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9-04-13

河南农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播种期结实率夏玉米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2017年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商水县益鑫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品比、播种期及不同播种模式试验(均采用宽窄行种植,田间管理措施一致)。通过试验进一步掌握了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技术措施。

一、高温热害的影响

(一)影响雄穗发育

在孕穗阶段与散粉过程中,高温干旱对玉米雄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当气温持续高于35 ℃时不利于花粉形成,开花散粉受阻,表现出雄穗分枝变小、数量减少、小花退化、花药瘪瘦、花粉活力降低,受害程度随温度的升高和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当气温超过38 ℃时,雄穗不能开花,散粉受阻。这种因高温干旱导致花粉丧失授粉能力的现象,称为高温杀雄。

(二)影响雌穗发育

玉米抽穗开花期遇严重干旱或持续高温天气,高温不仅致使雌穗各部位分化异常,还会导致雌穗抽丝延迟、吐丝困难、发育不良,造成雌雄花期不协调、授粉受精率低,结实不良、籽粒瘦瘪。

(三)生育期缩短

高温天气迫使玉米生育进程中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加速,各个生育阶段缩短。如雌穗分化时间缩短,雌穗小花分化数量减少、果穗变小。后期高温使玉米植株过早衰亡,提前结束生育进程而进入成熟期,灌浆时间缩短。

二、高温热害下玉米结实率

(一)玉米不同品种间对高温热害的抗性分析

从玉米品比试验结实率(表1)可以看出:高温热害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的结实性有一定差异,最大结实率与最小结实率相差18.4%,说明不同品种间对高温热害的抗性有一定差异。

(二)玉米不同播种期受高温热害的影响分析

从玉米播种期试验结实率(表2)可以看出:玉米不同播种时间,其受高温热害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2017年6月5日比6月15日播种的,结实率低17.8%。从田间调查看,2017年6月5—10日播种的在高温热害期间正值抽雄散粉期,受影响较重;而6月5日以前、6月15日以后播种的,抽雄散粉期避开了高温阶段,受影响较轻。

(三)玉米不同播种模式对高温热害的影响分析

从不同播种模式试验结实率(表3)可以看出:1+1混种模式较单一品种平均结实率分别高8.9%、5.6%。从田间生长记录看,混种模式能通过品种间花期互补延长3~5 d,提高了玉米结实率,增强了植株整体抗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高温热害的影响。以上说明玉米合理混种在应对高温热害时是一

种优于单一品种的栽培技术模式。

三、应对措施

(一)选稳产、抗旱的优良品种

选育和推广耐热品种。不同品种间对高温热害的抗性有一定差异,针对近年来周口市高温热害频发的实际情况,应特别重视周口市适宜耐高温品种的选择与推广,这是降低高温热害的有效措施。

(二)推广种植新模式

一是改变以往等行距传统的等行距种植模式为宽窄行种植模式或“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做到合理密植,可以减少群体内个体之间的水肥竞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使个体发育健壮,增强植株抵御高温热害的能力。

二是推广玉米“1+1”种植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花期不遇的问题(生产发现,“1+1种植模式”品种组合授粉期能够延长3~5 d),增强植株整体抗性。

(三)调整播种期

通过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在高温热害易发和常发地区,采取提前播种或推迟播种等措施,可使吐丝散粉期避开7月下旬至8月初这段最容易发生高温热害的时间,有效减弱高温热害的影响。

表1 品比试验结实率

表2 播种期试验结实率

表3 不同播种模式试验结实率

猜你喜欢

播种期结实率夏玉米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不同熟性披碱草自交、异交及开放授粉结实率的研究*
天津市2011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目录