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6年国内汉语主观性研究综述

2019-04-17彭雨蒙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主观性表现形式

彭雨蒙

摘要:主观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本文对2012-2016年来国内汉语主观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从主观性的表现形式和研究性质两方面进行考察,总结了主观性研究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期望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主观性;主观化;表现形式;研究性质

一、引言

“主觀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一种特性,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沈家煊,2001)。主观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当中,因为每个人在说出一段话时,都含有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然而在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法兴起以前,人们总是忽视了主观性的重要性,因为那时人们觉得语言只是在陈述客观事实,不包含主观情感。主观性开始正式进入人们视野,真正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是在20世纪90年代,标志是剑桥大学召开了关于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讨会,以及后期相关论文集的问世。

二、2012-2016年来国内主观性研究的基本数据

沈家煊先生在2001年发表了《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这篇论文将国外有关主观性的研究成果带回了国内。自那时开始,国内关于汉语主观性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有论文总结了那二十年里汉语主观性的研究成果,本文重在总结2012-2016年里汉语主观性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人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搜索了题名、关键词为“汉语主观性”的文献,据粗略统计,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有记载的相关论文共有191篇,其中包含97篇期刊论文和94篇学位论文。本人将搜索到的论文进行了分类,按照表现形式分为语音、词汇和语法三类,按照研究性质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

从表现形式来看,2012-2016年没有涉及语音方面的主观性论文,涉及词汇方面的论文数量分别是13、22、13、16和23篇,涉及语法方面的数量是17、20、14、23和21篇。

可见汉语主观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词汇和语法,其中对语法的研究占总数的一半以上,高达52.2%,对词汇的研究也紧随其后,占比为47.8%,而有关汉语语音主观性的论文数量为零。这一方面说明词汇和语法是汉语主观性研究的两大热点,另一方面说明国内学者没有对语音主观性问题给予足够重视。词汇的主观性研究涉及汉语的不同词类,其中包含不同语言词汇的对比分析,也包含语内近义词的分析,其中对副词的研究是最多的。语法的主观性研究主要是特殊格式和特殊句式。

从研究性质来看,理论研究中宏观研究的论文数量为37篇,占比为19.37%,理论研究中具体研究的数量为133篇,占比69.63%;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对外汉语教学、二语习得、翻译以及其他,其中对外汉语教学12篇,占比6.28%,二语习得和翻译各两篇,占比为1.05%,其他方面的论文有5篇,占比2.62%。

可见汉语主观性论文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所占比例为89%,而应用研究仅占11%,远远少于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当中,具体研究的数量是宏观研究的三倍多,词汇、语法等层面的个案研究占整个理论研究的69.63%。下面我将具体介绍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宏观研究方面,主要包括对汉语主观性理论的介绍以及从整体上讨论某一类问题的发展。例如,潘海峰(2016)梳理和评议了语言主观性中认知语法和语义——语用两大取向,探讨了主观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沈家煊(2015)探讨了汉语词类的主观性特征。

在具体研究方面,主要是对词汇和语法的个例研究。例如,高莉(2013)指出“不过”由否定词+动词的结构到副词再到连词的变化过程,反映了这个词从客观到主观再到交互主观的过程。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吴婉瑩(2014)辨析了“够、真、多、可”四类主观性感叹句,然后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李卫光(2016)对具有传递信息功能的语气副词进行了分类,分别为表必然义、表突然义和表或然义,然后针对留学生对于三者的偏误,设计了传信类语气复习的课堂教学。在翻译方面,武俊辉(2015)对《红楼梦》及其三个译本的翻译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在译文中进行辖域信息的补偿策略: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匹配、语境含义呈现等策略,揭示了翻译的交互主观化本质。其他方面包括修辞学、语料库建设等。例如,郭振伟(2014)从视角、情感、认识三方面分析了《围城》中体现主观性的隐喻。杨江等人(2014)以语言主观性为切入点,完成了汉语语义倾斜语料库的建设。

总的来看,对于汉语主观性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中注意力投放于对具体词汇、语法的研究,应用研究所占的比例很少,主要是对外汉语教学、二语习得、翻译、修辞学、语料库建设等几个方面。

三、主观性研究的特点

(一)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

现在对于语言主观性的研究有两个方向,分别是以Langacker为代表的共时方向和以Traugott为代表的历时方向。Langacker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他把对于主观性的识别看作舞台上的演员和舞台下的观众,如果观察主体是台下的观众,那么台上观察对象的客观性越强,如果观察主体也在台上,那么观察对象的主观性越强。Traugott从语法化的角度出发,他关注的重点是具有主观性的语法结构是怎样通过历时的演变而固话的。

本文所涉及的论文很多都是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来研究汉语主观性,例如徐晓蕾(2012)先分析了“横竖”怎样从两个名词固话成一个副词的,然后又分析了这个词的使用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它的主观性逐渐增强。

(二)汉外对比和语内对比相结合

汉语的主观性建立在语言的主观性基础之上,这就决定了它具有语言主观性的共性,而不同的语言具有它的个性,在共性的基础上探究汉语跟其他语言不同的个性是很有必要,这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而研究汉语内部主观性的个性也有利于本民族语言的教学。

在本人搜集到的论文中,有关汉语和其他语言对比研究的有五篇,例如王欣(2013)发现汉语和日语的形容词能否被否定的条件是相似的,都与这个词的主观性有关,主观性越强的形容词越不能被否定。潘先军(2016)发现虽然汉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标记在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但是两者在表达主观性的等级上却非常相似,都是指向听话人>指向说话人>指向其他。

有关汉语内部对比的论文有14篇,主要是关于词汇和特殊句法结构的对比。例如,许艳华(2013)从语义义项关联和主观性的角度考察“偏偏”和“偏”的不同,发现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偏偏[+主观评价]/偏[主观意愿]。张悦(2015)对“单/光X就Y”进行了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两方面的对比研究。

四、结语

本文对2012-2016年国内有关汉语主观性的研究做了一个总结。总而言之,国内汉语主观性取得的研究成就是明显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论研究多,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应用研究少;专注于描述个案的具体研究多,而关于主观性理论的宏观研究少;在语言结构内部,关于词汇和语法的研究多,而没有关于语音的研究,这些都导致了研究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应用研究,另外要深化对主观性理论的宏观研究,以及对语音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莉.“不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建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 (1):124-128.

[2]郭振伟.论《围城》隐喻的主观性[J].齐鲁学刊,2014 (1):151-154.

[3]李卫光.面向二语习得的汉语传信类语气副詞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4]潘海峰.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及其相关问题——兼论主观化与语法化的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6):124-132.

[5]潘先军.“你”类话语标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103-108.

[6]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 (4):268-275.

[7]沈家煊.汉语词类的主观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5):643-658.

[8]王欣.汉日语中不易被否定的形容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 (5):114-115.

[9]吴婉瑩.“够、真、多(多么)、可”字感叹句考察及课堂教学设计[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10]武俊辉.识解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翻译主观性研究——以《红楼梦》回目翻译为例[D].西南大学,2015.

[11]徐晓蕾.副词“横竖”的词汇化历程及现状考察[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30 (4):73-77.

[12]许艳华.试析“偏偏”和“偏”[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 (6):43-45.

[13]杨江,李薇,彭石玉.汉语语义倾向语料库的建设[J].中文信息学报,2014,28 (5):74-82.

[14]张悦.“单X就Y”“光X就Y”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主观性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