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王爷行情
2019-04-15雪珥
雪珥
四位王爷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学会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尤其在领导面前多反省、多自我批评。
晚清参与中央工作的四大王爷(恭亲王、惇亲王、醇亲王、庆亲王)中,单从个人仕途成就来看,庆亲王奕劻无疑可拔得头筹。恭、惇、醇三人,均是道光的儿子,先天资源十分丰足。在他们这些凤凰面前,奕劻就如同草鸡。但“草鸡”也有“草鸡”的优势,特别谙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能办事,能察言观色,尤其能伏低做小,时刻准备跃上枝头亮亮翅膀。
阴阳线
四人中,恭亲王为人最为周正严谨,这也源于他从28岁开始就挑起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重担。从恭亲王留下的诗文来看,这本是个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才子,但长期陷入政务和政争,他的“幸福感”是四位王爷中最低的。从他的照片和西方人的画像看,他一脸的“苦相”,个人生活似乎也不丰富多彩,谈不上幸福,甚至连子嗣都不旺盛。
恭亲王待人宽厚,这令他的周围凝聚了一批精英,在内忧外患中,支撑起政府的运行。恭亲王自身崖岸高峻、洁身自好,既不似四哥咸丰皇帝那样“绯闻”不断,也不似后来的庆亲王奕劻那样“丑闻”绵绵,对于恭亲王个人道德的仅有指控,是说他曾默许门房收取进门费(门包),但这也是野史所载,孤证而已。
惇亲王以王爷之尊,跑到街头小摊大碗喝酒、赤膊躺在什刹海边纳凉等“平民”作风乃至“痞子”作风,多少有些故作姿态。他在“叔嫂共和”的体制下,也长期在中央工作,敲敲边鼓,有时倒也能发挥些平衡的作用。
醇亲王,给时人和后人的印象都是“窝囊”,为人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却一门出了两任皇帝(其子光绪、其孙宣统),一任摄政王(其子载沣),两个郡王(其子载涛、载洵),在道光诸子中独领风骚。晚清半个多世纪,实际上就是醇亲王家的时代。
血统上毫无优势的奕劻,绝对是个另类。他有着恭亲王那样的办事能力,在恭亲王之后实际主持大清外交近三十年,并且成为李鸿章、袁世凯等改革者及实力派的政治靠山,在诸如甲午战争、庚子事变、新政改革乃至辛亥革命等重大转折关头,他都是主角之一。
奕劻也有着醇亲王那样的隐忍和低调,作为一个毫无先天资源的旁系宗室,奕劻只能依靠后天的努力,多笼络那些能办事、尤其能办大事的人,以便形成合力。
奕劻更有着惇亲王那般的大智若愚,他或许是这四个王爷中名声最不好的。时人说他家是“细大不捐,门庭如市”,“异常挥霍尚能积蓄巨款”。《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也提到他家是中国官场“集市”,连门房都设了“收费站”。后世有人称他为大清“首富”,虽未必尽然,但也差不离了,仅在汇丰银行就有二百万两白银以上的存款。他与军机大臣那桐一道,因特别能贪,而被时人讥为“庆那公司”。
这四位王爷,在大清国的政治行情表中,画出了不同的曲线。恭亲王的走势基本是一条下行的阴线,高位开盘,盘中三次剧烈震荡(三起三伏),在1884年的甲申易枢后,则直线下跌,从此就深度被套;惇亲王是中位开盘,中位行走,小有起伏;醇亲王则是中位开盘,持续走高,盘中十分活跃,最终成为大盘的领头羊;最有戏剧性的是庆亲王奕劻,低位开盘,急剧拉高,中间甚至连起伏都没有,亮出了一条极为灿烂的阳线。
防火墙
四位王爷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学会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尤其在领导面前多反省、多自我批評。这其中,做得最好的就是庆亲王,他的身段最低。当然,因为出身的问题,他也缺乏“强项”的资本。其次是醇亲王,这位皇帝的本生父,最拿手的就是以柔克刚,绵里藏针,闷声不响发大财。然后是恭亲王,在慈禧太后的不断敲打下,恭亲王从以批评太后为主,转变为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之后就是以自我批评为主。做得差强人意的是惇亲王,他时不时地要和老大们抗上一抗,这与其说他有所图,不如说是他的心态平衡问题,当然,他也不敢真玩,以装疯卖傻为主,留条退路,便于大家一笑了之。
最为低调的庆亲王,属于那种不怕肉麻的主儿,为了巩固地位,啥都能干,也啥都敢干。最令当时的政治观察家及日后的历史学家大跌眼镜的是,这位王爷可算是唯一敢于大张旗鼓地贪腐的国家领导人,而且高调地成为大清国的“首富”。晚清两次以反腐败的名义出现的台谏风潮,矛头都直指奕劻,而奕劻居然依然屹立不倒。能够做到在这种时候依然雄起,一靠手上的真本事,内政、外交都还算有两把刷子,甚至连与八国联军谈判那么艰难的活儿,都能和李鸿章两人扛下来。在晚清改革的几次反复中,奕劻都是改革者背后最为坚强、也最有技巧的支持者,英国公使窦纳乐甚至认为,他是“推动中国政府(进步)的一个杠杆”。
本事之外,当然还得乖巧。恭亲王未必就对官场潜规则陌生,但他的高贵身份、卓越才华以及巨大的影响力,令他可以不屑于这种面子游戏,当然最后又不得不伏低做小。奕劻不仅对官场游戏烂熟于心,而且敢于放下身段,婉转歌喉,亲身实践厚黑学。奕劻心里明镜一般,在低调地展示着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的同时,却高调地展示着自己对醇酒、美人的“低级趣味”,表达自己有能力、无理想,以自污而获得政治上的安全感。
这种既能干又安全的干部,显然是大多数领导们最乐意见到的,而这或许也正是奕劻成为大清政坛上增值最快的绩优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