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洪流裹挟下的清醒
2019-04-16席敬吴志昊
席敬 吴志昊
摘 要: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1894)是后世公认的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之一。而从事艺术的人是不可能离开社会的,艺术创作与社会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事艺术文化研究,尤其需要认真探索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心理的深层次联系。
关键词:社会心理;群体;时代
作者简介:席敬(1994.3-),女,汉族辽宁省阜新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吴志昊(1995.7-),男,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1
一、群体的“巨大”力量
初读《乌合之众》这本书的时,共鸣感很强。仿佛自己曾经见证经历却又不甚理解的事,有了原理上的解释。比如“2012年爆发的,因日本政府及某些右翼分子对待钓鱼岛事件的处理态度激发了中国群众的强烈愤慨,很多人上街游行、打砸日系车辆甚至伤人”这件事情的爆发给当时尚处幼年的我以深刻的印象。为何会爆发此类事件呢?单纯因为爱国热情?而爱国为何不合理反抗,而选择损害同胞的利益?通过读《乌合之众》,几百年前的勒庞把我点醒。这本书对大众心理细致入微的剖析,至今,仍然具有借鉴作用。
勒庞写道:“在既定的条件下,一群人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个人所具备的特点。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部都转移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仅从数量上考虑,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感受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本能的欲望,而独自一个人时,他们必须对欲望加以限制。他很难约束自己不产生那样的念头:群体是无名氏,因此不必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法不责众”的心理让每个人放弃了原本的制约,进而产生暴乱,引发一系列恶劣的影响。因为人多势众也产生了强大的力量感。对于群体中的个人来说,“不可能”这一概念消失了。产生了大量狂热的激情,达到激愤的状态。
“群体是极易受暗示和輕信的,变为无意识的被统治”。类似“法轮功天安门自焚事件”“恐怖组织ISIS事件”这些极端群体中的个人,就像是勒庞笔下的,当其受到一些暗示,为了所谓的“信仰而战”。群体在信仰的激励下,很容易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精神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对群体的暗示来源于其背后的导向,所以才会有罗兰夫人被雅各宾人带走之时所留遗言:“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二、《乌合之众》的时代局限与当下意义
随着深刻的读下去,笔者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书中勒庞多次表达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他反对民族热衷于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他认为革命只会“使一个高度精致的文明倒退到社会进化更早期的阶段”;而且勒庞在书中多次提及“种族特性”,他强调,遗传赋予每个种族中的每个人以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构成种族的禀赋。还有“妇女、儿童和原始人都是不用大脑而用脊髓思考的动物,他们盲目、轻信、缺乏理智,感情丰富而毫无用处。”这部分偏激的且具有时代局限的言论,作为读者,是持存疑态度的。面对时间较为久远的书籍,理性思考,辩证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乌合之众》确实是略有争议,读罗伯特的序言消除了我很大困惑。“受到勒庞观点触动的,不但有那些基本全盘接受它们得人,甚至包括一些反对他们得人,如作为社会心理学家的弗洛伊德和社会学家帕克。反对者可以驳斥勒庞的言论,但他们不能对它视为不见,因为《乌合之众》所提出的问题是基本的问题”这正是勒庞此书的功绩所在“它几乎从头到尾表现出对重要问题的敏感性”。弗洛伊德虽然反对勒庞的言论,但在自己的书中长篇累牍的引用《乌合之众》的段落并加以评论,他认为勒庞作为问题的发现者,指出了群体生活的问题这十分重要,但并没有做出解释。而他可以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三、群体到自我的反省与感悟
在合上这本书之时,笔者有一些感悟。当下我们生活在高速信息时代,快速的社会发展像洪流一般裹挟着我们向前推进。我们缺少了很多的思考辨别的空隙与耐心。很不幸,也许我们正是“乌合之众”的一员。在这个时代里,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与全球化的信息爆炸使我们愈发渺小,从而有些人开始追求信仰的庇护或权威的支持。当每个人都扮演不同群体中的角色,我们是否会在群体中丧失个性,被无意识指导着向前?大到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是否会激昂的参加游行,又或是被煽动参与传销等组织;小到在网络世界中是否成为舆论事件的推动者,面对霸凌与不公是否会遵从内心?这些都是“群体心理”,也都真实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离我们并不遥远。近期发生的“杜嘉班纳”事件,全民再次陷入“抵制”狂欢,这件事由“辱华”引起,但其背后深层的含义并不仅限于此。为何西方世界能够带着傲慢的态度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强烈反感的同时还要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无法真正传播出去。当我们的文化一件件丢失,外国奢侈品一次次追捧后,带来的是鄙夷与轻视。从抵制日货到反对韩潮,为何“抵制”热潮过后是冷却,忘却,到恢复如初?当面对现象与潮流时,冷峻面对,辩证思考如何改变才是本质。
文末,笔者分享书中一段话。“社会事实如此复杂,根本不可能全盘掌控或准确预见到它们互相影响带来的后果,能够感受到的现象可以被喻为波浪,而它不过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湍流的表象。”
参考文献:
[1]古斯塔夫·勒庞【法】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哈尔滨出版社 2011.9.
[2]金光 《艺术与社会》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