翻看画册到晚上八九点关门。
因为喜欢美食,大瓜也经常翻看各种美食书,但看多了,总觉得这些书缺乏一点富有想象力的东西。于是,大瓜决定自己动手做一本有关“吃”的书。
2014年的一天,大瓜把曾经合作过一次活动的李珊珊约到一家麦当劳,商量自己要做的事。找李珊珊做搭档,是因为大瓜觉得她对周围的事物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力,喜欢她拍照的角度,聊了几句后,两人一拍即合。《吃的ReallyWant》是珊珊想出来的书的名字,当时也是随口取的,但没想到那么简单、直接又亲切,有一种本真的情感在里面。
除了食物,不同的社会群体、工作状况、生活习惯通过“吃”这个行为被呈现出来。大瓜认为这是生活中很自然的流淌。因此,她们探访了夜间“的士之家”(聚集司机休憩点的街道村落),花两年时间收集不同职业人群的工作餐,并将该系列命名为 “business lunch”,以记录不同人在各自工作状态下的具体饮食与生活。
她们挖掘各种关于吃的新地点,技巧只有一个——“观察”。“每个处于昂贵写字楼扎堆的地方,一定都能找到一个神秘的便宜吃饭点儿。这家就在朝阳门附近,一个地下超市内,一碗面,3 种卤,只要 12 块。”2016 年 12 月 29 日,大瓜在微博上记录道,配图是打卤面照片及店内匆忙吃面的年轻上班族。
两人把自费出版的《吃的ReallyWant》逐步放进她们喜欢的小店里去,不仅深受小店欢迎,还因为非常接地气的选题和故事,读者写来了很多反馈的信。
“垃圾桶征集”是大瓜与珊珊一直在做的事。她們认为垃圾桶内藏有人们的许多秘密,它甚至是一种隐喻。没想到还真让她们找到这样一位有怪癖的摄影者,他是正在湖北读大二、出生于1995年的大学生詹琦。2014年 11 月 22 日晚上,詹琦用相机拍下了男生宿舍的 124 个垃圾桶,在垃圾桶的旁边往往会出现老坛酸菜面桶、熄灭的烟头,或者是带着快递单子的盒子等等。詹琦说:“这里能看到很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留下的足迹。”拍摄每一个垃圾桶的时候,他完全蹲下来,尊敬地拍摄。
大瓜和李珊珊拿到作品后,决定将《新时代了,我拍下了我们学校男生宿舍 A 栋所有 124 个垃圾桶》做成一本摄影书。这也激发了詹琦的灵感,继续进行着他的艺术拍摄计划,目前已经完成了的作品有《拍摄计划:空调机》《拍摄计划:模特》等。
在大梅沙村驻地的 82 天
2017 年年末,大瓜受到深港双城双年展的邀请,前往深圳一个有名的海滨景点——大梅沙进行驻地创作。展览方给了她自由,前提是研究当地城中村的题材,并做出一本小书。她有一笔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经费。
随后,大瓜搬进该海滨景区后面的一个城中村,入住其中一栋楼的空房间。她需要敲开居民家的门,与他们吃饭、观察饮食并记录素材。她上街熟悉环境,与人们交谈表明来意,但没有人接受请求。
还是村里的小朋友先敲开大瓜的门。他们跟大瓜熟得最快,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刚放学的小孩儿们准时出现。入住第三天,大瓜给认识的川川小朋友过了场生日派对,大瓜连夜做了海报,那天很多小朋友和家长来了,村民开始知道这个新地方。
大瓜开始敲开小朋友家的门,也被邀请去吃午饭,随后走入他们的生活。在深圳大梅沙村,她吃到了来自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四川的家常菜,并用手机摄像一一捕捉下来,同时记录下每一个家庭故事。
慢慢地,她与这里的村民熟悉起来,记录和整理了在大梅沙村 82 天里于各家庭间发现的饮食与生活。在这本《我家就在大梅沙》的卷首语中,大瓜这样写道:“几乎所有深圳人都知道‘大梅沙,它是这边很早就开发的海滨度假区,包括了一处沙滩、很多酒店、一个购物中心及好多个大小餐馆。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大梅沙村,它就静静地躺在大梅沙那整片酒店的正后方,这里居住着为度假区服务设施出力、维持其正常运转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寻求更多工作机会来到这里,有的人结婚生子定居下来。不管日出日落、潮涨潮退,有人在这里过着真正的日子。”
关于吃的事情,应该更有想象力
大瓜如今全职在做《吃的 ReallyWant》,其间做一些兼职,也帮玩创意的朋友做采访写稿。关于吃的事情,她觉得有用不完的想象力。
2014年12月,大瓜和李珊珊发起“饺子大楼House of Dumplings”项目。灵感来自大瓜第一次去同龄朋友家包饺子,发现每个朋友包的饺子形状都不太一样,饺子像个不经意的媒介,保存了每一个家庭的秘密,手里下意识捏出的形状,也透露着你是谁、来自哪里。
于是她们决定给饺子盖一栋大楼,为了让情景更为逼真,他们在亚力克制作的透明大厦楼顶安置了一只会亮灯的美式招牌——“House of Dumplings”。住户的 DIY 饺子入住后,会得到一把钥匙与一小张房产证,这里共有 108 个房间。
12 月 27 日她们探访了 10 处网友与朋友的家,遇见 40 多个人。当晚结束后,大瓜和珊珊记录道:“上门收饺子让我们见识到各种场景,认识很多新朋友,且一举斩获很多个奇怪的饺子。”
这个项目持续一年,“饺子大楼”过程中发生的事也被她们做成了一个展览。2015年10月,大瓜携“饺子大楼”参加了北京设计周期间在天陶菜市场的市集,并当场策划“吃的ReallyWant杯壁咚乒乓球挑战赛”。
2018年 10 月上海举办的野餐艺术节上,大瓜开了一家只营业两天的“中国辣条餐厅”。该餐厅提供 16 种餐品,备有辣条菜单,观众自助点餐,包含一道主食和两道菜(均为辣条)。这可能是当天展览最受欢迎的互动节目之一。大瓜有点脑洞大开地想:“如果连不能再平凡的辣条都可以用来开餐厅,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开餐厅?”
大瓜玩出来的很多关于吃的创意项目正被一些文化空间的主人带出国参展,影响力在扩大。她开的按斤起卖的自选零食小卖部也很火爆。也许,像她这样的艺术家才是最贴近生活的记录者,她希望一日三餐这种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可以观照到大家的内心世界,让每个人都去好好对待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