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电影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2019-04-17赵春明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云南发展

·赵春明

一、前言

2018年岁末,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其中国产片占比超过六成。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电影继续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902部,动画电影51部,科教电影61部,纪录电影57部,特种电影11部,总计1082部;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82部,其中国产电影44部;全国银幕总数达60079块,其中2018年新增9303块。中国电影市场在未来五年内,将迎来黄金时期,电影的发展空间,将会突破新的阶段,达到另一个新高,电影的收益也将会上升5到8倍的上升空间。

国家电影研究机构预计在2020年,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会完全超越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本世纪初,中国电影行业走上全面开放准入的市场化改革之路,中国电影爆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中国电影从年产量不足百部走到现在的近千部,从年度票房不到10亿元走到现在的近610亿元;从对好莱坞“狼来了”的忧心忡忡到直接面对全球主流商业电影的竞争挑战,从影院门可罗雀到成为世界第一银幕大国,从在全球市场上默默无闻到成为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引擎,可以说,中国电影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创造了世界电影发展的奇迹,使得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发展潜力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电影大市场,稳步进入世界做二望一的发展通道。2018年国产电影创作质量进一步提升,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多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文艺作品获得口碑、收视、票房和发行多方丰收。中国电影无惧与国外大片同台竞技,在改革发展中,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方式迎来显著变化,电影产业正在进入内生性增长的发展阶段,正在迈入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发展黄金时代。

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势头,云南电影该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是摆在每一个云南电影人面前的迫切课题。

二、云南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被誉为“天然的摄影棚”,是许多外来影视剧组最为青睐的地方。云南还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园,26个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世代相袭,民族风情绚丽多姿,被誉为歌舞的海洋;云南还有4800多公里的边境线,毗邻五个澜湄流域国家,拥有18个国家级口岸,边境题材极为丰富。近年来,在云南拍摄的影视大片很多,如《神话》《无极》《千里走单骑》《心花路放》《追凶者也》《湄公河行动》《无问西东》等一批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影片。这些影片带着云南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蜚声国内、国际影坛。谢晋、张艺谋、陈凯歌、成龙、姜文、徐峥等国内外著名影视导演和明星,都纷纷汇聚云南拍片,云南成为省内外影视人、影视剧组炙手可热的地方。

(一)云南电影的基本情况

数十年来,云南电影人勇于探索,培养了大批影视人才,创作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谱写了以《阿诗玛》《五朵金花》为代表的“民族电影时代”和以《花腰新娘》《诺玛的十七岁》《红河红河》红河三部曲为代表的“电影新时代”的精彩篇章,打响了云南的文化品牌。然而,在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电影陷入了发展困境,特别是电影的高度市场化以来,中国电影发展突飞猛进,而云南电影却难有作为,立足本土的云南电影产业近些年来少有成果,作品影响力匮乏,相关产业无所适从,本土电影院线无故流失、省级农村电影院线至今空白,真正的电影制片基地和电影产业园区未能创建,以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为核心的电影创作生产企业弱小无力,电影产业链格局体系至今难以形成。云南电影一直在摇摆和困境中挣扎,至今都难以从困境中走出来。

