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粉类改性沥青技术理念及性能指标体系对比研究

2019-04-16李正中柴东然李翠红肖庆一

中外公路 2019年3期
关键词:胶粉橡胶黏度

李正中,柴东然,李翠红,肖庆一

(1.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天津市 300074;2.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3.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4.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河北工业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

将废旧轮胎胶粉用于道路石油沥青改性,能够变废为宝、节约资源、降低造价,有效改善普通沥青的路用性能,提升沥青路面服务品质和使用寿命,同时,解决废旧轮胎大量堆积衍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已经被国内外公认为一种有效的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并被纳入行业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和示范工程项目。经过近20年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胶粉类改性沥青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应用规模逐年上升,行业对胶粉类改性沥青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客观,对胶粉类改性沥青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天津市早在2004年开始,就在市政道路和国省干线公路试用胶粉类改性沥青,于2006年编制了中国首部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截至目前,天津市高速公路中上面层已大部分使用胶粉类改性沥青,可以说是中国胶粉类改性沥青应用最广泛、最深入的省份,在研发、生产、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天津市胶粉类改性沥青的研发应用全过程,该文结合工程实践,对胶粉类改性沥青的技术研发理念和性能指标体系进行探讨。

1 研发应用理念梳理

胶粉类改性沥青作为新型道路建筑材料,主要应用于各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领域。由于其组成材料的复杂性、改性工艺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环保特性和高黏、高耐久性等技术优势,公路建设、橡胶工业、石油化工等行业都从各自专业角度,不断推动此类材料的机理分析、产品研发、工程应用、标准编制等工作。经过近20年的工程应用实践,胶粉改性沥青已形成了两套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分别是依托于公路建设领域的“橡胶沥青”体系和依托于橡胶石化领域的“胶粉改性沥青”体系。

1.1 橡胶沥青

20世纪90年代,由同济大学牵头,在中国首次开展了对橡胶沥青的试验研究,但最终因受废旧轮胎处理工艺、改性沥青加工工艺等限制,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伴随着中国废旧汽车轮胎堆积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大规模沥青路面建设对高性能沥青的市场需求,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广州金邦橡胶沥青有限公司等单位借鉴并引进美国设备,于2001年再次启动了对橡胶沥青的理论研究、试验验证、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工作,由此推动了橡胶沥青行业的蓬勃发展,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学研用体系。

公路建设领域主要借鉴美国的湿法橡胶沥青技术,其对应的“橡胶沥青”是一种不同于传统SBS改性沥青结构的新型改性材料,主要通过胶粉与沥青在高温状态(200 ℃以上)下充分融胀反应所得。“橡胶沥青”加工工艺强调高温搅拌混合,以物理溶胀为主,主要为发挥胶粉颗粒的弹性作用;通常采用现场改性模式,工艺末端直接对接拌和楼;以黏度作为主要控制指标。目前,公路建设领域对“橡胶沥青”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橡胶沥青性能测试方法的适用性、混合料级配优化及配合比设计、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力学性能评价、产品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更加关注胶粉颗粒在改性沥青中的存在形式,通常建议只能用于间断级配并采用高油石比。

1.2 胶粉改性沥青

橡胶及石油化工行业对胶粉类改性沥青也非常青睐,并于同期并行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应用工作。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橡胶行业对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需求更加关注,而且,依托于对橡胶、沥青材料特性的深入认识,以及橡胶工业的技术进步,该领域对胶粉改性沥青的研究更为深入,更偏重于机理分析和产业化应用。

橡胶及石化行业采用的技术路线属于中国首创,与公路建设领域研发理念显著不同,尽管都是将废旧轮胎胶粉用于沥青改性,但其研发的“胶粉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和产品特性与“橡胶沥青”存在较大差别。“胶粉改性沥青”是以胶粉作为改性剂加入沥青中并辅以其他化学助剂,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所得。其加工工艺强调高温多次剪切或研磨,需要添加各种化学助剂实现胶粉与沥青的反应,以化学改性为主;现场改性和工厂化加工均可,实现了长时间储存和远距离运输,产品更加稳定和均匀;产品性能特点接近于常见的聚合物改性沥青。目前,“胶粉改性沥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胶粉的选择及预处理、胶粉与沥青的混熔界面处理、改性工艺优化、改性助剂优化研究等方面,更强调胶粉颗粒在改性沥青中的分布均匀性以及混熔体系的稳定性,对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具有普适性,且油石比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当。

总体来说,“橡胶沥青”与“胶粉改性沥青”源于不同的技术路线,“橡胶沥青”概念源于美国橡胶沥青路面协会,其主要出发点是解决废旧轮胎积存所衍生的环境问题,以废物利用为研发导向,重点是解决废旧轮胎的消耗问题。“胶粉改性沥青”概念由中国橡胶及石化行业提出,其主要出发点是解决胶粉改性沥青的路用可行性和技术实现路径,以提升普通沥青技术性能为研发导向,重点是实现沥青的高性能需求。随着工程应用的不断深入,“胶粉改性沥青”技术体系能够解决“橡胶沥青”的储存稳定性、特定级配、高油石比等问题,使用更加方便、造价相对较低、更加符合国情,已逐步得到中国学术界、产业界及建设单位的广泛认同,也获得了美国橡胶沥青协会的认可,已成为胶粉类沥青应用的首选方案。同时,“橡胶沥青”和“胶粉改性沥青”两种技术理念互为借鉴、日益融合,胶粉预处理、混熔工艺优化、改性过程中的均化分散及脱硫过程控制等内容,已成为中国从事胶粉类改性沥青研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2 改性机理及特性分析

