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园林诗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之影响
2019-04-16王立亚
王立亚
摘 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显示了中国文人们热爱自由与大自然的情怀。在对园林发展的认识上,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典园林是与古代文人密切相关的,因此文人所作的园林诗在设计、情趣、意境等方面都对中国古典园林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趣;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02
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集山水之精巧,融大自然之秀美,透诗画之意境,抒文人之情趣。园林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创造物,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品。中国古典园林诗与古典园林在“情景交融”中相汇,在相互参照中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提出建立“山水”城市的概念,将城市、建筑和园林三位一体而结合的思想,将诗文中的意境之美、章法中的韵律之美、景物中的情致之美与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城市结合起来,形成诗歌、文学、书画、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巧妙结合,并将其注入中国园林,是当代中国园林建筑保持民间特色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导思想亦是如此。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形式。其发展大概可分为三个时期:
1.可称为“自然阶段”的先秦与秦汉时期,是“囿”發展到“苑”的过程。随着劳动人民生产力的提高,先民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开始寻求游乐嬉戏等活动。其中狩猎活动是娱乐的重要项目。而“狩猎”的场地禽兽其中的山丘林茂之地,这便成为先民种植植被、圈养动物的“囿”。汉时帝王行宫的发展使“囿”向“苑”转变。汉武帝时有“上林苑”,梁孝王有“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著名的行宫别苑。而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风行,园林的建造带有“崇尚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精神文化内涵。
2.可称为“形成阶段”的唐宋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唐宋时期到达一个新的高峰。因此此时的园林建造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此时期的园林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是空前的,宫苑之建造体现出豪华壮丽的大国气派。隋炀帝建“西苑”,开元时建“兴庆宫”,宋徽宗亲设“艮岳”。唐宋时期园林的设计主要特征又包括诗、画、园的统一,体现了造园者所寄予的家国情怀、自然感念,突出了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园林建筑不在仅仅是工匠之作品,更是文人的杰作,园林中的人文意韵成为主要特色。
3.可称为“鼎盛阶段”的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明清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园林的建造成为风行一时的雅事。“圆明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等园林造诣达到极精巧之境界。园林建筑既吸收了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又将殿堂、阁楼、佛寺、竹篱、粉墙等元素灵活结合在一起,南北园林艺术之精华因地制宜而加以汇聚。同时,明清时期造园艺术理论有了开创性的总结发展。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园冶》在计成手中落笔,内容丰富,文笔优美,反映了当时的园林面貌和造园艺术水平,对后世中国造园有着深院的指导意义。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词元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设计中,不仅有景物的静态美,更有动态的情趣。诗情,不仅将前人诗文中的境界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显现出来,更通过园林中的奇景异致 将诗文中欲语还休的意境表现得淋漓精致。
晋简文帝游“芳林园”时曾赞扬园林的规模宏大,建筑华丽,设计精巧:“会心处不心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故中国古典园林又称为“文人园”。魏晋南北朝清谈之风盛行,文人墨客寄情山水以避世之祸,将自然无为心境寄寓在所造园林中,并影响后世寓情于景、寄情于林的情怀。文人生活与园林结下不解之缘,不仅参与园林的创作,也热衷于赏玩、评议园林。柳宗元的《柳州东亭记》蕴含着精辟的造园见解,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对北宋私家园林总体布局以及山水池塘、花鸟树木、亭台楼阁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详实 。乾隆在《圆明园图咏》中描述:“远近胜概,历历奔赴,殆非尽关笔墨所能”,在《食蔗居诗》中阐述:“石溪几转遥,岩径百盘里;十步不见屋,见屋到咫尺”。意指在山丘之中建造楼台,要注意保持山中野趣,因地制宜,充实原始地形。“西窗正对西山启,遥接尧峰等咫尺;霜晨红叶诗私社,雨夕绿螺画看米”。设计者已十分注重自然与人造的彼此融合,使得人作与天开相得益彰,富有文化气质。
游人在园林中品赏所获得的不仅是客观景致带来的享受,主观情感理念与客观生活的融合更是富有价值的信息。诗文通过景名、楹联、匾额等方式对园景有画龙点睛的升华主题之作用。沧浪亭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点“沧浪”之风雅;清吴云为苏州南半园题联“园虽得半,身有余闲,便觉天空海阔;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气静神怡”,显主人之意趣;可园雏月池馆楹联“大可浮家泛宅;且可随波逐流”,俨然清高自洁。随只只言片语,却意韵隽永。既抒发了园林各个景区之诗情画意,又表达了园林的美学内涵情韵。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园林尚小巧而贵情致的审美爱好给整个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套特殊的美学意趣和构园技艺,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古典诗词对中国园林发展之影响
新中式园林的造园思想受古典园林的影响深刻,其景观布局与造园手法都是古典园林的再现。新中式园林强调“师法自然”的生态理念,以自然风光为主体,将园林万象有机地融为一体,重在构造的精巧,更重在山水意境的创造。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形式,在理解传统造园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通过古典设计手法与现代场所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将古典风格元素与具有中式风格的新元素进行叠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吸收将社会的现代元素与中国传统元素有机结合。其主要特征是对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又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新中式园林作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载体,在探寻现代园林景观的审美、构造、布局、材料选择等方面提炼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造景手法、景观要素等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与现代艺术创造手法,抽象古典园林精髓而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在新中式景观中,中国红、琉璃黄、玉脂白、长城灰等这些传统园林中常见的中国“国色”运用广泛,传统符号的应用也屡见不鲜,如龙、凤、龟、鱼、鹤等吉祥物的融入,中国结、祥云等传统图案以及甲骨文的使用等。含蓄内秀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体现在园林里就是高筑院墙,与外世隔绝,闹中取静。如今在城市中的用地面积的极有限的,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景色,以小见大便是新中式园林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的意韵内涵。
林语堂曾说:“最好的建筑是我们身处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师法自然,重构山水意象。园林庭院,应像诗之绝句,或如优美之篇章,寥寥数笔便可言无尽之意。中国古典园林与诗文交相辉映,也折射出国人一直以来对传统园居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山水之法,得山为上,藏水次之”,当代新中式园林的发展应汲取古典园林与古诗文的精髓,得山拥水,园冶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