据统计,2017年云南省共有影院313家,新增63家;电影票房达8.2亿元,增长13%;放映场次190.37万场,增长22%;观影人次2492.73万人,增长16%。在2017全国各省票房年报中,云南省排名第21位,这与云南4800多万的人口大省相比,影院建设及票房产出不甚相符。昆明影院时代虽起步较晚,但观影市场极为活跃,昆明影业公司也曾创建了中国电影数字影院的辉煌。近年来全国大型院线布局速度却十分惊人,联和院线、中影院线、时代华夏今典院线、万达院线、大地院线等国内知名品牌院线相继入驻昆明,而云南本土因没有自己的院线公司,昆明已成为外来院线竞相逐利的火热市场。由此导致的是云南本土电影创作生产的极度萎缩。时至今日,云南影视产业发展仍后劲不足,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电影产业的整体规划设计、政策体系的建构、领军人物的培育、产业平台的聚集、节庆品牌的打造等工作均未完成。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电影产业给予了全面的规范,对从事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举办或参加电影节展等活动都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对电影产业的支持、保障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尤其是在确立电影正确的文化导向、下放电影审查权利、扶持农村电影事业发展、鼓励电影衍生品开发、鼓励电影企业以境外合作摄制电影等方式的跨境投资,通过电影专项资金、基金、税收优惠、融资、保险、担保等金融手段促进产业发展,以及在知识产权侵犯、电影院偷漏瞒报票房收入、未成年人观影保护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为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繁荣发展提供了全面的制度保障,对于激活电影市场主体、规范电影市场秩序、促进电影事业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中国电影管理机构进入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电影产业进入了更加重要的意识形态层面,这是推动中国电影持续繁荣、更好发展的重大举措,电影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机遇再度来临。云南电影能否借助迅猛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势头,重现曾经的辉煌?云南电影如何借助文化产业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电影产业,推动云南省的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云南电影如何借助电影的国际化多元化传播与生态和旅游相互融合,开启云南电影的新时代?这对于云南电影管理机构、电影企业和云南的每一个电影人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二)云南电影发展的优势

1.曾经辉煌的“云南现象”引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铭刻下中国电影浓墨重彩的时代烙印。绚丽多姿的25个世居少数民族,16个跨境少数民族,15个特有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成为了中国电影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古滇遗迹、南诏风韵、民国遗风、护国运动、西南联大、滇西抗战及百年滇越铁路等所留存下来的众多历史人文题材,为云南的电影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为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主题影视基地创建丰富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2.自然风光、地域风貌得天独厚。热带雨林、原始山脉、山水田园、高原湖泊、雪山盛景、小桥流水,四季风景无处不在。这些独特的地域风貌为电影拍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外景资源,为规划和建设天然的电影外景基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3.云南拥有4800多公里的边境线,毗邻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柬埔寨五个国家,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一村跨两国、一户连三江、一河穿六国,金三角、湄公河、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泛亚高铁,边境融合互通、国安边防边境所产生的电影故事精彩刺激、丰富多彩。

4.国家民委与中国作协、国家电影局、CCTV电影频道等单位已经启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为推动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创作提供了基础和渠道。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也于2017年启动了《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工程》,一些还没有拍过电影的少数民族,如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阿昌族、怒族等少数民族的绚丽神韵,将会通过电影大荧幕,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

5.《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于2017年3月正式实施,电影产业已经纳入县以上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云南省的影视产业相关扶持政策也在陆续出台,这对于云南电影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云南电影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云南电影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劣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推动云南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没有一项出台。

与全国各地相比,政府引导和支持的力度甚为薄弱,与周边的四川、重庆、广西等省份明确出台《大力扶持电影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举措相比,云南省不如人意。特别是在电影产业整体布局、政府引导、骨干领军企业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具体政策和扶持措施。

2.云南电影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不到位,产业链难以形成。

目前云南电影产业的市场化基础薄弱,链条脱节,产业链整体被分割的支离破碎。电影的创作生产、院线建设、农村电影院线发行及民族语电影译制以及电影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等,理应创建成一个整体,才可能形成捆绑力量,做强主体地位。而事实上,云南在这方面散小、空缺、凌乱,没有丝毫的整体格局。云南本土的商业电影院线至今还是一块空白,难以拉动本土的电影创作生产,对本土电影的渠道推送发挥不出作用。省委省政府对于国有电影企业转企改制、股份制改造在政策和整体规划上,缺乏整体推动和整体布局,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支撑体系。2010年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欲通过转企改制而创建成云南电影集团的计划,因政府部门领导的失职而导致失败,已经成立的云南电影集团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

3.本土电影制作机构实力弱小,骨干领军企业缺乏。

近年来,作为云南电影生产主体的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被列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联系和扶持的试点单位,以改革激活生产能力,积极筹集资金,进行多种产业开发,目前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与外地实力雄厚的电影制作机构相比,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还明显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起到行业带动作用。近几年来,云南省具有影视拍摄制作资质的影视机构虽然有100多家,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业规模小,自主制作能力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化创作生产能力不足,难以支撑云南电影产业做大做强。