目前,对胶粉类改性沥青改性机理的研究主要基于界面理论、混熔理论;测试方法主要有四组分试验、黏度变化试验、扫描电镜试验、红外光谱试验等。宏观层面,胶粉类改性沥青的改性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胶粉颗粒体积熔胀,吸收沥青中的轻质组分,通过组分迁移促使沥青胶体结构的发育转变;第2阶段,胶粉颗粒通过凝胶膜连接,形成连续相的混熔体系;第3阶段,胶粉颗粒脱硫降解,与沥青发生物质交换,对沥青胶体体系进行化学改性;第4阶段,未完成降解的胶粉颗粒在沥青中悬浮分布,依靠凝胶膜实现弱连接,起到一定程度的物理加筋作用。尽管“胶粉改性沥青”与“橡胶沥青”的核心理念都是通过胶粉颗粒在热沥青中的混熔、熔胀、交联来实现对原沥青结构体系的改变,但在改性机理、改性工艺、技术性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2.1 改性机理差异

“橡胶沥青”是胶粉与基质沥青按照一定比例在高温环境下不停搅拌发育而成,通常只采用简单机械慢速搅拌工艺,主要经历了胶粉的溶胀、吸附等过程,以物理改性过程为主,而“胶粉改性沥青”在搅拌和混熔发育之间增加了高速剪切研磨工序,并添加了相应的稳定剂、交联剂等化学助剂,目的是催化和控制胶粉颗粒与原沥青的化学改性过程,使胶粉分散更加均匀、性能更加稳定。

2.2 改性工艺差异

“橡胶沥青”是在高温(不低于210 ℃)下,将粒径较大的胶粉(22~26目)与基质沥青混熔发育一定时间后制得。而“胶粉改性沥青”生产温度一般为180~190 ℃,胶粉粒径通常选用30~60目,混熔过程中需要经过胶体磨研磨分散,并添加各种化学助剂。“胶粉改性沥青”通过化学改性作用,增强了胶粉与沥青混熔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其性能的可控性、均匀性、稳定性、胶粉颗粒与沥青间的节点效应力均明显强于“橡胶沥青”,可根据工程使用要求对生产工艺进行多角度的优化调整,如调整工艺参数(顺序、时间、温度)、调整胶粉掺量或粒径、调整助剂类型及掺量等,以更好地符合设计使用要求,实现一定程度的定制化。

2.3 技术性能差异

“橡胶沥青”采用的废轮胎胶粉颗粒较粗,胶粉在普通沥青内部很难形成较强的网络结构,其整体性能指标较“胶粉改性沥青”要低,尤其表现在软化点、低温延度、离析等方面;且“橡胶沥青”生产工艺灵活性小,产品性能指标难以调整。在施工泵送方面,“橡胶沥青”中胶粉颗粒较粗,胶粉在沥青中的流动阻力较大,成品沥青表观黏度大,不利于管道输送,易造成管道堵塞。另外,较大颗粒的胶粉也会影响碾压效果,容易因级配或施工不合理导致碾压不密实。而“胶粉改性沥青”采用了更细的胶粉,降低了改性温度,延缓了沥青老化和胶粉衰减,也可以与多种聚合物形成复配,因此,其性能指标可调节性巨大,且较细的胶粉有利于改善改性沥青的流动性,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更强,更易于碾压密实。

“橡胶沥青”与“胶粉改性沥青”主要性能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胶粉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均将旋转黏度作为关键控制指标,采用180 ℃作为试验温度,主要是考虑胶粉与沥青混熔过程中的脱硫反应过程特点,180 ℃旋转黏度测试值较为平稳,更能反映其工程应用特性。天津市地方标准明确了“胶粉改性沥青”黏度试验所采用的转子型号及转速(27号转子、转速为20 r/min),实践证明,同一种转子型号下,转速越快所测黏度值越小,如果采用不同的转子型号及转速,将使得试验结果缺乏可比性。同时,“胶粉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延度指标均高于“橡胶沥青”,黏度调整范围也更广,且增加了储存稳定性(离析)指标,主要考虑了胶粉改性沥青工厂化加工和长距离运输的特点,设定的离析技术指标≤5 ℃不仅满足工程需要,也符合中国胶粉改性沥青行业的生产应用技术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其使用性能。

表1 “橡胶沥青”与“胶粉改性沥青”主要性能指标对比

3 结语

“胶粉改性沥青”与“橡胶沥青”作为两种不同的技术体系,其改性机理、工艺和产品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各有特点,均能够有效利用轮胎胶粉的技术特性,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应用。相对来说,“胶粉改性沥青”改性工艺更为复杂,但性能更加稳定,且能够实现长距离运输,对矿料级配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油石比相对较低,产品性能调整方便,更加符合国情。同时,胶粉类改性沥青由于组成材料的复杂性以及节能环保的优越性,其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应用实践日益深入,部分技术瓶颈问题正在逐步突破,诸如高掺量、低黏度、净味型等以传统胶粉类改性沥青为主体的各项新技术、新产品已经相继涌现并用于实体工程,产品标准及应用指南也在逐步完善,必将给沥青路面建设养护提供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胶粉橡胶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胶粉对高掺量SBS 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超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性能
橡胶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废胎胶粉改性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橡胶粉老化对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