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分析

2019-04-16张洁明

青年文学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意安妮

摘 要: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Anne Bradstreet, 1612-1672)是北美首位公开出版诗集的清教女诗人,其诗歌在文体风格及内容形式上对移民后期美国诗歌有着极大的的影响力。《灵与肉》(The Flesh and the Spirits)这首诗歌是作者随第一批清教徒移民美国初期所创作的,诗歌中一些典型的文体现象有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该诗歌的语音、词汇、句式及修辞等层面对其文体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作者内心深处所想表达的诗歌意义,从而达到文体抵达文意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灵与肉》;文体分析;文意

作者简介:张洁明(1994-),女,汉族,籍贯河南,重庆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2

一、引言

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是北美移民时期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第一位生前发表诗集的女诗人。她的第一部诗集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开启了美国诗歌创作尤其是女性诗歌创作的传统,受到广泛关注。在该作出版之后,北美殖民地诗歌创作不再是简单模仿欧洲或者英诗传统,在内容形式上逐漸丰富起来,因而安妮对美国诗歌文学的影响可见一斑。国内对于安妮作品的研究目前为止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其研究空间仍需填补。

通过对安妮作品的仔细阅读,可以发现,安妮的作品以诗歌为主,主要分为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其公众诗歌在形式上较正式,被认为是文艺复兴作品的模仿,而其个人诗歌主要为自己和家庭而写,谈论孩子的出生与成长、对丈夫的爱与思念、疾病与离世、世俗欲望及日常琐事。《灵与肉》便是其个人诗歌中的一首,在此诗中,诗人将灵魂与肉体看做两个孪生姐妹,既紧密相依又二元对立,两个姐妹的争执就是作者内心的一场战斗,通过两姐妹对于宗教信仰与世俗欲望的比较,诗人更加看清自己的内心,也更加坚定自己对信仰的追求。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在文体上有着较为鲜明的特色,诗人对本诗的语音、词汇,及句式修辞上均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将对这些诗人的精妙安排作进一步的分析,旨在对诗歌有更深层的理解,也旨在将文体分析应用于文本实践中,进一步揭示文体对文意理解的重要性。

二、文体分析

(一)语音层面

《灵与肉》这首诗在音韵方面十分讲究,通篇诗歌中,大量充斥着尾韵和目韵,全诗的108行诗中,大多遵循着每两行押尾韵的模式,甚至有28组(56行)达到目韵的效果,例如:stood,flood; Moon,soon等。除上述例子,整首诗中,在“肉”的发言中,押尾韵的词语组合有9组,这些词组押韵多体现在长元音上,长元音较辅音来说,发音更加轻盈顺畅,就像贪恋世俗的“肉”一样,活的自由放纵,没有太多的束缚,同样也有轻浮,缥缈,虚无之感在肉的一连串发言中,这也暗示了选择世俗的生活很容易,没有限制,不需要苦行僧般的体验,没有塑造历练的过程。而在“灵”的发言中,押韵词组中增加了辅音/s/ /t/ /d/ /f/从而也增加了发音的难度,从而揭示“灵”在追寻上帝过程中所要忍受的痛苦,高度自持自律的严格要求,这并非是条坦途,需要经受试炼与考验。另外,全诗中目韵的出现比比皆是,这样的效果在阅读过程中,给读者以对仗工整,强迫症般的视觉冲击,足以见得诗人对格式要求之高,词汇功底之深。这些诗句遵照严格的尾韵及目韵模式,也从侧面体现了作者身上清教徒气质,非常的严格刻板,对条条框框的坚持恪守,循规蹈矩的感觉在整首诗歌中充斥着。

(二)词汇层面

诗人在“灵”与“肉”两姐妹对话中词汇的选择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结合两姐妹的身份,赋予她们不同的话语。在“肉”的发言中,其所强调的词汇主要有:wealth,desire, treasures, immortal fame, pearls, gold, pleasure,等这些词都围绕着金钱,名利与享乐,充满了世俗眼目中的追求,也折射出“肉”贪恋世俗,对物质的渴望,精神的空虚。