4.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近年来,我国电影专业人才数量与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存在失衡现象。首先是人才匮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电影专业高校毕业生不过几千人,远远满足不了电影产业发展需要。其次是结构失调,一方面,低端人才过剩,另一方面富于艺术创新和善于经营的高端人才短缺。而对于偏远的云南来说,专业电影人才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政府部门没有相应的吸引人才政策,电影专业技术、电影艺术创作、电影院线管理、电影产业经营策划等方面的人才难以进驻,稍有业绩者纷纷离去。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很多制作机构对电影产业中创作、运作的规律缺乏专业水准,严重制约了云南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曾经选送到北京电影学院深造的10位专业人才,因看不到云南电影产业发展的前景,毕业后没有一个回到云南。由于企业生存困难,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纷纷离去,或提前退休,或北漂创业。

5.电影融资渠道缺乏,是影响云南电影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由于电影市场风险大,规范性不足,资金的流入不畅,很难促成商业大片的形成,虽然,市场上向来不缺乏资金,真正缺乏的是电影投资的正规渠道和平台。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影视公司寻求资金,往往是带着剧本四处“化缘”,而民营企业要投资影视,一般都是私下联系导演或影视机构,双方缺乏正规的交流渠道。由于电影市场尚不规范,资金的流入不畅,从而制约电影制作的良性发展。

三、云南电影发展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云南是中国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其毗邻五国的国际化地缘优势更为国际性的电影艺术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迁徙、民俗风情到古滇国的演变,明清历史事件,民国、抗战各个时期的风云历史都是最具电影故事的丰富题材,已成为圈内争相抢夺的“电影资源”。云南应该是电影创作拍摄最理想的天然王国。然而由于产业链的不完善,产业集群效能无法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得不到加强。目前,新一届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云南的发展战略,即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的示范区,生态建设的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而作为最具国际化艺术交融的电影产业,将是推动云南民族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产业。云南电影产业建设应从顶层设计、产业规划、政策支持、政府引导、骨干培植、放眼全国和南亚东南亚视野等多方面,紧密依托云南的发展战略,树立特色、集聚效能、与互联网大数据相互交融、放大产业格局,抓住机遇、快速发展。

(一)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整体布局、全面发展

云南电影要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就需要进行“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来源于政治学,它的英文是:“top-down”,就是在明确发展目标后,从宏观、全局的角度,进行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包括策略、方式和途径。云南电影同样需要这样的“顶层设计”来解决问题。具体怎么设计,那就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战略层面,二是理论层面,三是操作层面。

在战略层面,尽快实现发展方式的“四个转向”:从宣传部门亲手抓影视项目转变为设计产业格局;从电影管理部门的僵化管理转变为激发创作活力;从宣传部门的死统扶持资金转变为推动资金的高效灵活引导;从鄙视自己转变为依靠自身力量。在理论层面,积极探索云南特色的电影发展道路,它可以表述为: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本土气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在操作层面,优化民族电影环境,着重解决提升云南电影软实力的“五个举措”:加大扶持,鼓励影视机构拍出精品力作;精心布局,尽快建设本土外景基地和产业园区;聚合资源,真正建立惠及全省的电影放映体系;出台政策,建立本土青年电影人培养机制。政府引领,培植本土全产业链骨干企业和骨干人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云南的宣传管理部门成立了影视中心、文艺创作中心,因自身管理着相关政府资金,便自行策划组织影视拍摄项目,把自己屈尊于一个影视公司的角色,忘记了自己是全省的宣传管理“头脑”,丢弃了承担全省文化宣传整体布局规划和顶层设计的格局和责任。2000年云南电影公司改制及2010年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转企改制,均由于没有“顶层设计”而导致了失败。以至于云南本土电影院线和云南电影集团由此流失消亡。因此,面对电影产业发展新一轮的机遇期,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整体规划布局,重塑云南电影的发展之路。填补云南没有本土电影院线的空白,没有省级农村电影院线的空白,加大外景拍摄基地、制片服务基地建设,创建能够吸引全国知名影视机构、著名电影人和南亚东南亚影视机构进驻落地的,面向全国和南亚东南亚的“电影产业园区”,借鉴新疆霍尔果斯、广东佛山影视基地等模式,以优厚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扶持政策树立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云南省电影产业的核心区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电影产业的聚合及辐射中心。在未来云南电影产业的发展中,应加快制定电影发展的宏观战略规划,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剧本评估体系,搭建面向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南亚的剧本交易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在云南设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澜湄国际电影节”,完善电影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并实施“云南青年电影人才成长计划”,强力推动“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等,尽快使云南电影产业发展走向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二)做强内容出力作,创立云南电影作品的鲜明特色和区域影响力

