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别视角下《春江花月夜》的审美关照

2019-04-16雷惠玲

青年文学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女性视角春江花月夜

摘 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众多诗歌中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将宫体诗的格调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初唐以来诗歌之集大成者,除了诗歌韵律、节奏、语言等外在形式美之外,本诗最大的成就应该是景、情、理三者的高度融合。张若虚选择了两个视角: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使男性思辨的深邃与女性感情的柔美在诗中完美结合,这首诗的景、情、理从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男性视角;女性视角

作者简介:雷惠玲(1977-),女,汉族,湖南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传媒、文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02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众多诗歌中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有“孤篇横绝全唐”的美誉。这首诗算是初唐以来诗歌之集大成者,并将宫体诗的格调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诗歌韵律、节奏、语言等外在形式美之外,本诗最大的成就应该是景、情、理三者的高度融合。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谓"兴"指诗歌的具体艺术形象可以引发情感,或引发哲思,因而诗歌有抒情诗和哲理诗之分。唐以前的哲理诗中,诗人们多引发对时空的想象与思辨,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艺术时空。“诗缘情而绮靡”,相对来说,诗歌更擅长抒情,宋诗以理入诗,使诗的哲理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却少了情趣。在一首诗里面,既要阐发哲思,又要抒发情感,并且使二者无缝对接,天然生成,一般的诗是很难做到的,但张若虚却做得很好,这要得益于他所选的抒情视角,他以月亮为线索,通过男性和女性两个不同的视角,使同一片夜色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下面我们就从性别美学的视野来进行探讨。

一、张若虚选择男女不同视角的理由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写作年月皆在张若虚之前。我们来看隋炀帝杨广的两首《春江花月夜》

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其二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辉。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两首诗都描写了月下流动的江水和盛开的鲜花,第一首纯粹的写景,但可以从“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看出一种男性视角的浩荡大气,而第二首风格转为柔媚,表达了对美人的思慕。

再看张子容的两首《春江花月夜》:

其一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其二

交甫怜瑶珮,仙妃难重期。

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这两首诗也通过林花、江中月、流光、石潭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春天月夜的图画。比较这四首诗,发现都含有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并且都有一个女性的抒情形象,或是“游女”、“两妃”,或是“浣纱人”、“仙妃”。

进一步分析所有以此题为名的诗作,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它要求用“春”“江”“花”“月”“夜”这五个题材作为诗歌的内容,也就是说,诗歌不仅必须含有“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元素,而且还必须是诗歌的主要元素,至少从表面看起来,这样的一首诗应该就是在写“春”“江”“花”“月”“夜”[1]。

对于这个题目,张若虚属于后来的创作者。我们可以假设离家漂泊的张若虚曾经历过无数孤独的月夜,他的经历与思索刚好与这篇乐府旧题不谋而合,他也读过前人的作品,多为抒發思慕之情,他决定在此基础上把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写进诗里。大部分诗歌通常从一个视角来抒写,张若虚选择了两个视角: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正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言,在同一片月光下,男性与女性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引起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就形成两种不同的画面,展现两种不同的美,但又融合在月色之中。

二、男女不同的视角生成两幅不同的月下图画

几乎所有读过《春江花月夜》的人都沉醉于诗歌所勾画的月夜图。“春是温馨的季节,使一切事物都染上了春的色彩;夜是诗的背景,静谧而又朦胧,使一切事物带上了神秘感;月却提供了一种色调、氛围,把春夜的一切事物都包容在月的光色之中,似白非白,似明非明,清晰而又朦胧。”[2]但是在同一片月色中,从男性视角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春江月夜图。开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让人仿佛一下置身江海之间,一轮明月就在自己的眼前冉冉升起,带着水气扑面而来。随着一江春水的婉转流动,这幅壮丽的画卷也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花香隐隐的芳甸、月色弥漫的花林、空气中流动的银色雾气、与月色融为一体的白沙,构成一个悠远、空灵的世界。而从女性的视角为我们展现出另一幅画面,那就是高楼相思图。“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在这样寂静的月夜,月光映照在高楼上,楼上是因思念远方爱人而彻夜难眠的抒情女主人公,她凭栏望月,多希望自己化身为天上的明月,常伴爱人的左右。

