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疗法本土化及其实践王波研究馆员访谈录
2019-04-17段晓林
本期“阅读·悦读”栏目,重点关注阅读疗法。什么是阅读疗法?阅读的愈疗机制是什么?怎样选择阅读之疗法读物?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阅读疗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请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波先生,带我们一起,从经典里选择心灵良方,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做更健康的自己。
问1作为把“阅读疗法”这一概念引进中国的学者之一,也是最早开展阅读疗法理论研究的学者,请您谈一谈什么是阅读疗法?阅读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2007年,我采撷国内外20多种阅读疗法定义中的合理成分,将阅读疗法重新定义为: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至今11年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定义还是比较完善适用的,尚没有更好的定义来替代它。
关于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西方多以弗洛伊德的经典心理学三段论解释之,即共鸣、净化、领悟,就是先施予读者引起共鸣之书,通过学习、讨论等过程,首先实现心灵净化、心态平衡,继而加深理解、领悟真谛、根除困扰。中国多以情志相胜说解释之,即将忧、怒、思、恐、喜五情与肺、肝、脾、肾、心五脏和金、木、土、水、火五行一一对应,利用它们的相克相生关系,挑选与现实情志相克的书阅读之,以调谐五情,获得心神治理的效果。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回顾书籍的历史,书籍自带疗愈力,此为发生学机制。另外暗示、平衡这两种心理学机制,用进废退这种生理学机制,都可以解释和指导阅读疗法。随着学术的发展,更多关于阅读疗法作用机制的新观点层出不穷,比如美国的医学史专家席文认为人类面对疾病有三种回应方式:自身响应(激发免疫力)、技术响应(接受药物、手术)、意义响应(纠正心理和认知),显然阅读疗法是意义响应的一种。我国哲学家楼宇烈认为健康需要三理:生理、心理、哲理,显然阅读疗法是供应哲理的一种方法。应该说,从很多学科、很多角度,都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读者应用起来最顺手的阅读疗法作用机制是心理暗示、心理平衡、情绪对抗。暗示法就是看榜样人物、正能量人物的故事,暗示自己越变越好,遇见最好、最健康的自己。平衡法就是看悲情书籍,发现别人过得比自己惨,心理得到安慰和平静。对抗法就是阅读和自己高亢情绪刚好相反的书,比如头脑发热的时候看令人冷静的书,悲愤抑郁的时候看令人开心的书,这样就会避免因情绪极端带来的疾病和灾祸。
问2阅读能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有一定的保健疗养作用,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把阅读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认识和研究,并把这一方法进行实证推广,您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人。请谈一谈您开展这一研究的契机和过程。
答:我研究阅读疗法,一是受到前辈学人的启发,如南京大学沈固朝老师对阅读疗法的引进、探索;二是和一些优秀的阅读疗法研究者、实践者恰好处于同一时代,如泰山医学院的宫梅玲研究馆员、华北理工大学的黄晓鹂研究馆员等,大家遥相鼓励,共同拓展这一事业,扩大了其影响力;三是得益于王余光教授、吴晞馆长、李东来馆长先后提携,让我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牵头阅读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有机会向全国图书馆界推广阅读疗法这种服务形式;四是适逢盛世,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阅读疗法成为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阅读推广活动,获得快速发展;五是我个人的成长经验、心路历程受益于阅读极多,我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疗法的应用史,所谓性格决定兴趣,兴趣决定选题,我和阅读疗法结缘,或许是命中注定的。
问3您在推动阅读疗法本土化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尤其是对从先秦到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几个历史分期阅读疗法在中国的发展史进行了深度梳理和总结,但关于近现代、当代的论述较少,是否可以认为,关于阅读疗法,您更推崇古代典籍?