2018年国产电影创作质量进一步提升,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如《红海行动》主题昂扬,气势恢宏;《我不是药神》贴近现实,手法创新;《春天的马拉松》《照相师》等影片真诚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引发观众热烈反响。仅2018年,电影市场票房突破1亿元的就有82部电影,其中突破10亿元的有16部电影,排名前三的是《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这三部电影合力贡献了101.47亿元票房。《红海行动》成为年度票房冠军。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在“资本洪水”涌入之后逐渐回归理性,不再唯票房、唯明星、唯流量,而是冷静下来去思考电影的艺术特质,静下心来创作和思考。”饶曙光认为:“国产电影票房占到62%的市场份额,体现了国产电影近年来的进步逐步得到了国内观众的认可。但是,要保持这样的比例并不容易,还需要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以及与本土电影观众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才能保持这样的良好态势。”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02年度诺内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有一个重要观点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很有启发,他认为:人类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农业经济形态,二是工业经济形态,三是大审美经济形态,现在就到了大审美经济形态阶段。原来的产品是实用功能,是以服务为重心的,但现在的产品是实用和审美、体验相结合的产品,体验什么?体验情感、体验幸福、体验快乐。云南本土电影创作近年来日趋贫乏,少有力作,与全国近年来的优秀影片蓬勃涌现形成了巨大反差,究其因,还在于我们在创作理念、审美意识、体验生活方面的不足。云南的电影创作者愧对云南这片丰沃的文化土壤。饶曙光说:“好作品是电影产业发展的硬道理,要有效提升我们的原创能力,尤其在编剧这个环节要加大投入,加大资源的配置,让编剧环节成为支撑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他认为,要通过结构性调整来推进结构性优化,不断增强中国电影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提升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特别是用电影化的方式、高科技的方式、观众愿意接受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我们还要加大对青年电影人才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电影新力量不断涌现出来,为中国电影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云南电影人必须要充分挖掘云南神奇美丽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边境地缘优势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辐射优势,加大采风创作和制作力度。省委省政府应设立云南电影创作、制作引导资金,吸引全国的优秀创作人才聚焦云南,同时在培养年轻创作人才方面,有布局、有规划、有措施、有行动。要加强电影创作、制作、经营管理和发行营销等四个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在《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电影精品专项资金》使用方面,向剧本创作、影片摄制和宣传推广方面倾斜。

(三)政府推动培养骨干企业、创建电影聚合平台

领军的电影企业对于电影产业的发展,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地电影市场的发展,无不由骨干电影公司所支撑。2018年,按照主出品量排名,中国电影前十位的电影公司分别是: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线传媒、上海电影集团、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博纳影业集团、北京剧角映画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爱奇艺影业公司、上海腾讯影业文化有限公司、上海腾讯企鹅影视有限公司。从前十名公司出品的电影数量来看,中国电影产业的集中度依然较高,市场巨头模式依然明显,对于发展中的云南电影来说,骨干电影公司的强大,有利于整合多方资源,进入到全国层面,从而不断提升云南电影的整体竞争实力。