而“灵”在对话中所运用的词汇主要有:settled heart, father, Manna, Angel, Lamb,the City, Heaven。这些词语多能体现“灵”的生活状态,也多富有一定的宗教意义。首先“灵”渴求的是安静在神面前的心,还有她对于神的承认,认为他是她的父亲,以及其对于“肉”所说的上述词语,在“灵”的眼中都是罪恶的享受,而她也将世俗的姊妹“肉”当作敌人,当作抗争的对象。对于“灵”来说,父神的话语便是她的吗哪(天赐食粮)精神的食粮,另外,“灵”也将自己比作羔羊,这是基督教中教徒对自己的称呼。还有她寻求的是上帝之城,天国这个圣地。在她的话语中,宗教词汇,圣经上的话语多次出现,体现了其将宗教置于首位的理念。通过两姐妹话语中的措辞,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用词的考究,更为重要的一点,诗歌中多数宗教词汇都用了首字母大写这一带有前景化意味的处理,即使在“肉”的口中,宗教相关的“Contemplation”,“Meditation”等词也均作首字母大写处理,足以看出诗人对自己信仰的重视与尊敬。

(三)修辞层面

本文在题目中就采取了隐喻的手法,“灵”与“肉”分别代表着“信仰”与“俗世”,诗人又将“灵”与“肉”拟人化为两个孪生姐妹,两姐妹的对话争执实则反映着诗人的内心活动,诗人借“肉”对“灵”的引诱劝导,来表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物质世俗的诱惑,使她很难保守住自己的心。同样也借助“灵”的话来坚固自己的心。这种用法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旁观着一对“姐妹”的争执,更深刻的把握诗人的心理变化活动。

在诗歌的开头,作者描绘的场景中,我站在“泪河”边一个隐蔽处,观察着两姐妹理据。这里的“隐蔽之处”所指应该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诗人不为人知,不想被看到展示的地方。另外“泪河”足以映射诗人内心的苦痛,眼泪在心里,充满忧伤。

在“肉”对“灵”的嘲讽质疑中,“肉”把“灵”比作“Sot”及“fancy-sick”暗示“灵”的追求皆是空,皆是虚假的幻想。而在“灵”的反击中,借助了许多圣经中的意象,例如“上帝之城”、“吗哪”、“天国”、“应允”、“天使”、“羔羊”,这些圣经中的意象,皆是美好的,神所应允祝福的,也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的神的应允的肯定与追求。种种意象皆可看出诗人在信仰动摇之后,借助神的力量,或者说“圣灵”的力量,再次说服自己,坚信苦难后会有祝福。

三、结语

通过将《灵与肉》一诗置于文体分析框架之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去理解诗歌的意义。也让我们认识到,文体学分析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语言现象与文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客观规律揭示无限可能的文学作品给研究者带来的是更多的创新感与挑战,为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更多新的视角。在文体学分析方法的辅助下,文本的立体感与文学性都可以充分出现在我们眼前。本文通过对《灵与肉》一诗中,诗歌语音、词汇、句式及修辞方面的研究,更进一步探究了诗人心理的变化,揭示诗人巧妙地诗歌构造及其意义,也更加了解诗人安妮作为首批移民美国的清教徒所面临的生活及心理上的困难,一次次在遭受挑战后,依然靠着信仰的力量,战胜度过。每个人心里都有两股势力,诗人这种“我与我周旋”的力量给读者以更多的启发,面临困苦,如何选择,如何说服,诗人给了最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1]Gray Catharine. Women Writers and Public Debate in 17th Century Britain[M].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7.

[2]蒋怡.家庭政治:论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的诗歌创作策略[J].外国文学,2013(5):15-24.

[3]王左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4]张跃军,译. 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诗选[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文意安妮
All Kinds of Occupation各行各业
How to Describe Animals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好久不见的自己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参考答案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