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何处筑高堤

2019-04-17旸瑫

百姓生活 2019年4期
关键词:惠州苏东坡诗词

旸瑫

1098年的苏东坡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低谷,第二次遭贬。元佑八年,年近六旬的苏东坡因“讥讪先朝”之罪名被贬为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县)知事。在他赶往英州赴任路上,又再次遭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此时的苏东坡因官场倾轧而陷仕途绝境,生计也甚为贫寒,但却泰然处之。为抗洪防汛,苏东坡积极奔走,倡议建桥筑堤,并带头捐款,还动员弟媳捐款。新堤落成,他敞怀吟诗“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与百姓共欢庆。惠州人为纪念苏东坡的功绩,将此堤命为苏堤。

苏东坡还是才情纵横万里的诗人。在寓居惠州的940天里,他写下了洋洋洒洒近600篇诗词、散文和杂文,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筑桥修堤的为民政绩和万古流芳的诗词书卷,是苏东坡在惠州处于人生低处时所筑就的“高堤”。清代诗人江逢辰的诗句“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贴切地反映了苏东坡对惠州甚至对全国产生着重要影响。无论从政、为文,还是做人,苏东坡在惠州的修为都为世代津津乐道,被当地百姓视为“高堤”。

国学大师季羡林当年被“发配”回校看大门。在这段精神和肉体造受双重巨大折磨,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期,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他偷偷地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梵文原句抄写到小纸片上,然后趁没人的时候,躲在墙角逐字逐句地翻译。凭着“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精神,他坚持了几年“地下”翻译工作,终于将全部7卷翻译完成,198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对中国学者了解印度,推动中印文化关系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正因为停留在众人都厌恶的最低处,所以最接近于“道”。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有高有低。虽身居低处,但要看淡低处,志存高远,更要倾听低处之乐,享受低处之趣,欣赏低处之景。只要我们凭着坚韧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一腔赤诚热血,在人生低处,同样能筑就人生的高堤。

猜你喜欢

惠州苏东坡诗词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苏东坡·定风波》
诗词之页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