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财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2019-04-15朱雪超
朱雪超
摘 要:由于互联网理财重视客户体验、重视中低收入客户群体、拥有专业的营销方式和广告宣传模式、善于应用大数据分析模式,致使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效果相对下降,目标客户群被分流。银行理财营销宣传模式被迫发生改变,开始对客户体验提起重视并建设商业银行自己的互联网销售渠道。在理财产品的设计方面,互联网理财具有产品种类多、风险覆盖面广、面向的客户群大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客户投资。因此本文结合互联网理财发展规模、商业银行的利润以及消费市场支付手段变革等多项实证案例以补充说明互联网理财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银行理财;互联网理财;客户体验;大数据
自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发行第一只理财产品以来,历经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也已经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庞大的资管产品。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人们的投资理财意识不断高涨,另一方面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逐年收窄,各家商业银行也逐渐意识到依靠利差赚取利润的传统经营模式变得不可持续,亟需发展轻资本业务。理财业务作为典型的轻资本业务,正是新的利润突破口,商业银行争相建立自己的理财品牌,加大力度研发多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增大营销宣传力度,带领商业银行理财走过了十多年的辉煌发展时期。
一、互联网理财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一)倒逼商业银行拓宽理财种类,推出类互联网理财产品
面对互联网理财的规模扩张,各家商业银行开始积极拓宽自身的理财产品种类,设计“宝宝”类产品,吸引投资者,不再局限于仅向客户推荐自营的理财产品。新产品的设计一方面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购买起始限额的“门槛”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学习互联网理财的流动性与便捷性,以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以中国银行为例,其通过与大成基金、广发基金、中银基金、嘉实基金等公司的深度合作,开发出独立于自营理财和代销基金的“易商理财”直销业务,为个人客户提供了全流程在线余额理财服务,向个人客户提供高收益、高流动、低门槛的优质网络金融产品。
同样的,建设银行推出“速盈”产品,同样具备低门槛、高收益的特点,暂仅对接建信基金的建信现金添利货币基金产品,具备自动买入功能,但目前还无法实现即时赎回和跨行直销。根据建设银行对“速盈”产品的介绍,未来将继续增加对接的货币基金种类,最终向着互联网化的“宝宝类”现金管理产品的方向发展。
(二)倒逼商业银行创新自营理财产品
除了拓宽理财产品种类,设计“宝宝类”产品外,商业银行也在借鉴互联网理财的优势,积极创新自身研发的理财产品,提升客户购买体验。
例如,工商银行推出了7×24小时的e灵通理财产品,可以实现7×24小时赎回资金实时到账。客户无需再考虑交易时间,无需再等待,随用随赎,实现最大化投资理财效率。工商银行还推出了货架式“三利”理财产品,即稳利、增利、尊利产品,客户每个工作日均可以购买,持有一定时间后可以随时赎回,给客户带来灵活便捷安心的理财产品配置方式。中国银行开发出理财产品组合购买功能,即利用现金管理类产品—日积月累日计划与固定期限类产品进行组合购买,可以使客户在固定期限类产品募集期中也能享受日积月累日计划的高收益,提升了客户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国银行围绕中老年客户的需求,研发出3年期和5年期每月分红型产品,客户一次性购买产品,锁定了长期收益,每个月还能拿到固定的分红资金,可用于再投资、养老、子女教育、生活费等支出。
二、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策略
(一)转变营销观念,加强宣传创新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受帕累托“二八定律”影响,主要服务于占有80%社会财富的20%的客户,觊觎通过发展中高端客户提升银行自身的盈利水平。但从中小客户角度来看,商业银行这种嫌贫爱富的服务模式并不值得认可。
互联网理财诞生以来,凭借其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完全打破了“二八定律”的影响,主动将服务惠及社会各个阶层,满足各式各样的投资者需求,而传统商业银行的中高端客户仅仅是互联网理财服务对象中的一小部分。互联网理财在普惠金融方面,已经走到了商业银行的前面,吸引分散的“长尾客户”群体,优先于商业银行开发了这类客户,抢占了市场。以往商业银行认为“长尾客户”资金实力不足,故对其服务意识始终得不到提升,往往希望用低廉的成本从他们手中吸收存款,以提升银行的息差收入。而互联网理财的出现使“长尾客户”拥有了购买理财产品的机会,并通过降低门槛的方式将购买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活动变得更加简单可行。依托互联网理财,“长尾客户”在投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新的投资意识和习惯。
(二)打破传统营销观念,优化宣传模式
商业银行出于存贷比率、资本充足率的考虑,往往会将普通存款业务設置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导向,造成营业网点过多营销存款,只考虑利息收入,不顾及非利息收入的情况。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动,商业银行息差却不断收窄,传统的银行存款业务在资本市场已逐渐失去竞争力,伴随信息传递速度与日俱增,单纯地营销存款势必不可持续发展。每年 0.35%的活期存款利率必定无法与平均年利率约4.00%的低风险货币基金(2017年末货币基金平均年收益率)相抗衡。银行通过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存款营销,一旦存款客户接收到同业低风险理财产品或是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信息,打破了原有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投资者将极有可能放弃原有存款意图,转向同业或互联网理财,同时会因商业银行未向其推荐优于存款的理财产品而感到失望,最终不仅流失存款,更失去了客户,单纯营销存款将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 陈一洪,2015:《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及转型路径探析》[J],《银行业经营管理》第9期
[2] 冯娟娟,201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第4期
[3] 宫晓林,2013:《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