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打不死的小强,从不放弃完善自己
2019-04-16张楠
张楠
如今除主持和舞台之外,赵普的标签更多定位在“创业者”。在他看来,中华文化在当前市场中还远未得到充分商业开发,这也是他选择进入创业领域的原因之一。
2015年离开央视,完成从知名媒体人到文化创业者的转变,赵普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他既是普雷资本的创始人、董事长,也是亚洲手工艺电商平台“东家·守艺人”APP的联合创始人。
赵普觉得自己没有变,还是那个状态,在哪里都一样。只不过主持变成副业,“我只挑选那些和自己的事业重合度比较高的活儿来接。”在深圳卫视这档原创文博推理秀《诗意中国》中,作为“诗意主理人”,他和南京学者郦波一道,带领观众体验中华诗意文化之美。赵普说,之所以接这个项目,是因为自己投资传统文化行业。
“有人说怎么赵普忽然开始搞工匠了,其实我做手工艺调查已经做了15年。”2003年,作为北京卫视纪录片《传人》的制片人和导演,赵普就开始关注手艺人的生存状况,节目记录匠人手艺的传承,希望能够保护濒临失传的手艺。但在当时,这样的节目难以承担拉升收视的作用,最终因经费欠缺无奈遭遇停播。“特别可惜的是,那时候我拍过的很多手艺,如今已经不在了。”
做节目的过程让赵普产生工匠情结,建立专业认知。“拍了很多片子,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传统文化,喜欢上手艺人。有些手艺因为现在用不到,就丢掉了。比如我们说的绫罗绸缎都涉及到传统织造技艺,更不要说宋锦缂丝云锦。慢慢原来日用的东西成为艺术,变成另外一个门类的东西。”赵普说,这些有趣的观察,都使自己有一种新的志趣,看看有没有可能通过传统媒体人的影响力,帮助这些手艺人能够坚持得长久一些。
生活中的赵普,追寻诗意的生活,也有“古人”的一面。爸妈写得一手好字,但并不刻意教他。赵普14岁开始写字,缘于偶然一次出黑板报。后来练书法,赵普至今记得爸爸说过,“写好‘飞凤家,走遍天下都不怕。因为这三个繁体字的结构不好写,他告诉我写好这几个字,对汉字结构有帮助。后来觉得不如永远的‘永,可以凝练地概括汉字的笔画。但他给我印象很深,也是潜移默化。”
习字多年,文房四宝就放在家里触手可及处。一些重要文件,赵普则直接用毛笔起草。他还喜欢文言文写作,比如记载幼时“糖人”趣事,“某日得同學慨赠‘八戒一尊,憨态可掬,活灵活现。手持竟日,不忍食之矣。是夜入梦,净坛使者来访,称兄道弟,食前方丈,美馔珍馐,好不快活哉。”
教育孩子,赵普也依赖写信这样的传统沟通方式,颇体现爸爸的“小心机”。拥有一儿一女的幸福家庭生活,因为工作太忙,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这如何沟通呢?“女儿小学寄宿,就给她写信,逼她给我回信。女儿给我回,但回得很敷衍。但我觉得信息很重要,就是爸爸对待你,态度是认真的,让她体会到这个就可以了。”
在央视做新闻主播十年,之前赵普还在北京卫视工作十年。媒体从业二十年。赵普总结,“传统电视机构里的主持人状态,总体来讲是按部就班的,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太多。”之所以选择告别央视,赵普说,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想重复自己”。
在赵普看来,从央视辞职创业原本就是一件符合自我个性的事情,他笑称自己就是“打不死的小强”。“我原本就是一个对创业有热情的人,因为创业几乎等同于创新,随时可能失败,就要随时爬起来,这就是符合我个性的。”
这种不妥协的精神,放在创业的环境中,令赵普化压力为爆发力。去年赵普在杭州组织了首届中国匠人大会。这场大会办下来,平时很少发脾气的赵普骂哭30多个工作人员。他笑称自己是“霸道总裁”类型。“创业光靠当老好人不行,得做事情、见业绩。光靠过去在主播台上累积的声誉不行,要让人家从心里尊重你,得在新的领域做出让人钦佩的事情来。”
其实江湖上流传着关于赵普的传说,那就是“保安励志说”。“网上七拼八凑乱说。20年前我就说过,那时候根本没有‘保安一说,我是下岗到了保卫科。”虽然网上版本有加工成分,但部队生活锻炼了他百折不挠的毅力,他的故事确实很励志。
赵普笑说,“很多人以为我没读高中,是家里条件差,其实是因为成绩差嘛,一气之下当兵走了。”诚实是一种美德,当年成绩不好,后来赵普花15年时间,退伍后读大专,上北电本科,再到考上硕士,2009年才硕士毕业,一直没有放弃完善自己。“可能我学习能力不一定强,但学习的愿望很强。对我来说,丰富的经历,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也给年轻人一点建议,永远不要放弃自己。”
47岁的赵普说,“钱对我来说,绝对不是第一位的。能不能快乐,这是本能。你永远不要让自己沉沦下去。我愿意跟年轻人学习,人就应该常学常新。”
(常朔摘自《扬子晚报》2018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