对于不断发展中的云南电影市场来说,骨干电影公司不仅能够带来大量的资本,同时在技术创新、推广发行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要创建和培养云南本土的骨干领军电影企业,需要政府宣传、组织、国有资产管理、财税政管理等各部门的积极推动,通过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整合全社会的优势资源,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壮大实力、补齐短板、改革机制、焕发活力。可以将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作为试点企业,在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全省电影资源,进行深度的股份制改造,创建云南本土的电影集团,以此为龙头,拉动云南电影全产业琏的融合发展和云南电影的全面复兴。

在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组建成立云南省电影行业协会,在全省电影行业调研、政策法规建设、行业标准建设、行业管理、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对外交流、政府职能转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整合云南影视公司散、小、弱的局面,形成整体力量,携手共同发展。同时创建云南电影产业发展基金,由政府部门投入引导基金,吸引社会金融机构共同创建服务于云南电影创作、院线建设和电影全产业发展的专门基金,推动云南电影产业快速发展。以云南电影基金的方式踏足资本市场,与国内的主力公司联姻合作,将会快速推动云南电影产业的市场化步伐。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与南亚东南亚相邻相近,族源相似,文化相融,这些优势在全国独一无二。如何积极借助这些优势推动云南电影创建出自己的独特气质?依托中国南亚博览会平台,创建澜湄国际电影节(周),将其打造成每年一度的南亚博览会的文化单元,搭建国际区域化的电影交流合作平台是一个必要的选择。云南是中外电影制片人青睐的外景地,也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文聚合中心,澜湄流域民族相似、人文相通、地缘相近。近年来,电影项目引进输出频繁,电影机构的合作日益广泛,印度电影、泰国电影在国内有着较好的影响,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于2016年创办的“澜湄国际电影周”活动已经举办了两届,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度打造“澜湄国际电影周”品牌,使之成为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电影文化交流、合作、聚合、发展的国际区域化电影节,将会成为中国电影界最为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给云南电影产业发展带来快速的发展机遇。

(四)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完善云南电影产业链格局

未来,云南电影产业如何借助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契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将电影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思维,实际上就是互联网思维。网络,是最先得到消费市场反馈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掌握消费大数据的地方。所以,未来中国一切自由灵活的市场经济,都应该向网络看齐。这也正是BAT巨头可以笑傲江湖的数据资本。 一部电影,是由多种可拆解的有机组合体配套完成的。一部电影,什么类型用什么样的演员阵容,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甚至于桥段怎么抒写,镜头怎么调度,都是可以量产配套完成的。电影更像是一个排列组合体,有多种成品可能,但只有一种会市场价值最大化。网民日常的网络检索和消费数字,就能够完全提供这些大数据。

猫眼研究院2018年度的电影市场观察报告显示,2018年,互联网企业的深度介入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新趋势。2014年3月,阿里收购港股“文化中国”,8月正式更名为“阿里影业”,阿里的电影版图大幕徐徐拉开。随后,阿里注入自己旗下的淘宝电影、娱乐宝业务,并以阿里影业为主体战略投资大地影业及博纳影业。2018年4月,阿里入股万达,在产业链上下游、制作、影院等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涵盖了“电影制作+电影宣发+版权授权”的产业链以及“在线售票平台+影院售票软件”的票务产业链全部业务。而在2018年3月,腾讯斥资33亿元拿下光线传媒所持新丽传媒27%的股权,两大互联网巨头在电影产业领域的博弈如火如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迎来新的产业格局。

因此,未来云南电影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与大型互联网影视公司结姻,缔造多媒体、大数据引领的云南电影产业链闭合格局。如此,将会形成上、中、下游互相拉动,市场定位、观影热点极度精准的云南电影市场。结合云南的优势和特色,云南的电影产业链应当抓牢前端上游、重新糅合中间的传统院线环节,借助互联网思维,与影院一起形成一条完整闭合式产业链体系。

推动和提升云南电影产业,需要从完整的电影产业链格局出发,依托自身优势,因势利导,创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南亚风情、绿色生态、国际标签的融合工业化制作流程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云南电影产业链体系。

猜你喜欢

云南发展
云南图片库
在云南,她们的旅行非常酷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云南山娃」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