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功修炼与中医针灸
2019-04-16杜菁
杜菁
摘要: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医养生康复的重要方法,且中医临床不断地将气功融合医学作为一种防病治病方法。基于此,本文将气功修炼与中医针灸相结合,从临床针灸医师的重要性,以及从气功修炼角度论针灸治疗疾病的关键这两个方面浅谈气功修炼的作用。
关键词:气功修炼 针灸 意识
章文春教授提出形气神三位一体中医生命观,认为气功修炼是对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是人对自身生命的修炼。而中医针灸又是中医理论中最具操作性与实践性的内容,古代针灸文献证明,“气”的概念和思想在针灸理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针灸医师需要进行气功修炼的原因
针灸讲究“得气”,何谓得气,怎样才能做到得气呢?“得气”语出《素问》,即针感,是指在针刺到穴位之后,经过施针人手法的操作或较长时间的留针,使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行针者觉得针下沉紧,谓之“得气”。得气可以通过艾灸,发现热感的传导,病人在针灸命门时,热感可以上至头部,下至脚部。针与灸相结合,相得益彰,可以促进经络的传导。临床上没有练过气功的医生也强调“得气”“气至而病除”,他们一般都是通过手法,捻转、提插、循经按摩来催经气至,而有的修炼气功的医师“以意治之”,将神意与气相结合,“聚气到病室,聚气贯入针体,集聚于针芒”“应之于手,会之于心”。
《针灸心法浅谈》中谈道:经络就是气束,有特定走向的气束,当你有了一定的感知功能,腧穴的神气通透变化,你便能“一望即知其表,一摸即得其情”。“按经者,法也;而所以神明之者,心也。”医师要熟悉形体上的经络、经穴,强化意元体中的经络体系,加上掌握的认穴技能,将来在临诊时,才能得心应手。
“针石,道也。针之心法,修道、养神。”针灸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它还能修养调神。治疗疾病得气有神了,治疗效果就好,所以坚持修炼气功,把外放的意识内收到体内,将意识与气结合、意识与形结合,做到想到哪里,意识就在哪里,那针灸治疗疾病的效果就会加倍,意念跟着经络走,治病的信息也传递进病人的体内。
二、从气功修炼论针灸治疗疾病的关键
1.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技艺
对于厉害的针灸医师来说,临诊認穴是基础,要做到对病人身上的经络、经穴,心中有数,得心应手;其次,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也十分重要,书本上规定的腧穴的位置只是一个大概,不同体质的人,不同的体位,同一个穴位点也不尽相同。在临床诊疗时,经过修炼气功的医生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穴位本身就是疾病的反应点”,在认穴时,能通过腧穴的改变,来感知到腧穴神气的通透变化,“一望即知其变,一摸即得其情”。因此,气功修炼对医生来说很重要,医生通过修炼气功可以增加自身的通透性,增加对事物体察的敏感度。
2.从“气”立论
“治病必求其本”,中医学多从“阴阳”层面立论,但是若想治好病,中医要认识到“气”的重要性。“诸病皆生于气,诸病皆因于气”,疾病的产生最主要是因为气的异常,针灸治病需通过经络、经穴以调其气,气血流通了,人就正常了。针刺穴位后要令其得气,行气至病所。气至病所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神功而气先针行”“中气穴针游于巷。”就是描述“气至病所”针法经络感传现象。通过激发气至病所,可使经气“上下通接,快然失其所苦”,对增强针刺疗效有些重要意义。
3.治神守神
针灸疗法始终强调“治神守神”的重要性。《灵枢·本神》中谈道:“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官针》中谈道:“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治神守神”,是指一方面,医生要治己、守己之神,在针刺操作时,精神内守,体察病人神色、针刺等微妙变化;另一方面,医生更须重视“治”“守”病人之神,确保病人内心平静,思想集中,能体会到酸、胀、麻、沉、痛等针感,响应医者对其“神”和“气”的调动。治病人的“神”,还要让病人信任你。
总而言之,不管是习练气功还是针灸治疗疾病,针灸医师都得从形、气、神三个要素出发,彼此相互影响,使形气神三位一体,达到治疗的目的。医生只有修炼气功,加强与形体结合、与气结合和与意元体结合,增强自身体察的敏感度,才能“知其所以然”,在临床治疗中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章文春.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气功修炼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