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大颖:提倡更高层次的企业家精神
2019-04-16杨洋
杨洋
《中国名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您认为该如何更好地激发企业家精神?
才大颖: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因素。有了这样的环境,企业家才可以按照企业的运作规律去办事。减租、减税、降低准入门槛等,都可以为企业家创造更为公平、公开、公正的营商环境,可以成为发挥企业家精神的有效动力。
此外,企业领导者自身也应对“企业家精神”进行更深层面的理解与分析,即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什么样的企业领导者才有资格被称为“企业家”?
不是所有创办企业的人都可以被称为企业家,有些人只能被称为企业主。企业家与企业主的区别在于,他究竟考虑谁的利益?“企业主”一词并非贬义,只不过企业主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问题,这是企业主的本分。但当企业主思考如何在保障企业正常盈利的情况下,更多关注员工福利,比如如何保障员工的利益、如何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更好的就业与生活环境等,我们就可以说,这位企业主已经开始具备了企业家精神。
当企业家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同时,开始思考并履行社会责任,思考企业怎么做才能更多地造福于广大百姓时,他具有的“企业家精神”就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与境界。
《中国名牌》: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为什么在中国,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格外重要?
才大颖:近几年,服务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增长迅速。2018年,服务业占我国GDP比重已增长至52.2%。目前,服务业在我国GDP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制造业与农业,这与美国GDP的构成结构是一样的。
这种现象存在一个问题,即美国的国土面积虽然与中国相近,但美国的人口只有3.3亿,而中国的人口数量却是美国的4倍以上。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就业,而且不能像美国那样,让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中国一定要“制造立国”。在中国,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不能像美国那样逐渐拉大。中国仍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行的阶段,中国的工业化历程还有相当一段道路要走,尚没有达到像美国那样的后工业化程度。此外,我国的东西部差异与南北方差异也决定了我们需要更多的制造业来保障就业。制造业肩负着吸纳就业、满足社会需求和保障百姓生活的重要使命。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考虑并实践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过去,我国企业多为生产制造型企业,生产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是企业的关注焦点。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产品,而获得最佳利润的途径就是生产高品质产品。
从“关注产品”到“关注用户”,服务型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并逐渐具有影响力与知名度。如此一来,服务型制造企业就可以进行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它不需要像生产制造型企业那样只关注产品,且受到生产厂房的地域限制,它可以在国内外的任何一个地方设厂,因为它输出的是品牌、是服务。如果企业一直停滞在以抓生产为主的环节,那么就只能一直给别人做配套、做附属。
服务型制造企业一定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企业形成了品牌、文化与口碑,就可以实现以服务带动生产,这是中国企业的趋势,也是全球企业的趋势。
《中国名牌》: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未来应如何发展?
才大颖:中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定要对标国际。“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从世界角度来看,以纽约港、旧金山湾、东京湾为代表的“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以上海一个城市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不够的。如果要想吸引更多的人才与资金,需要的是长三角区域多个城市力量的聚合。通过分析分布于长三角区域的主要城市,我们可以看到,江苏省是我国制造业的龙头地区,浙江省也已成为民营经济的一张名片,而上海又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此外,几大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都有着自身发展多年来所具备的实力与优势。几大省市齐发力,将形成群体推动效应。未来,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将具有无限潜力。
《中国名牌》:近年来,工匠精神一词成为社会流行的高频词,并且在政府工作报告被提及。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提倡这种“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那么,什么样的精神才可以称得上工匠精神?
才大颖:工匠精神的核心点在于“精神”二字,是一种敬业的精神状态,是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的一种科学态度。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企业必须要累积形成某种价值,无论对产品生产而言,还是对服务输出而言,都应当具备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可以让我们寻回本源。工匠精神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若缺失了工匠精神,也就缺失了对于产品品质与服务的那份责任心。所以,工匠精神是企业应当具备的本质精神,对企业而言,它并不是额外要求,是企业发展到如今应当具有的。今天重提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在强调,它是我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过程中必备的精神。
《中国名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开启新一轮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文创产业更加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思路集中到文创建设中来。您认为目前文创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如何?
才大颖:文创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它是一种对文化的创新、创意与创造。当前,我国文化创新产业正处于融合发展阶段,相关企业都在挖掘这个时代的文化印记,并将其附着于文化产品之中。
如今的文创企业做法各不相同,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特性,即:不再按照传统的思维进行文化生产、经营与服务,而是开始挖掘产品不同的文化技艺、文化基因,并且以创新的方式和新的科技开发出新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模式。
近几年,我国的文创產品在市场上主要有三种呈现形式。第一种形式以品牌多年积淀而成的IP影响力为依托,在此基础之上,开发新的文化产品,比如故宫文创衍生品的开发;第二种形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实物的结合为主要形式,比如珐琅技艺与手表的结合、刺绣技艺与背包的结合等;第三种形式是实物与科技的创新结合,比如能播放音乐的台灯、能显示数字的笔记本等等。
大家做文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好事,但切不能因为这是一股潮流,就在缺乏思考的情况下蜂拥而上,你来做、我也来做,模仿的多了,忘记了为什么要投身于文创的本源,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泛滥局面。比如故宫的文创衍生品依托于故宫自身的“大IP”,所以它们影响面广、受欢迎,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做IP的延伸。在投身文创产业并输出产品前,企业一定要对自身文化符号有准确的把握。
未来,寻找IP或将是文创产业的主要趋势,也就是说,未来会有更多具备资金优势与资源优势并且希望投身于文创产业的企业,在市场上寻找新的、有潜力的IP,进行资源与思路的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的文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