答:你的眼光很准。我的《阅读疗法》的确对现当代的阅读疗法思想和案例着墨不多,原因一是当时出版社催稿急切,没来得及写;二是现当代与阅读疗法有关的见解和事例相当丰富,难以收集采选。不过后来,湛佑祥、陈界等老师编著的《阅读疗法理论与实践》弥补上了这一段的内容,对民国时期、新中国初期、“文革”时期的阅读疗法的现象都有回顾,可以参阅。关于阅读疗法,推崇古代典籍是没问题的,因为能流传下来的,都经过了时间淘洗,具有更深沉的打动人心的力量。但是现当代的优秀之作也不能忽视,如金庸的武侠小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余华的《活着》等,对于某些心理问题,都有很好的疗效。
问4现在出版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鸡汤文和励志读物,相较古代典籍,这些图书更轻松易读,读者更容易接受。那么,这些图书可不可以也认为是阅读疗法读物?从大量的出版物中,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答:乍一看有理,细读发现逻辑不通的,是毒鸡汤。逻辑通,但说理肤浅的,被称为鸡汤文。鸡汤文不是完全没用,对知识水平低的读者可能短时有效。鸡汤文的不足是,在心理反应三阶段中,它只能触发共鸣,而不能让读者进入到净化、领悟的层次。大量出版物中,还是应该选择经典。人的心理疾病,往往都是由连环事件、连环情绪长期纠结而成的,鸡汤文只能解除最表层的一环,没有深挖的力度,故不能去根,就连解除的一环也会很快复生。而经典,尤其是文学经典,篇幅大,思想深刻,引人入胜,具有接引顽痴、妙解连环的磅礴力量,读后读者会排解大量情绪垃圾,心灵得到净化,领悟的道理久久难以忘怀,甚而伴随终生,故而疗效大而且延续时间长。
问5我们看到,您进行了大量阅读疗法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有没有成功案例和经验?请谈一谈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阅读疗法
答:因为我的工作性质是编辑期刊,没有条件接触读者,加上我认为阅读疗法成功与否,既取决于对症选书的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师的亲和力,我认为亲和力不是自己的长项,所以一直未敢“坐堂问诊”。我很崇拜宫梅玲老师,她具有春风化雨般的亲和力,让学生一接触就能产生信任感,这是她在阅读疗法实践方面能够取得成就的一大法宝。宫梅玲老师将自己治疗有效果的案例积累下来,结集为《读祛心病》,于2018年5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每一案例均由“案例故事——对症下书——疗效追踪——阅疗感悟——共鸣文献阅读疗法原理分析”5个部分组成,充分展示了清晰的阅读疗法流程和极具说服力的疗愈效果。需要学习的图书馆员,建议细读此书。
关于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阅读疗法,由于医学院校对阅读疗法容易认同,建议医学院校的图书馆员可以学习宫梅玲老师,将心理咨询师和图书馆员的角色和谐统一起来,直接开展阅读疗法。非医学院校,整个学校的氛围不会特别认可阅读疗法,图书馆直接开展起来会有阻力和困难,可以学习杭州图书馆的做法,由图书馆提供场地、馆藏和馆员,约请专业咨询师定期到图书馆坐堂问诊,由第三方心理学机构评估,全程跟踪活动。治疗方法是心理咨询和阅读疗法相结合,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由咨询师对症推荐图书馆所藏书刊,图书馆员作为咨询师选书的助手。
问6请推荐几种最有效果的阅读疗法图书
答:好的。下面我就为大家推荐几本。
1、《小说治疗》: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作为合伙人之一,于2008年9月在伦敦市中心的马区蒙特街(Marchmont Street)70号开业了一家公司——生活学校(The School of Life)。阅读疗法是生活学校的核心业务之一,是公司的主要收费项目。2013年,在生活学校积累了5年临床经验的埃拉·伯绍德和苏珊·埃尔德金,将她们开展阅读疗法所积累的处方编著成一本书——《小说治疗:从被遗弃到了无生趣——751本治疗你病痛的书》(The Novel Cure: from Abandonment to Zestlessness—751 Books to Cure What Ails You),由英国企鹅出版社(Penguin Press)出版。