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不同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2019-04-13余赛男王翠连黄育玲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广东湛江524001
陈 瑾,余赛男,王翠连,黄育玲(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广东湛江 )524001
静脉留置针是静脉通道护理技术的革新,解决了需要反复进针输液的难题,但如处置不当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针对这些问题,临床上出现了不同的改进,包括普通留置针、安全型留置针和一体化防堵管留置针等[3]。本文比较了这些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6年1- 7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共 900例,将其随机分为 A 、B和C组,每组 300例。其中 A组男 187例,女 113例,年龄18~90 岁 ,平均(50.7± 21.7)岁; B组 男 191例,女109 例 ,年龄 17~88 岁 ,平均(49.1± 20.2)岁 ; C 组男183 例 ,女 117 例 ,年龄 18~89岁,平均(51.1± 22.3)岁。 3组患者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留置针选择 A组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24G普通留置针; B 组 采用美国 B D 公 司生产的24 G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C组采用化防堵管留置针(24G三通型留置针),一体美国 B D公司生产的。
1.2.2 操作方法 操作按使用说明书进行。具体为皮肤消毒 2次后,将套管针连输液管排气,进针,见回血后,针芯引退出来 0 .5 cm,连针带管送入血管中,调节输液滴速,撤出针芯,做好固定,注明留置导管的日期与时间。输液完毕,封管,关闭导管夹,妥善固定导管远部[4]。3种留置针的差别主要在于内部结构,日常操作方法并无大的改变,仅是输液的连接方法存在差异,普通留置针要连接肝素帽,安全型留置针和一体化防堵管留置针都需接正压接头。因此在改用不同型号留置针时不必进行专门培训。
1.2.3 评价标准 记录并比较3 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长以及并发症(堵管、静脉炎、渗出、脱管、外渗及渗血)的发生情况。静脉炎评价标准参考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 2016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 O NE-WAY ANOVA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针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长
A、B、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是 76.0%、66.0%和96.0%。C 组最高,A 组次之,B组 最低(P<0.01)。
A、B 、C组 留置时长分别是(47.6 ± 29.9)、(74.3 ± 31.3)、(89.3± 34.0) h。C 组 最长, B 组次之,A组最短(P<0.0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A 组堵管发生率最高(P<0.01), B 、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 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 A 组(P<0.05),B 、 C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渗出发生率最低(P<0.01), A 、B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脱管发生率最低, B组次之,A 组最高(均P<0.01);3组外渗及渗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 1。
表1 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留置针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其是直接与患者机体和静脉接触,在使用上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对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6-7]。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留置针的类型也变得非常复杂,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情况各有不同,值得我们研究[8-9]。
本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防堵管留置针组一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这可能与一体化留置针比较小巧,且患者不适感较轻有关。因此,从患者治疗依从性来说,应当减少普通留置针和安全留置针的使用,增加使用一体化防堵管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因长时间留置易导致很多不良反应。因此,如何能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延长其使用时间一直是静脉留置针的研究热点[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 3组留置时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C组(一体化防堵管留置针)的留置时长远较其他两组为长。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可考虑改用一体化防堵管留置针,以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以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在各种留置针使用的并发症方面, 3组间的堵管、静脉炎、渗出、脱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外渗以及渗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静脉留置针造成堵管的原因很多,与静脉高渗营养液、血液制品输注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浓度、推注速度以及封管方法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留置针保护不当、患者活动等有关[12-13]。本文结果显示,普通留置针组的堵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提示临床应选用更有效的防堵管设计。
临床实践中,因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14-16]。本文 3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也较高,为8%~14%。郭淑华等[17-18]认为其可能原因比较多,首先是伸入静脉的软管较短,刺激附近部位渗出而导致静脉炎发生;其次是消毒液的污染;第三是由于留置针与静脉大小不匹配;第四是未注意输液的性质;最后是患者依从性不够。这些原因有部分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相关。本文结果也提示一体化防堵管留置针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留置针,因此建议在临床中多应用一体化防堵管留置针,以助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留置针脱管的原因是患者依从性低,在日常生活中未注意保护留置针,特别是儿童患者[19-20]。此外,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固定不当也可能引致脱管。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平时多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并要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及时进行相关医学教育外,还需加强巡护,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另外,本文结果表明,一体化防堵管留置针的渗出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留置针,提示临床宜采用一体化防堵管留置针,淘汰设计陈旧的留置针。
总之,一体化防堵管留置针和安全型留置针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操作步骤也进一步简化,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质量,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