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阅卷那些事儿
2019-04-17
阅卷老师:李本华
阅卷老师主要由大学教师、研究生和来自全省经过选拔的高中在职教师组成。全体人员分组阅卷,高中一线教师一般负责作文阅卷。阅卷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时间紧,任务重,每天都有规定的阅卷数量,每篇作文批阅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秒,阅卷老师不会字斟句酌后再给分。
高考作文实行网上阅卷,考生作文扫描成图片,传至电脑,随机分派给阅卷教师。阅卷采取双评制,一篇作文由两名教师评阅,取其平均分。如果两位教师的分差超出8分,则由第三位教师评阅,取相近两个分数的平均分。如果三评后分差仍超过8分,则由专家组仲裁。
高考作文阅卷从内容、表达、发展等级、扣分四个方面分别打分,由电脑自动算出总分。内容、表达和发展等级各分四个档次,每个档次相差5分。扣分部分包括:错别字、缺标题、少字数、标点符号不正确等,其中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最多扣3分),缺标题扣2分,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5分),标点符号错3—5处扣1分,错6处以上扣2分。
阅卷老师:王学华
参加这次阅卷,一个最大的感受是,多数考生的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写作比较保守,作文一味求平、求稳,缺少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就审题而言,较多考生对“心灵之书”的理解不够到位,使得论述难以展开。同时,绝大多数的考生“对作家看法的评价”没有顾及,所以,作文中能够表达出对作家看法评价的寥寥无几。
就內容而言,多数考生只写三本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阐述较少,对“心灵之书”的解读缺乏依据。
就结构而言,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占绝大多数,层进式结构少之又少。
就文体而言,能写成纯粹的论述类作文的考生比较罕见,缺少说理、思辨色彩的作文很多。
就语言而论,我们遗憾地发现,考场作文中真正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并不多。多数考生的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和个性特征,模仿甚至抄袭别人的语言现象比比皆是,低幼化倾向十分明显。其中,有的词语贫乏,味同嚼蜡;有的生硬堆砌,空洞无物;有的句式求奇,晦涩费解;有的滥用修辞,弄巧成拙;有的不顾文体,任意运用表达方式。
另外,许多考生在论述类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无视基本的文体规范,大量运用文学语体的语言进行描写或者抒情,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作文的整体得分。
阅卷老师:蒋晓辉
高考作文属于特殊的写作活动,在作文中考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讲究技巧,以便让自己的作文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同,争取高分,是高考作文备考不应忽视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作文阅卷的亲身体会,从阅卷者的角度给考生们提点这方面的建议。
大家都知道,语文考试阅卷进度与其他科目相比最慢。一般月考试卷,英语当天可以出成绩,数学最迟第二天可以出成绩,而语文没有三天出不了成绩!高考也一样,总是调配最多阅卷者参与,但总是最后完成任务,以至于语文阅卷老师只能在快速阅卷上下功夫。而要快速就只可能一目十行、蜻蜓点水。因此,考生写考场作文时,就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向阅卷老师展示出自己的优秀之处,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搞文艺晚会,拍电影电视,写小说,都要考虑对象。你的定位如果不对,好的创意也可能收不到好的效果。高考作文的写作也要有明确的“读者意识”,要考虑作文是写给谁看的,这是前提。所以,审题是很重要的一环,一定要考虑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所谓的“读者意识”就是在写作时要心中有读者,有个可以与之进行倾诉、交流的对象。这个对象是潜在的,它既可以是具体的、特定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不确定的。考生完全可以根据文体和内容的不同表达需要,来预设、选择、变换自己高考作文的“读者”。
除了有读者意识,有针对性,还要有新鲜感。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区别最明显的,便是同题写作的人数实在太多。数十万人共写一道作文题,必然会造成“立意”“选材”上的严重“撞车”现象。当年高考作文《圆的想象物》,某省竟有3万多名考生不约而同地把“圆”想象为“太阳”。三万个“太阳”当空照,阅卷老师的感受可想而知。人的普遍心理是好奇和求新,阅卷老师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在这种大规模、超负荷的高考阅卷工作中,在看到了大量内容雷同、立意平庸的高考作文后,阅卷老师自然对新颖独到的作文有一种阅读的期待。因此考生不能认为将生活的现象和感悟和盘托出就可以了,更应该考虑到不要重复读者已经知道的东西,尽量让作文具有“新”的内容,满足阅卷老师的阅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