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4-17刘洪振
刘洪振
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是小学生综合能力中的一种,该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历练,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活動实践意识,为接下来的科学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确保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并将这一良好的习惯应用到各学科的学习之中。
小学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比较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小学科学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所有的实践练习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脱离了实践练习的科学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根本的教学效果。可见,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基本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实践练习能力。
一、激发小学生实践练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都在逐渐培养形成中,对于课程学习的坚持性相对来说比较差,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习热情比较欠缺的情况,因此,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及实践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以及关注的重点,从小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小学生采取相适合的方式进行知识理解以及课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探究课程问题,并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养成良好的实践学习习惯,提升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比如,《热胀冷缩》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5人,每个小组分一个水杯,一个乒乓球,请小学生先将乒乓球捏扁,然后请小学生想办法将乒乓球变回原样。有的小朋友将乒乓球捏回了原来的样子,但是仍有几个小组的乒乓球未恢复,教师可以请学生们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待学生相互讨论后,给每个小学生杯子里倒入热水,然后请小学生将捏扁的乒乓球放入水杯中,能够明显看到乒乓球放入杯子后很快便恢复原样了。该现象的发生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探究欲望,学生们都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对这个实践小活动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二、创建实践操作教学环境
小学科学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将学生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意识到这一教学方式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将其熟练运用,课堂中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也过于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来说比较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想要提升情境创设的效果,提升教学效果,一定要以学生为基础,在学生兴趣爱好范围内创设相应的情境环境,抓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提升实践练习能力。
比如,《蜡烛的变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为学生提出部分思考问题,如,蜡烛是什么类的物体?蜡烛是什么形态?当蜡烛受到挤压、切割或者高温处理后会出现什么变化?通过各类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布设一些思考结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接下来为学生发放蜡烛,请学生进行观察及处理,学生能够在实践练习中完成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探索和解答,提升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内容,该课程的教学同样是小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科学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对课程内容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敢于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研究,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在小学生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观察研究,并在实践练习过程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掌握。
比如,在《声音的产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歌曲等各种声音,同时请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原因,然后给学生发放橡皮筋,指导学生使用橡皮筋和尺子模拟一个发声实验,探究声音的发生原因,结合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以扎实教学效果。
综上可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以及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优化教学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淄博市淄川区商城路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