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自救方法的研究
2019-04-17王军
王军
近几年来,食物中毒、踩踏、溺亡、校园伤害等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安全自救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逐渐渗透自救方法,降低安全损失程度。本文针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救方法的渗透进行分析。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体育教学内容标准也有了四大分类: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向学生逐渐渗透自救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能,还能够让学生懂得在任何危险情况下进行安全自救。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安全教育问题
(一)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由于小学阶段部分学生的安全意识欠缺,表现在体育课堂中同学之间相互打闹、体育活动或者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逞强好胜、课中没有遵守体育课堂常规,是引起不安全的隐患。
(二)体育器材管理制度缺失
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少数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管理员,让体育教师轮流负责看管,导致体育场地器材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对一些体育器材设施老化、损坏没有及时检修和维护而引发伤害事故。
(三)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够
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安全的常规教育不够重视,主要反映在对学生的着装等方面没有严格要求,埋下了安全隐患。
(四)安全教育缺乏
现阶段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体育安全教育,缺乏完善的内容体系,不利于体育安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自救方法渗透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自救意识
在體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和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意识和目的,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和生存方法,强化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掌握一定的自救方法
小学的生命安全教育都过于重视理论,而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思维理解能力不够高强,如果缺乏实际的演习训练,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就会缺乏自救或者互救的能力。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危险或者意外事故,如果在没有医护人员的情况下,危险的概率就会大幅上升。因此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救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面对灾害时的情绪稳定能力
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与学生进行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交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在逐渐下降,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抵抗能力也在下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授学生基本的自救方法,就可以培养学生面对灾害时的情绪稳定能力,遇到危险和困难不慌张,保持淡定的心态。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救方法渗透的策略
(一)渗透自救理论知识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和归纳有关于自救的知识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制作成形象丰富的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再给予讲解,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训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其他方面,掌握学习更多的安全知识,确保自身安全。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生活自救中的应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会涉及队列队形、技巧、球类、跑步、投掷等内容,教师可以在教授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用来解决自身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要不断积极探索,勇于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自救知识内容,进行不断整理和归纳,让学生运用到生活中的自救和逃生中。
例如前滚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运动技能,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在遇到危险时,就可以通过前滚翻来避免自身受到更大的伤害。障碍跑也可以使学生在逃生或者自救过程中,降低危害的系数。
(三)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模仿练习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终究是理论化和单一化的,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还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模仿练习中。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设置地震、火灾等情境现场,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的逃生自救中。在火灾中,学生可以通过匍匐前进、跳跃或者穿越障碍等,进行自救或者互救。
(四)组织自救竞赛活动
组织自救竞赛活动也是身体自救方法的一种有效措施,毕竟体育教学中运动竞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定期为学生组织自救竞赛的活动,让学生将竞赛和自救有机结合在一起,掌握更多快速有效的自救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自救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渐重视生命健康与安全,让学生掌握更多高效自救的方法,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