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有效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2019-04-16潘飞
潘飞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发展,体育在中学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学有效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 组织形式
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组织形式在体育领域的一个延伸,体育领域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起步晚于教育领域。目前,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理解是: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形式,更多的是强调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会更多,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反馈的不同表现做出相应的调整,也许是集中直接的方式,也许是个别间接的形式等。
二、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究
从建国到现在,我国教育共进行了8次改革。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体育课堂的组织形式更是层出不穷,与时俱进。
1.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各个中学采用较多的一种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我国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传统教学发展到多种不同的分组教学,现今有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班内课程分组与年级课程分组、固定的分组与临时的分组、同教材的分组与异教材的分组、显性分组与隐性分组、兴趣分组与能力分组等。
2.俱乐部制教学
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爱好者自发性、自立性的結合为基础,为增进健康和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而进行持续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是指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就是在同一堂体育课中开设各类体育项目,每一个项目为一个俱乐部。
三、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改革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当前体育组织形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1.班级规模过大
教师面对的学生太多,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没有师生的深入交往,就不能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也无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素养。
2.管理与评价的难度加大
教师的管理与评价难以有效地落到实处,究其原因在于教学理念与方法没有深入人心,导致教师前期准备不足,师生缺乏有效学习方式的经验基础。
由此看来,如今教学组织模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定位不清。关于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大多数教师容易混淆体育课教学与体育教学,但“体育班级授课组织形式”才是体育课的简称,课堂只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其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急于求成。为了表现更新换代、标新立异,教师过于强调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特点学生的“因材施教”。再次,了解新课程改革前后差异的教师不多,对新课程改革后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及其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的体育教师更是寥寥无几。
四、对策
1.控制班级规模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都应让班级教学规模合理化,因为这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班级规模的大小对班级成员人际关系、情感交流及课堂参与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2.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综合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施与特定的对象,才可能发挥出预期的功效。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应该综合考虑,有选择地运用。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结合和综合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五、结语
我国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已在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组织的基础上日新月异的创新发展,实现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多维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正如毛振明教授所预测的那样,总趋势会向多样化、综合化和个别化方向发展,也一定会向有利于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丽清.小学体育课程设计思路与创新研究——以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小学实用体育》为例[J].长沙民政校学院学报,2015,(4).
[2]罗小兵,邓亚兰,王斌.“学”“术”融合教学模式促进小学体育免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2).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