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反复回味苦难
2019-04-17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6期
作家毕淑敏早年在西藏阿里当兵,那里的冬天大雪封山,她和其他女兵忍受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跟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她们这些女卫生员们,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望着冰川发呆。有一天,本来闲坐的女兵们忽然争论起来,想要求证一片黄连的苦,可以平衡多少葡萄糖的甜。方案很簡单,把一片黄连素细细磨碎,先泡在浓度为5%的葡萄糖水里,大家分别来尝尝,若是不苦了,就算找到答案了。要是还苦,就继续向溶液里添加高浓度的葡萄糖,直到不苦了为止,然后再计算出比例。女兵们反复兑糖,品尝,但总有人大叫:“苦啊,苦啊……”直到糖水已经浓到了几乎要拉出黏丝来,那液体还是只要尝一滴就会苦得让人打战。试验被迫停止,到最后也没能满足女兵们的好奇心。大家有点不甘心,就干脆把整片的黄连丢到剩下的半瓶糖水里,然后一口吞下,再看看结果如何。这一次大家很快就得出了一致的答案:没有融化的黄连之苦,还是可以忍受的。
毕淑敏在《幸福的七种颜色》这篇文章里,详细地把黄连有多苦的试验过程写出来,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如果一个人一生中一定会邂逅黄连,比如你遇到危及生命的病痛要用黄连解救,你大可以一口将它吞下,毕竟,它是一味良药。只是,千万不要人为地把黄连碾碎,再敝帚自珍地长久回味。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习惯了珍藏苦难。这种对苦难的反复回味,会弱化一个人的感官,损伤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精细体味,这就是苦难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