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货艺术家

2019-04-13编辑关月

艺术品鉴 2019年2期
关键词:沃霍尔达利梵高

编辑=关月

艺术与食物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关联。古今中外,从古代壁画的宴饮图,到近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白菜与虾;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到毕加索的《桌面上的面包与水果盘》;从瓦妮莎·比克罗夫特(VanessaBeecroft)的《食物之书》,到丹尼尔·史波利(Daniel Spoerri)的《吃的艺术》……众多艺术家将他们的艺术实践以及相关评论与美学观点贡献给食物。

本页:齐白石像(左上图)

齐白石:喜欢白菜,更喜虾

翻开齐白石的美食私家史,密密麻麻都是两个字“白菜”。当年,齐白石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画面上点缀着鲜红的辣椒,题句便是:“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

他常吃的是虾皮熬白菜,睡的是木板床。有一次吃饭时,齐白石对儿子说:“我喜欢吃淡菜,你妈妈做的菜,我总感觉咸了。有一天,你祖母亲自为我煮芋头,故意一点盐也不放。吃完饭后,你祖母问我,今天的菜不咸吧?我说,这才咸淡合适。你祖母笑着说,其实一点盐也没有放。”

张大千《高洁图》(中图)

张大千:不是吃货不懂艺术

大多数人不知道张大千也是一位美食家、烹饪大师,一个十足的吃货,曾创造“大千菜”。他曾经对自己的弟子说:“一个不懂得品尝美食的人怎么可能懂艺术。”

张大千好吃,他游历中国的名山大川,也尝遍各地的美食。各式各样的食物常常出现在张大千的绘画中,成为他主要的创作对象之一。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沙漠敦煌,他也能自创一菜谱,菜式包括羊肉汤、糖醋牛排、三鲜蘑菇、酱豆腐、佛脚冰激凌等,食材出其不意。

他认为,一个好的厨师也是一位艺术家。在他亲自撰写的食谱《大千居士学府》中,用漂亮的行草记载了17道他最爱吃的家常菜,包括水铺牛肉、绍兴鸡、四川狮子头、蚂蚁上树、干烧鲟蝗翅、鸡汁海参、腐皮腰丁、金钩白菜等。

齐白石《双藕图》(左下图)

爱新觉罗·溥儒:爱吃还多金,爷就是任性!

溥儒好吃是有名的,当年北京有名的饭庄“同和居”(鲁菜的中华老字号,开业于清道光二年)、“东兴楼”(“八大”鲁菜饭庄之首)、“正阳楼”(北京著名“八大楼”之一),他都是常客。据说,他一餐要吃掉20多盘菜,每隔一天要吃掉一只清蒸鸭子。

爱新觉罗·溥儒像(右图)

溥儒食量非常大——“同和居”的葱扒海参、贵妃鸡,他都要点双份,而且吃起东西来形象都不顾,带骨的鸡鸭,通常是直接用手抓的。吃起东西来的溥儒也是旁若无人的。喜欢的菜,便推倒自己跟前,别人想伸筷子,他就投以白眼。等他吃够了,才归到原位。

吴昌硕:美味面前死,做鬼也风流

吴昌硕酷爱一切美的事物,美食就在其中,晚年的时候如果有人请吃酒席,凡请必到,到了必大吃不已,回家的时候一定胃痛。晚年号大聋的吴昌硕,声称耳聋,来客说话,一概不答言。但好笑的是,有时候儿女小声谈论他爱吃零食时,他又一定辩解,所以也有人说他的聋是一种“作”,至于是真聋假聋,就不得而知了。

84岁时,友人商笙伯先生从家乡带来名食麻酥糖十包馈赠给他,其子女唯恐他约束不住自己嘴馋多吃,仅将一包递交于他,其余的全藏了起来,不料此事被他发觉了,虽然口里没有责怪子女不孝,但心中颇觉不爽,因惦记着麻酥糖,夜半又悄悄起床,取出了两包,全部吃进了肚子里。麻酥糖本来就难以消化,且老年人的肠胃功能已渐次退化,所以便梗在了胃里,无法消解,遂一病不起,驾鹤西去。

刘海粟:宽宏达观,宠辱不惊;美食当前,照吃可也

刘海粟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他在九十多岁时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说起话来滔滔不绝,铿锵有力,而这些都归功于先生的养生饮食之道。刘海粟性情随意,在饮食上很少给自己规定清规戒律,一点也不挑食,从不

本页:刘海粟像(左图)

达利说:“我所有的觉悟都体现在贪吃上,而我所有的贪吃也都变成了觉悟。”忌口,除了蔬菜外,对糟猪脚爪、走油蹄膀和茶叶蛋也情有独钟。据说,1988年7月实现“十上黄山”的宏愿时,他每天共计要吃上10只茶叶蛋!

