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运会科技元素显身手

2019-04-14

发明与创新 2019年41期
关键词:场馆运动员人工智能

10 月18 日至27 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下称“军运会”)在武汉举行。在本届军运会上,高科技元素随处可见。

开幕式科技与舞台完美融合

军运会开幕式给世界奉献了一场恢弘大气、视觉震撼的文艺演出,无论是“空中丝绸之路”,还是真人版的《清明上河图》,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采用了全三维立体式舞台。”开闭幕式团队总监李军说,整个舞台首次大面积使用投影技术,并与灯光效果、LED 显示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在视觉上呈现立体多维效果,完成360 度全景式、立体式空间表演。

在文艺演出中,观众可以看到“凭空出现”的演员和装置。视觉总监沙晓岚说,占地2 万多平方米的体育场垫高了2.5 米,演员和各种装置、道具都藏在地面之下,楼宇、亭台等都是由升降台升起。地上流淌的“河流”都是真的水,寓意着“长江”“黄河”。而在《江山如画》中,麦田、凉亭、桥等实体道具,与真景和水、雾、多媒体影像,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清明上河图》。

火炬为何能在水中点燃?军运会火炬燃烧装置工程总监马楠透露,火炬采用的是天然气,天然气比较轻,通过水这一介质把燃气托到水柱的上方进行燃烧。要解决的困难是火焰在水中燃烧的稳定性、火的颜色和热辐射的范围,既要有可观赏性,又要有可控性。

5 G 应用大放异彩

布设在体育场馆的高清摄像头通过5G 网络,将现场画面实时回传,同时应用VR 技术,观众不在现场,也能身临其境地观看比赛。5G 应用在军运会上大放异彩。

军运会前夕,武汉已建成并开通3700 多个5G 基站,实现了军运会35 处场馆设施和重点区域全覆盖。5G网络提供的千兆接入速率及毫秒级的网络时延,带来全新的参赛、观赛体验。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琚振华摄)

借助5G 网络,当前国际最前沿的电视技术在转播制作中被广泛采用,给观众献上最具现场感的试听享受。“4K+5G”直播制作覆盖开闭幕式和田径赛场、海军五项的多片赛场;游泳项目进行8K 演示性拍摄;远程直播技术用于军事五项和羽毛球的转播制作;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检索技术,用于更高速有效地查找素材。

在军运村5G 营业厅,军运村AR 沙盘、360度全景直播、VR 互动游戏等5G 黑科技吸引了不少国内外运动员前来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模拟进入各种不同的场景。

同样,在军运会主媒体中心5G 传播创新实验室展区,可参与军运会官方游戏《兵兵突击》,玩家操控军运会吉祥物“兵兵”开展趣味闯关挑战,在线体验参加军运会比赛项目的紧张与荣耀。

智慧科技打造一流比赛场馆

呐喊无回声、座椅后面吹凉风、空气灯光智能控制……军运会的比赛场馆技术创新亮点多多,极具科技含量,为世界各国军人运动员创造最佳条件。

走进现代五项游泳馆,就能让人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这里实现呐喊无回声的原因就在于场馆顶部铺有2400 多块空间平板吸声体,与池岸墙面干挂陶铝板材料共同组成吸声系统,将游泳比赛产生的混响时间控制在2.5 秒以内。

军运会马术赛场也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马术纤维砂场地结合武汉的气温、气候等条件,将进口织物与纤维按比例混合专业石英砂后进行铺设,马蹄入砂深度确保在10 毫米至40 毫米之间,马匹奔跑几乎没有扬尘。

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性体育馆承担男子体操比赛项目,采用了国内先进的静压箱送风技术,即把钢筋混凝土结构做保温隔音处理后,充当中央空调的管道,并将送风口隐藏在座椅后面,确保每个座位都能均匀稳定送风。场馆外的主要道路及绿化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达到渗水、抗压、耐磨、防滑的作用,缓解了场馆周围的排水压力,保持路面干燥,延长场馆使用寿命,也有效缓解了热岛效应。

军运会羽毛球比赛场馆也引入了“黑科技”,选用智能天窗系统,兼顾公共建筑自然采光、通风的使用需求,更具有智能化、模块化、节能化的特点,不仅能确保空气流通,还能感应风和雨,实现采光、通风、防水、遮阳与开启一体化,是一座屋顶“会呼吸”、照明“会切换”、风速“会调节”的智慧体育馆。

“口袋翻译”“虚拟主播”齐上阵

让语言“无国界”的智能翻译机、能讲多国语言的“虚拟主播”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军运会赛场增添了浓郁的高科技色彩,这些“翻译官”“世界沟通”更加便捷。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这个“口袋里的翻译官”支持与英、俄、法、德等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实时语言互译。军运会期间有200 余台翻译机,为媒体记者、机场民警、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航空公司地面服务人员等提供翻译支持。

吴泽轶是天河机场公安局航站区派出所民警,负责航站区日常巡逻、接出警和案件办理工作。10 月16 日,斯里兰卡代表团入境武汉时,1名运动员与代表团走散了。接到帮助请求后,吴泽轶发现,这位运动员只会说泰米尔语。

“机场民警大多能使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大量志愿者也在机场提供语言志愿服务。”吴泽轶说,但是遇到泰米尔语这样的小语种,大家都有点不知所措。同事拿来翻译机,将翻译语种调整为“泰米尔语- 中文”。一番沟通后得知,这名运动员想到位于航站楼一层的代表团集结点与大部队会合。吴泽轶随即进行引导。到达集结点后,运动员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

除了“口袋翻译官”,令人真假难辨的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小晴”也通过一口流利的中文、英语、法语等语言,实时播报赛况。“她还会说日语、韩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呢!”技术人员说,小晴不仅会说多国语言,就连东北话、陕西话、广东话、河南话等国内方言,也不在话下。

小晴以真人形象为原型,其“以假乱真”的播报背后,运用了语音合成、图像处理和机器翻译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只需在文本框中输入文本,即可实现声音与画面的同步输出,所有音频、视频都能在一个“虚拟演播室”里完成。(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场馆运动员人工智能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场馆风采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