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品牌国际化的关键
2019-04-16关键
按照國际共识,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就进入品牌消费时代。在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9780美元,品牌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无法阻挡。
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已是大势所趋。
品牌建设是必由之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更加深入,衡量一个国家所处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拥有全球化品牌的数量,这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质量。
特别是在后商业社会的博弈中,一个国家的工业竞争力高低,更多地体现在具体产业和品牌的竞争力上。因此,以品牌为核心整合经济要素、带动经济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品牌可以增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产业链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的能力。
正如微笑曲线理论所阐述的那样,全球产业链是由实力雄厚的跨国品牌主导。无论加工贸易还是贴牌生产,制造加工环节付出的是土地、厂房、设备、水、电等要素成本和简单的劳动成本,虽然投入也很大,但在不同国家间具有可替代性,企业为争取订单,常常被压低价格。
因此,单纯地扩大企业规模和资产重组,无法改变既定社会分工网络和产业链的构成,也无法实现高附加值、可持续的效益增长。而以品牌为支撑抢占产业链的制高点,才是中国企业赢得世界竞争的必由之路。
核心技术是关键所在
品牌之所以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是源于其内在的品牌价值。这种价值的构成一定要具备四大属性:普适性、必要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其中,独特性是赢得竞争的首要条件。
因为,没有独特性,品牌就不会赋予消费者的一个必选的理由,也就不具备品牌价值的必要性;没有独特性,品牌很容易被复制,甚至被超越;没有独特性,就可能陷入到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之中,不具备品牌价值的持续性,最终也就无法赢得竞争。
所谓品牌价值的独特性,其实就是企业需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只有拥有这个核心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变得与众不同,才有资格整合世界级的产业链优质资源,才能赋予品牌高附加值、可持续的竞争力量。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增长了1倍以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全球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再创新高,中国专利申请增量占全球总增量的98%。
企业实践开辟新思路
在20年的中药国际化进程中,天士力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一个点、两个点”上的创新,中药是拥有不了国际竞争力的,必须对全产业链进行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升级。为此,天士力提出“现代中药”新概念、建立“组分中药”新思路,首创“生物活性中药”新方法,开辟“链式发展”新模式,构建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的现代中药产业链标准体系:率先在国内建立起符合国际GAP标准的药源种植基地;首创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质量管理标准cGEP;第一个运用“多元指纹图谱”质控技术,实现多种单体成分、药效物质组分的完整表达。
天士力创新地提出“打造现代中药先进制造技术平台”,研制出全球最大的滴丸制剂生产线,实现了全程数字化在线控制、生产过程智能化组合,达到了精益管理、准时控制、清洁生产。
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寻路、探路、建路”的过程中,天士力为民族医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开辟了新思路,开创了世界新药创制的新方法,搭建了中西方科学研究、相互借鉴的新桥梁,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微滴丸药物新剂型。
天士力仅是中国品牌的代表之一。当今世界上有将近一半的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都出自华人笔下;中国发射了全球第一颗量子卫星,建设世界上第一条量子通信干线,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在2015年,中国就已经建立起了基本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盈利规模仅次于美国;2016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全球新增工业机器人数量的30%;在无人驾驶汽车、机器深度学习、智能算法、智能识别、ET大脑、清洁能源等领域,中国也走在了核心技术研发的世界前沿。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各产业制造体系已经拥有世界级的产能规模和品质基础。中国品牌国际化是未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整合全球顶级资源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必由之路。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