刘海粟说:“人家能吃,我也能吃,并无什么戒忌。”对于烧猪肉、凤尾、生鱼、生虾甚至生牛肉都极为喜爱。有人把刘海粟的“吃经”归纳为十六个字:宽宏达观,宠辱不惊;美食当前,照吃可也。

萨尔瓦多·达利 《加拉的晚宴》一书内页(右图)

达利:不想当厨师的疯子不是好艺术家

在中国,“吃货”张大千并不知道在大洋彼岸,还有一位“知己”,那就是只小了他6岁的吃货大画家——萨尔瓦多·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像(中图)

西班牙人热爱美食是出了名的,达利自然也不例外。这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因其超现实主义的作品而闻名。殊不知,他在自传的第一句话就写下:“我6岁想当厨娘。”可以看出,当一名厨师是达利最初的梦想。达利曾说:“我所有的觉悟都体现在贪吃上,而我所有的贪吃也都变成了觉悟。”

达利正式以食物为主题的系统创作,是1971年的12张以菜肴为题的铜版画。两年后又把这些版画,发展成一本食谱,按照材料的不同共列12章,136道菜肴,以妻子卡拉的名字命名为《卡拉的晚宴》。整本食谱依旧保持了达利一贯的荒谬怪诞风格。在这些作品中,达利采用了许多中古世纪的历史典故,更局部撷取古典大师们的代表作,以佐证他对吃的观点。

本页:朱塞佩·阿尔钦博托《四季》系列之《夏》 约77×63cm 1572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左上图)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四季》系列之《春》,1572年77×63cm (右上图)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美术史上第一位“吃货画家”

美术史定义朱赛佩·阿尔钦博托为肖像画家,不如说他是美术史上第一位“吃货画家”。他的作品虽然并不怎么开胃,但也不能错过。巴黎卢浮宫和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都有他的作品,但是两家都没有收集成功,《四季》和《四元素》被拆散了。阿尔钦博托为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效力期间,一个贵族(Augustus, elector of Saxony)看上了他的四季图(仅存夏、冬,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便委托他仿制了一套。四幅画分别用各个季节的元素制成,都是可辨认的品种。春以花为主,夏、秋以时令瓜果为主,冬则是树桩和常青植物,另增加了贵族的家族徽章标记元素。

克莱拉·佩特斯:她的画赋予食物灵魂

比利时女画家克莱拉·佩特斯是荷兰黄金时代(Dutch Golden Age)中最早出现的一位女画家,有关她生平的记述少之又少。人们只知她从14岁起开始作画,以及她受另一位比利时静物大师奥夏斯·贝尔(Osias Beert)影响较大。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自画像(左下图)

克莱拉·佩特斯《坚果、蜡烛和花朵(Nuts, Candy and Flowers)》(右下图)

克莱拉的画作以笔触细腻、细节生动著称,此外,她还喜欢在画作的背景中插入自己的小幅肖像画。她早期的画作主题是花朵和食物,其中偶尔会展现宗教寓意。在荷兰派画家中,她所创作的食物系画作是非常杰出的,她侧重两大主题——早餐和晚宴。通常她选择描绘的早餐食物都是那些普通、家常的食品和朴素的花瓶。而在晚宴题材中,她的画作中出现的则是昂贵、精美的茶杯,雕饰繁华的花瓶和银器。克莱拉画笔下的食物是生动而有灵魂的,它们时而简朴、时而华贵,有时是真实生活的再现,偶尔也充当舒展宗教情怀的媒介。

保罗·塞尚:他的整个世界都是一个苹果

了会不会跟白雪公主吃了王后的毒苹果一样。在塞尚的大旗下,热爱色彩强烈对比的马蒂斯也把水果从过去静物画的生动逼真变成像泡了福尔马林一般。

“当我嗑瓜子嗑得不亦乐乎得时候,我觉得我有义务为它画一幅画。”