三、男女不同的视角生成两个不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两幅不同的画面里各有一位不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春江月夜图中,我们看到的是男性抒情主人公形象——“扁舟子”,也就是游子的形象;而在高楼相思图中我们看到的是女性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相思女”,即思妇的形象,而连接这两个不同视角的就是第五小节的四句诗: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诗歌写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时,以男性为视角的抒写已经结束,怎样自然的转化到女性的视角去呢?通过回忆分别的情景巧妙的过渡。在同一片月光下,“扁舟子”和“相思女”却相隔两地,造成这样的结局就是从分别那一刻起,所以用“白云一片去悠悠”点明游子要远行,他们在青枫浦告别。“谁家”和“何处”两句承上启下,告诉你前面是写“扁舟子”的所见所感,后面要来写“相思女”的所忆所思。以“相思女”视角的抒写一直到“江潭落月复西斜”。最后四句诗“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用“碣石”代指游子,用“潇湘”代指思妇,将两个视角重合,两个形象统一,以月落收起所有的情感。

四、男女不同的视角生成不同的意象

在整首诗里面,对于月、江、花三个主要意象,都是分别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视角来观察和感受的,由此形成或壮美或柔美的意象,而又统一于月夜的整体意境。

首先是月亮。在男性的视角里,月的出场便是气势磅礴、气象万千:“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紧接着又写出它的雍容大气和包罗万象:“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也只有男性才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随后是一个月下的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样静谧的夜晚,面对一轮孤月,也只有男性才会去感叹自身的渺小,去思考宇宙时空的永恒和人类生命繁衍的生生不息。在女性的视角里,只会为月圆人不圆而苦闷,月亮到了不再是那样淡然了,它似乎变得有人情,变得有生气。“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亮变成了陪伴在“相思女”身边的惹事的家伙,怎么驱赶都赶不走,而赶不走 的不是月亮,是离愁别绪。

然后是江和花。在男性的视角中,江是壮阔辽远的,“春江潮水连海平”和“滟滟随波千万里”都彰显了江的无边无际,就像游子漂泊的未知远方,“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月下的花都蒙上一层银白色,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纯净空灵的世界,像一个过滤了色彩、情感和温度的超脱的世界,正是通过男性视角合理呈现出来。在女性的视角里,花不是眼中所见之花,而是“梦中之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相思女”总是担心自己的容颜像落花一样凋零,自己已老去,“扁舟子”卻还没有归来,江对于“相思女”来说不是远方的风景,只是作为家园的“闲潭”和“江潭”,江水的流走意味着年华的流逝。

由此可见,从男性的视角来看,所有的意象都是服务于永恒的月亮,而从女性的视角来看,“一切的中心是她自己短暂而美丽的青春生命,写花,写潭,写江,写落月,都只是围绕着这一点旋转。”[3]

五、结语

这个世界是由男性和女性组成的,男儿志在四方,女儿心系家园,男性的视角看到的是诗和远方,女性的视角看到的是家和温情;男性思考人生、追求理想,女性伤春悲秋、期待团圆。正因为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视角来布局谋篇,使男性思辨的深邃与女性情感的柔美在诗中完美结合,这首诗的景、情、理从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参考文献:

[1][3]干国祥.《春江花月夜》细读[J].名作欣赏,2017,(7).

[2]庄艳梅.孤篇横绝 绝美诗唱——赏《春江花月夜》之美[J].名作欣赏,2013(11).

猜你喜欢

女性视角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
《万象》杂志女性作家群体研究
薛涛诗歌的女性意识研究
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