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歌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析
2019-04-15匡立波周双娥黄渊基
匡立波 周双娥 黄渊基
摘要:自“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积累积淀了大量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主旋律歌曲,这些孕育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歌曲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宝贵素材,有助于增进大学生对党史国情的深刻认识,增强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感认同,锻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关键词:主旋律歌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1-0034-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1]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用主流意识形态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课程。因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性、权威性、严肃性,思想政治课常以知识灌输和理论说教的形式呈现,枯燥有余而生动不足,难以在大学生中激发强烈的思想共鸣。本文将从音乐的德育维度探讨主旋律歌曲在《中国近现代纲要要》课程中的独特价值,以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何谓主旋律歌曲?“主旋律”一词产生于1987年,是国务院电影局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界定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和文化。[2]比之革命歌曲,主旋律歌曲有更宽广的内涵,它是一套诠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音乐表意系统,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反应时代潮流、折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的歌曲。我国主旋律歌曲素材丰富,形式多样,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教育教学的宝贵素材。
一、求真——增进大学生对党史国情的深刻认识。
《纲要》是一门评述近现代历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的是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史带论,重点在对历史的评论,课堂教学以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为主,这与大学生的信息接受偏好相去甚远。当代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碎片化、多元化、娱乐化的信息环境中成长的,偏好轻松愉悦的表达方式,对革命的宏大叙事敬而远之。如何将这些习惯点击娱乐八卦的大学生拉到久远厚重的历史长河中去探索中国近现代史演进的规律?理论是抽象的,但音乐是感性的,歌曲是大学生喜爱的文艺方式,因此主旋律歌曲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分析提供生动的注脚。主旋律歌曲大多曲调明快、旋律优美、歌词简洁精当、通俗易懂,与理论的抽象、枯燥形成鲜明对比,能为课堂增添知识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纲要》第五章的知识要点,该思想涵盖的内容丰富,不易全面理解掌握,而一曲《秋收暴动歌》则清晰地呈现了该思想的来龙去脉和关键内涵,“跟着领袖毛委员/走上雄伟的井冈山/革命要有立脚点/地是根来枪是胆。”其中“革命要有立脚点/地是根来枪是胆”简明扼要地点明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大内容,朗朗上口的歌词再配以雄伟高昂的曲调,对该思想的诠释精准生动,让人印象尤为深刻。歌曲背后蕴含的深刻时代内涵是中国人救国救民求索历程的浓缩,恰当利用,寓教于乐,将为大学生打开一扇扇认识党史国情的窗户。
二、共情——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认同。
共情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的或相似的情绪体验。共情需要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情感,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在《纲要》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的感情从当下的生活情境中抽離出来,带入到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中,体会当时当地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和行动支撑,以此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深层逻辑和必然选择。但是这种“情感带入”对当代大学生并不容易,他们都是“95后”,没有艰苦奋斗的集体记忆,也缺乏饥与寒的人生经历,革命战争的血与火只是遥远而模糊的概念,一段充满了挣扎与求索、磨难和牺牲的中国近现代史对于习惯了追星、抖音、电竞的大学生来说是远离自我生命体验的“他者”,很难带入自我情感,在课堂上面对历史的讲述者,他们很容易“出戏”。因此在《纲要》教学中,教师往往选择播放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影视片段,力图最大程度地还原出历史的真实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不失为一种良好有效的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主旋律歌曲的教学作用也不容忽视,可以说,主旋律歌曲比之影视剧有着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它不仅能欣赏,还能演唱,影视剧只能单向输入,而歌曲能双向互动。歌曲演唱是一种全方位的感官调动,演唱者要理解歌词,辨别旋律,熟悉曲调,注入情感,主旋律歌曲的演唱过程是一个从他者的认知到自我情感的转化过程,也是演唱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如《十送红军》生动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深厚情感,整首歌曲贯穿着军民分离时凄婉难舍的情感基调,流畅的旋律、真挚的情感让歌曲的欣赏者和演唱者身临其境,为之动容。在音乐欣赏之余,可让师生在课堂上独唱或合唱,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的深层情感认同。除此之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黄河大合唱》等优秀的主旋律歌曲都是《纲要》课爱党爱国教育的生动素材和有效载体。
三、铸魂——锻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几代中华儿女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艰辛探索的成果,如何让大学生理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道路带来的优越性?主旋律歌曲中有着大量教学素材。如《社会主义好》旋律奋发激昂,再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欣欣向荣图景;《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旋律流畅,起伏跌宕,反映出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之后欢天喜地的情感,以及释放出来的巨大的劳动热情,唱出了全国人民坚决跟定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教育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思想和成长。这些歌曲经久不衰,富有思想感染力,是当代大学生来把握社会主义初期时代脉搏,体会当时民情民意的重要文化资源,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背后深厚的民意基础。再如《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短短几句歌词充满生活气息,比喻清新贴切,将改革开放后中国巨变的图景灵动传神地表达出来,悠扬的曲调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98抗洪孕育出的《为了谁》、“五一二地震”后传唱的《众志成城》,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军事优势和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诠释。这些优秀的主旋律歌曲体现出的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为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铸造信仰之魂奠定了扎实的文化根基。
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创作了大量题材多样的优秀主旋律歌曲,它们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的艺术性,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是今天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主旋律歌曲的教学意识,以主旋律歌曲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拓宽主旋律歌曲的实践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创新主旋律歌曲的演绎方式,让主旋律歌曲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相符合,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发挥出优秀文艺作品的德育价值,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刘雪梅.主旋律歌曲的软实力研究[J].大众文艺,2017,(21):144.
The Analysis on the Value of the Theme Song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As an Example
KUANG Li-bo1 ZHOU Shuang-e1 HUANG Yuan-ji2
(1.School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 of Art and Science,Changde,Hunan 415000,China;
2.School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Yongzhou,Hunan,425000,China)
Abstract:Since the "54 Movement",China has accumulat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positive energy songs.These songs are valuabl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which will help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Party history and enhance their love for the patriotic feelings of the Party,forging the firm belief of college students towards socialism.
Key words:the theme so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