——梵高

如果说苹果对于其他画家是静物、是隐喻,那么苹果对于塞尚(Paul Cézanne)而言就是他的生命,甚至整个世界都是一个苹果。毋庸置疑,塞尚是二十世纪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之父。19世纪70年代,塞尚画了一系列以水果为主的静物画,这些画作成为他艺术生涯最精彩的部分,标志着他的个人绘画风格从重光影、偏具象的印象派转向色调柔和、形状抽象、视角扭曲的现代主义和立体主义风格。对于“苹果之父”的称谓,塞尚当之无愧。

塞尚每幅静物画都显得粗犷甚至脏兮兮,半生不熟的水果,不知道吃

本页:保罗·尚塞《水果碗,水罐和水果》1892-1894 布面油画130×195cm (左图)

文森特·梵高《吃马铃薯的人》布面油画 1885年81.5×114.5cm 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中图)

文森特·梵高:艺术理想还是现实感受?

画作《吃马铃薯的人》是梵高第一幅尝试用表现主义风格创作的画。这幅油画画于1885年4、5月间,虽受现实主义影响,但画家不满足荷兰精确写实的绘画传统,他的目的在于用绘画传达其内在感受。梵高用粗陋的模特来显示真正的平民。画家自己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

除了马铃薯,葡萄也曾经出现在梵高的作品中,他一生中有过几幅有关葡萄园的作品,其中当属《红色的葡萄藤》最为有名,仅仅过了五个月,梵高便以自杀的方式向世界告别。

克劳德·莫奈像(右图)

本页:克劳德·莫奈《站在圣阿德雷斯花园中的珍妮·玛格丽特》 布面油画 101×82cm 1867年藏于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左图)

克劳德·莫奈:菜园子里的餐桌

莫奈热爱美食,就如热爱他心中如艺术品般的花园。更甚的是,莫奈花园的一部分,就是用来服务于他的胃。

对于当时的法国,新鲜的水果就如同奢侈品,在巴黎的市面上难觅踪影。但因为莫奈拥有一个大花园,所以他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装点菜园,莫奈查阅了卢瓦尔河谷和塞纳河流域的种子目录。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买一些种子和植物,还常常和园丁交流总结,尤其喜欢尝试种植一些难养的植物。

莫奈还将旅行中收录的食谱汇集成书,在这些食谱中的许多原料都来源于他的花园,包括他自己养的鸡下的蛋。想象一下,莫奈自己料理菜园、打理蔬菜,然后将它们带上餐桌的样子。

沃霍尔:最想吃的只是糖而已

波普艺术先驱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以大量汲取快消食品元素而闻名,其中就包括金宝汤罐头。罐头、包装以及精加工的食品不仅是波普大师的创作灵感来源,也是他日常食谱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对吃有两点要求:一是方便,第二是越多甜食越好。沃霍尔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对我来说,吃富含营养的食品有点自欺欺人。因为我最想吃的只是糖而已。” 沃霍尔经常吃的零食之一,是用两块白面包夹着巧克力棒。在食物方面,艺术家同样展现出独到的天赋,他颇有创意地把这种甜点称为“蛋糕”。据沃霍尔的传记作者鲍勃·尼卡斯(Bob Nickas)介绍,沃霍尔还经常在晚餐时吃果酱三明治。

伟恩·蒂埃博:艺术为什么不能是一块蛋糕呢?

伟恩·蒂埃博是一位出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梅莎市(Mesa)的波普艺术画家,曾在纽约、好莱坞做过卡通画家和广告设计师长达十年以上。他的名字有时简称为“第伯”。他的作品最出名的是1961年的《派、派、派》(Pies, Pies, Pies)和 1963 年的《蛋糕》(Cakes)。

自60年代开始,蒂埃博画下了美味诱人的蛋糕、馅饼、棒棒糖、热狗、樱桃、甜筒冰激凌、奶酪、巧克力松露、糖果苹果……它们唤起了观众有关家庭聚会、生日派对、假日庆典的记忆,勾起人们怀旧的情感,反映了美国生活的仪式和传统。

《时代》杂志曾刊登了一篇名为《切片蛋糕画派》的艺术评论,蒂埃博的画《面包房的柜台》出现在重要的题图位置,下方写着“好吃美味”。

伟恩·第伯作品(右图)

猜你喜欢

沃霍尔达利梵高
梵高的世界
达利的超现实之旅
成为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的个人艺术史“成为安迪·沃霍尔”
《星月夜》和梵高
毕加索&达利:亦师亦友亦对手
被盗窃的梵高
Jay-Z的沃霍尔情怀
第一次,在中国端详安迪·沃霍尔
我就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