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美论”观照下的《沁园春·雪》英译研究

2019-04-17张静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三美论沁园春翻译

张静

摘要:毛泽东诗词言简意赅,含意深邃,纵观国内外毛泽东诗词外译者,译诗的标准可谓各不相同,风格也独具特色。本文拟从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来分析研究辜正坤先生翻译的《沁园春·雪》。通过研究,强调了“三美论”对译者翻译实践所起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沁园春·雪》,翻译,“三美论”

毛泽东的诗词潇洒豪迈,大气磅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翻译毛泽东诗词是一项很艰巨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以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辜正坤先生《沁园春·雪》译作:模糊语的处理,意象的传递。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其中的不足。

一、模糊语的处理

模糊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要特征。首先,古诗的模糊多义性得益于汉语的象形文字符号系统和意合表达方式;其次,汉语虽然跳过衔接手段而使意象鲜明独立,追根溯源,是受到根源悠久的无我意识、以物观物的哲学态度的深层影响。

而英语素来追求客观明晰之美,语言缜密精确,语法限制严格,尽管英美现代诗也经常打破语法常规,但其语言的陌生化和碎片化只使人觉得“艺术的心机过于做作,与自然之义不合”(海岸,2007:464)。

(一)对《沁园春·雪》这首词而言,原文并没有说明使用谁的视角在进行叙述。对汉语使用者简单易懂的句子,到了英文可能会产生误解。因此,辜先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基调趋于一致。

主语补充在“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体现的最为明显。汉语并没有明确表明说话对象,但在英文译文中“Come,when the day is fine and bright,How you ll enamoured of the beautiful sight,To view the land adorned in red and white.”译者使用了"you"作为宾语,将诗的感情与意境提升了一个层次。

而翻譯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增加主语,“Alas,all no longer remain!For truly great men,One should look within this age s ken.”不是第一或第二人称,而是使用了第三人称。如此看来,译者认为“我”的说话对象变成了第三方。让他们看看我们的时代拥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风流人物,这句话充分展示了作者在写作这首词时内心所涌动着的豪情壮志,让读者不由受到感染,豪迈之情顿生。

(二)在翻译“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时,原词“红装素裹”是一句成语,给读者唤起一个盛装美人的形象。而诗人着笔望中雪景,遐想却远远超出了这个界限,“红装素裹”设想出的是红日、白雪交辉映照的奇丽景色。这是虚笔,却生发于前面的实写。虚实变换,飞动灵活,于雪晴的对比描绘中纵情歌颂了祖国的伟大山河,赋予它美的性灵,赋以人的形象。因此,译者应考虑作者彼时所感,翻译时应舍弃原义,把作者真正要表现的情感抒发出来。在这一点上,辜译直抒臆,译做:

Come,when the day is fine and bright,

How you ll enamoured of the beautiful sight,

To view the land adorned in red and white.

许渊冲在翻译时十分重视诗歌的启示义,如果文化的差异致使语言的宣示义和启示义不能同时得以传达,他会舍弃宣示义而保留启示义,以防读者误解。辜正坤先生在这一点上与许渊冲不谋而合。

二、意象的传递

诗歌意美的传达主要指对意境之美的传达。意境是比较抽象主观、难以把握的概念,只有通过具体意象的呈现,令读者产生恰当的联想,才能领会诗歌的意境。

要使译语读者正确理解原诗的主题和意境,产生相应的审美体验,译者必须充分了解英美文化传统和读者的感知习惯,巧妙传达原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因此,许渊冲在翻译意象之传递诗歌意美的传达主要指对意境之美的传达。

(一)上片中的意象主要是自然景观。“冰封”、“雪飘”,传达一种动态的意境。辜译为”the earth is ice-clad aground”,”the sky is snow-bound”,译文将动态转为静态。在处理之后的“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时,译为”An expanse of whiteness conquers all;In the Yellow River,up and down,The surging waves are gone!”转为动态,动静相生,不仅注意到转达原诗的音韵美,还将意象描写中蕴含的意境体现出来。

对于这类可能在目标语读者心中产生类似于源语读者的心理反应的意象,即建构在中西文化相似心理结构上的意象,许渊冲一般采取直译的方法,保留原诗的文化意象。

(二)在意象词翻译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词存在,那就是文化专名。文化专名包括各类带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及典故型名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处理文化专名时,译者通常采用字面直译,阐释范化,化简省略,专名音译等几种方法来处理。

在《沁园春·雪》中出现了几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们都建立了丰功伟业,是中国历史上翻云覆雨的人物。仅仅名号就已经让本国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辜正坤先生采用了阐释的方法,译为“The first king of Qin and the seventh king of Han”,“the first king of Song and the second king of Tang”,and”the Proud Son of Heaven,for a time,Called Genhis Khan”.这种方法看似有理,但这种译法轻描淡写地将几个伟人略过,而用他们的朝代及就任次序代替,极有可能会让译入语读者更为困惑不解,且无法吸引他们去弄懂这几个词富含的意义,因而无法达到文化传播交流的目的。

三、总结

翻译的实质即传播文化与交流。译诗要具备诗歌语言的性质,从诗行的外在排列形式,到音韵的使用,再到译诗的词语运用方式,都应该是诗歌的,而不应该是散文的。在翻译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时,辜正坤先生在翻译上大体做到了“音美、意美、形美”,但其中有几处如皇帝等文化专名,处理地稍有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陈奇敏.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观照[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67.

[2]辜正坤.毛泽东诗词(英汉对比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9-11.

[3]海岸(编).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黄志浩.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三美论沁园春翻译
沁园春·赞中原
沁园春 ·春朝送暖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读毛主席《沁园春》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