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宁锴:沟梁踏破觅朝晖
2019-04-15张凌云
张凌云
任职瓦铺村“第一书记”的一年里,于宁锴尽己所能为村里建立了清晰的产业规划,成立了清酒加工、魔芋种植、生态养殖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任期结束,回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已经半年的于宁锴没有切断与村里的联系。由心而生的关切,让他在从事“三农”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同时,不自觉地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建立长效治理机制,让瓦铺村和更多的贫困村村民都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
瓦铺村位于安康市北大门汉滨区茨沟镇,是秦岭南麓一个典型的以山地农业为特征的小山村,全村共有270户1000人,贫困发生率超过50%,截至2017年底,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11人,属于贫困程度较深的贫困村。
从2014年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社科院”)开始包联帮扶瓦铺村。2017年8月,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于宁锴受单位和组织选派,担任瓦铺村“第一书记”。一年的时间里,于宁锴带领村两委干部,积极主动作为,使瓦铺村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新民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毛遂自荐 给瓦铺“诊病”
早在2016年9月,于宁锴第一次随同单位领导到瓦铺村调研并看望单位驻村的干部时,就被村民和驻村干部团结一心,积极摆脱贫困的干劲深深触动,当即给院领导和茨沟镇党委书记表态,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到瓦铺村扶贫。
2017年8月,省上选派“第一书记”时,省社科院领导找到了于宁锴,征求他的意见。于宁锴当即表示,非常高兴组织能实现自己到村扶贫的愿望,并坚决完成组织委派的任务。
于宁锴说,他之所以主动要求到瓦铺村扶贫,一方面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信心,另外一方面也是对瓦铺村的干部和群众有信心。他说,如果把贫困比作疾病的话,那么疗治这场疾病的药草一定在当地可以找到。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仔细地寻找和辨识出贫困的病因与治病的药草。
在这种想法指引下,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于宁锴与村两委班子密切配合,围绕建强基层组织、助推精准扶贫、壮大集体经济、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五项基本任务,广泛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农户,与村干部开会、谈心等方式,迅速熟悉村情、了解民意,确定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进展。
通过调研他发现,贫困村之所以贫困,主要在于干部和群众对依靠自身发展缺乏信心,而信心不足又源于缺少适当的做事理念和方法。他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于是,于宁锴从抓党建统一思想入手,树立村干部和村民依靠自身发展的信心,并把党建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融合,使党建工作有了更加坚实的载体和更充实的内容。
找准带头人 做好产业规划
除了做好思想工作,于宁锴还通过村两委换届机会,积极支持村干部年轻化、专业化,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青年及村里致富带头人参加村两委会选举,为村子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
他还经常利用开大会的机会,向干部和群众宣传自己的理念和主张,帮助干部和村民分析瓦铺村的优劣势,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扬长避短,让村民自己先行动起来。同时,利用外部帮扶力量解决自身发展中的难题。
根据村里缺乏成规模的产业和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现状,于宁锴有意识地重点抓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村上制定了2018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
同时,他还鼓励村干部和能人大户带头,新注册成立了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从事清酒加工、魔芋种植、生态养殖等业务。首期15万棒的食用菌产业园已由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成功,预计带动46户贫困户共计增收15万元以上;引进社会资本成立了清酒酒业公司,首期与村里的清酒合作社签订了10万斤清酒收购合同,保守预计将带动50余户贫困户增收50万元;促成瓦铺村金安盐丝古道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列入汉滨区PPP项目库,并成功进行了规划公司招标。目前,相关的规划设计工作正由北京正和恒基公司按计划进行。
从清酒到老玉米 让瓦铺村成为品牌
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宣传瓦铺村的生态资源和特色产品,是于宁锴有意识采取的一个行动。刚到村里不久,他就利用微信、微博、电商平台推介瓦铺村的特色产品和乡村旅游,陕西省电视台、《陕西日报》等省级媒体也报道了瓦铺村和茨沟镇的特色产业,吸引了大家对瓦铺村的关注。
于宁锴通过积极准备、申报,获得了参加省委组织部在杨凌农高会组织的陕西省“第一书记”工作成果展机会(全省只有27位“第一书记”获此机会),推介瓦铺清酒、瓦铺富硒老玉米和乡村旅游项目。展會期间,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和各地客商来展台前参观络绎不绝,于宁锴本人也接受了中央、省、市多家媒体采访,陕西省委组织部公众号“陕西先锋”和省扶贫办公众号“富裕三秦”都对瓦铺清酒等产品进行了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他还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收集资料,积极申报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项目,希望能为瓦铺村再争取一块金字招牌和项目资金支持。
通过在汉滨区“2018年全区贫困村(社区)‘第一书记培训班”发言的机会,于宁锴作为省级单位下派“第一书记”的代表,做了题为《我是怎样做“第一书记”的》的交流发言,引起参会学员对瓦铺村和省社科院智力扶贫的兴趣。
亲力亲为 为村民排忧无小事
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事情再小也一件件去解决,是于宁锴工作中的原则之一。有一次走访贫困户王明金家,他了解到王明金的儿子2016年外出打工,因意外事故死亡,但还欠信用社8万元贷款未还。王明金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两个年幼的孙女。家里是才盖的新房,无力还贷。信用社按照制度规定冻结了王明金的银行账户,导致他养老金等基本生活补助金无法提取。王明金的老伴抱着孙女,一说到这些就流眼泪。于宁锴经过和省、市、镇信用社的协调,最终解冻了王明金的银行账户,使他能支取养老金,保障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