作者号称梳理了2000多年的文学史,囊括了300多种疑难身心疾病,提供了751款解药。书的封面上印着许多药瓶,药瓶上写着作家的名字:乔纳森·弗兰岑、福楼拜、夏洛特·勃朗特、赫胥黎、海明威等。同年,此书亦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文本出版社(Text Publishing)出版,题名为《小说治疗:从A到Z的文学治疗》(The Novel Cure : An A to Z of Literary Remedies)。此书出版后,迅速成为畅销书,2014年企鹅出版社将其更换封面再版,台北的麦田出版社则出版了由汪芃翻译的繁体中文版,书名为《小说药方:人生疑难杂症文学指南》。2015年,英国的坎农格特出版社(Canongate Books Ltd)采用文本出版社的书名《小说治疗:从A到Z的文学治疗》(TheNovel Cure : An A to Z of Literary Remedies),将此书再版。201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将汪芃的译本引进大陆,出版了简体中文版,书名改为《小说药丸》。而且别出心裁地设计成纸盒装,盒子的形状颇像常见的中成药盒子。此书装帧形式的俏皮和内容的俏皮相映成趣,使其在可读性强的优点之外,又增加了独特的美学观赏性,在众书中卓尔不群。《小说治疗》走的是幽默路线,宣扬并凸显人文主义的“泛阅读疗法”,具有“泛化疾病”“泛化药方”“泛化疗效”的显著特点。比如,在“失眠的阅读疗法”一节下,推荐《睡眠之屋》一书,导读却注明“切勿睡前阅读”,因为此书太过精彩。这完全是一种把阅读疗法调侃化、幽默化的应用 。
2、《读祛心病》:治疗各种失恋抑郁症
从宫梅玲老师众多阅读治疗成功案例中精选30余则,包含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各类心理障碍,有自卑、焦虑、交际苦恼、当众讲话紧张、失恋、单恋等常见困扰,也有同性爱倾向、强迫症、抑郁症等棘手问题,可见阅读疗法的适应症相当广泛。书中的每一篇均由“案例故事-对症下书-疗效追踪-阅疗感悟-共鸣文献分析”五部分组成,彰显了清晰的阅读治疗流程及具有说服力的疗愈效果。案例故事均用第一人称,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每位求助者声泪俱下地描述内心的压抑与痛苦,讲述问题的成因,唏嘘感人。每个案例的对症处方,均为配伍书方,每个书方都因人而异、因病制宜,体现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思想。
3、《苏东坡传》:治疗各种失意抑郁症
最佳版本是林语堂用英文写成,张振玉译成中文的。苏东坡的经历十分丰富,论成就,他对政治、文学、教育、艺术,甚至美食、旅游、体育都有贡献。政治上,他上至尚书下到平民都当过,起起落落好几次,是宋代政坛上的奇人。他执掌杭州时领导修造的堤坝,至今被称为苏堤,是西湖最主要的景观。文学上,他吟明月、怀赤壁、念前妻,留下的诗赋感人至深,流芳百代。教育上,他流放海南期间,培养了海南历史上第一名进士。艺术上,他的书法当时足以养家,现在价值连城。美食上,他发明了东坡鱼、东坡肉,还是酿酒师。旅游上,他足迹所至,皆为名胜。体育上,他是瑜伽的先驱。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苏东坡对待挫折有一种非常乐观、顽强的态度。苏东坡遭遇了同时代最频繁、最严厉的流放,“历典八州,行程万里”,最后被流放到海南岛,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处罚,但他不消沉,亲手盖房,创新美食,还到处向黎族人收集鬼故事。可以说,遇到任何困难,他都能积极地设法化解,天生有一种变窘迫为浪漫,化逆境为契机的能力。他的人生态度是,朝廷请我做高官我也不谦虚,朝廷把我贬成布衣我也不难过。他自己评价自己:上可与玉皇大帝对话,下可和乡下乞丐聊天,眼中无一不是好人。苏东坡能屈能伸,洒脱地纵横于民间庙堂,像一颗砸不碎、咬不烂的铜豌豆,无比抗压,一生逍遥,多才多艺,是拯救各种逆境失意者的伟大导师。
4、《活着》:治疗各种心理不平衡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如果比惨,谁都比不过福贵,所以读完此书,谁都会放弃心理上的不平衡,领悟到活着就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