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雅2宝号胡:同一座四合院,半部美术史
2019-04-13编辑郑朝辉
编辑=郑朝辉
没有徐悲鸿,就没有这座四合院;
这座院子里的住户都说,齐白石老人并不吝啬;
从香港回来的黄永玉成为这个胡同里的孩子王;
李可染他们都称自己为“大雅宝人”。
这是一座怎样的院子?
有中国美术史“大宅门”称谓的北京大雅宝胡同甲2号,最近又再度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2019年春节前夕,距大雅宝胡同不远的北京王府井大街1号,上演了一场艺术盛宴:“大雅宝胡同甲2号——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历史·现场”。
时间回到73年前。1946年,被委任北平艺专校长的徐悲鸿,委派宋步云购置、租赁多处四合院作为教师宿舍,而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大院——大雅宝胡同甲2号便是其中之一。最早入住这里的教员均由徐悲鸿亲聘,多为其友人或弟子。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个三进的四合院,20多间房屋都住过谁?
前院住过叶浅予、董希文、李苦禅、王朝闻、蔡仪、张仃、丁井文、陈沛、周令钊和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等。中院住过李瑞年、黄永玉、柳维和、詹易元、韦江凡、程尚仁、王曼硕、陈伟生等。此外,还有两对学生夫妇——万曼与宋怀桂、贝亚杰和李起顺,从名字中不难看出是“涉外婚姻”,也使中院多了几分“国际化”意味。再看后院,居住过的有李可染和邹佩珠夫妇、范志超、李得春、孙美兰、滑田友、吴冠中、袁迈、常濬、彦涵、祝大年等。
这些人大多都是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建构者,在中国画改造、油画民族化、工艺美术奠基等工作中纷纷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惺惺相惜,曾共同度过“为新中国做包装”的激情岁月。直至今日,他们的作品仍然流传于世,为人称赞,但他们的名字,却已被岁月渐渐淡忘。
大雅宝艺术家因曾经的辉煌铸就了一段历史,而今日之传承则更有其特殊意义。大雅宝胡同的孩子们有不少都在今后的人生中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由嘉德艺术中心、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这次展览,展示了百余件与其命运相牵的艺术家作品,不仅囊括了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董希文、李瑞年、黄永玉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艺术前辈,也呈现出部分艺术家子女的作品。展览尝试以历史的观点进入历史现场,以当下的空间呈现历史现场,观照人物的进场与出场、艺术与事件,以此勾勒出20世纪中国艺术生态的一个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